本答案对应课程为:点我自动跳转查看
本课程起止时间为:2021-07-09到2021-12-24
本篇答案更新状态:已完结

第二周 《论语》其书 第二周 单元测试

1、 问题:曾子认为孔子“一以贯之”之道是
选项:
A:忠恕 
B:仁义
C:诚信
D:爱人
答案: 【忠恕 

2、 问题:子曰:“里仁为美。” (《论语·里仁篇第四》),他想说明的是在理想人格形成中下列因素的重要性
选项:
A:自然环境
B:家庭
C:学校
D:社会环境
答案: 【社会环境

3、 问题: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论语·里仁篇第四》)其中的“比”意思是
选项:
A:比较
B:比喻
C:比拟
D:比邻
答案: 【比邻

4、 问题: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篇第四》)其中所谓“道”是指
选项:
A:天道
B:地道
C:人道 
D:事物当然之理
答案: 【事物当然之理

5、 问题: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篇第四》),意思是君子
选项:
A:立志于大道追求
B:以恶衣恶食为耻
C:以恶衣恶食为美
D:喜好华服美食
答案: 【立志于大道追求

6、 问题:子曰:“无友不如己者”(《论语•学而》)中的“无友”的意思是
选项:
A:没有朋友
B:毋友
C:没有好朋友 
D:没有知己朋友
答案: 【毋友

7、 问题:子夏曰:“贤贤易色。” (《论语•学而》)的意思是
选项:
A:“贤人之贤,而易其好色之心” 
B:对待妻子,重品德,不重容貌
C:礼贤贤人肃然起敬 
D:看贤人的脸色行事
答案: 【礼贤贤人肃然起敬 

8、 问题:“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论语•子罕》)的意思是
选项:
A:孔子很少谈到功利、命运和仁德
B:孔子较少谈及利益,而赞成谈天命与仁义
C:孔子很少主动谈到功利、命运、仁义
D:孔子较少谈及利益、人性与天道
答案: 【孔子较少谈及利益,而赞成谈天命与仁义

9、 问题: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论语·宪问》)其中的“谷”是指
选项:
A:五谷丰登  
B:谷物
C:山谷
D:官员的俸禄,引申为当官的意思
答案: 【官员的俸禄,引申为当官的意思

10、 问题:子曰:“君子不器”。 ( 《论语·为政》)的意思是  
选项:
A:君子不是容器 
B:君子不重视专门技艺
C:君子不关心具体技艺
D:君子不局限于具体技艺
答案: 【君子不局限于具体技艺

11、 问题:程子说读《论语》的境界有
选项:
A:全然无事者
B:得一二句而喜者
C:知好之者
D: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
答案: 【全然无事者;
得一二句而喜者;
知好之者;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

12、 问题: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论语·里仁篇第四》)中所谓的“立”,被后儒演绎为
选项:
A:立场
B:立德
C:立言
D:立功
答案: 【立德;
立言;
立功

13、 问题: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里仁篇第四》),这是因为
选项:
A:言易行难
B:行易言难
C:言在行先
D:行在言前
答案: 【言易行难;
行在言前

14、 问题: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里仁篇第四》)这是由于孝子对父母
选项:
A:喜其长寿
B:惧其衰老
C:孝道所在
D:愚孝所致
答案: 【喜其长寿;
惧其衰老;
孝道所在

15、 问题: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篇第四》)其中的“喻”的意义有
选项:
A:重视
B:知晓
C:劝喻
D:引导
答案: 【重视;
知晓;
劝喻;
引导

16、 问题:“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宪问》),可见孔子不赞成
选项:
A:以怨报怨
B:以德报怨
C:以正直的行为对待怨恨自己的人
D:以对等的行为对待怨恨自己的人
答案: 【以怨报怨;
以德报怨;
以对等的行为对待怨恨自己的人

17、 问题: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论语·公治长篇第五》)孔子对“三思而行”的行为持
选项:
A:肯定态度
B:反对态度
C:不完全肯定态度
D:不完否定态度
答案: 【不完全肯定态度;
不完否定态度

18、 问题: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论语·公治长篇第五》)其中的“愚不可及”意思是
选项:
A:笨得不能再笨了
B:大智若愚
C:聪明得不能再聪明了
D:大愚若智
答案: 【大智若愚;
聪明得不能再聪明了

19、 问题: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汝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论语·公治长篇第五》),其中的“器”的意思是
选项:
A:有用之材
B:祭祀用的玉器
C:不才
D:君子
答案: 【有用之材;
祭祀用的玉器

20、 问题:子谓南容“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 (《论语·公治长篇第五》),反映了孔子以下处世之道
选项:
A:达则兼济天下
B:穷则独善其身
C:用之则行
D:舍之则藏
答案: 【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
用之则行;
舍之则藏

第六周 《论语》真谛 第六周 单元测试

1、 问题: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在这里孔子提倡的是

本门课程剩余章节答案为付费内容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支付后可长期查看
有疑问请添加客服QQ 2356025045反馈
如遇卡顿看不了请换个浏览器即可打开
请看清楚了再购买哦,电子资源购买后不支持退款哦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