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答案对应课程为:点我自动跳转查看
本课程起止时间为:2020-10-22到2021-01-21
本篇答案更新状态:已完结

《史记》与《资治通鉴》:比较的角度 第四单元测试

1、 问题:遇到之前史书曾记载的历史事件,《资治通鉴》会如何处理?
选项:
A:抄录原文,不予改动
B:全部重写,体现自身特点
C:既有尊重原文的情况,也有改动原文的情况,视具体事件而定
D:必须糅合两种以上史料才能成文
答案: 【既有尊重原文的情况,也有改动原文的情况,视具体事件而定

2、 问题:中国古代史学的两大高峰,一般情况下是指哪两部著作?
选项:
A:《史记》和《三国志》
B:《史记》和《资治通鉴》
C:《汉书》和《资治通鉴》
D:《三国志》和《资治通鉴》
答案: 【《史记》和《资治通鉴》

3、 问题:以下哪个不是《资治通鉴》叙述“荆轲刺秦王”的重点?
选项:
A:荆轲的侠者之风
B:秦、燕两国的矛盾
C:荆轲刺秦王的经过
D:燕太子丹的焦虑心态
答案: 【荆轲的侠者之风

4、 问题:《资治通鉴》讲述“荆轲刺秦王”,是从哪里开始的?
选项:
A:从秦国的吞并活动开始
B:从荆轲的游侠生涯开始
C:从太子丹与秦王的矛盾开始
D:从樊於期逃亡到燕国开始
答案: 【从太子丹与秦王的矛盾开始

5、 问题:以下哪个不是《史记》讲述“荆轲刺秦王”这一故事的特点?
选项:
A:运用大量的时间副词来调节故事节奏
B:注重人物性格的塑造
C:展现侠者的风范
D:以冰冷的政治理性来叙述这个故事
答案: 【以冰冷的政治理性来叙述这个故事

6、 问题:《资治通鉴》如何处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选项:
A:原封不动抄写《史记》
B:撇开《史记》,另起炉灶
C:既参考《史记》,又变动了角度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答案: 【既参考《史记》,又变动了角度

7、 问题:《资治通鉴》中,“荆轲刺秦王”的主线是什么?
选项:
A:秦、燕两国的矛盾
B:荆轲的人生轨迹
C:完全沿袭了《史记》的故事线索
D:荆轲与高渐离的聚散
答案: 【秦、燕两国的矛盾

8、 问题:根据《史记》文本,我们可以推断,司马迁所讲述的“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来自哪个视角?
选项:
A:秦国国史的视角
B:荆轲的视角
C:夏无且的视角
D:燕太子丹的视角
答案: 【夏无且的视角

9、 问题:关于“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以下哪个不是《史记》和《资治通鉴》的区别?
选项:
A:鞠武与太子丹的对话发生的时间点
B:田光这个人物是否出场
C:是否叙述荆轲遇到太子丹之前的生活经历
D:樊於期是否出场
答案: 【樊於期是否出场

10、 问题:《史记》与《资治通鉴》的不同,可以概括为
选项:
A:叙事角度的不同
B:政治、社会观念的不同
C:组织方法、写作目的的不同
D:以上都是
答案: 【以上都是

11、 问题:为什么《史记》的最后一篇值得关注?
选项:
A:最后一篇为《太史公自序》,展现了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心路历程
B:最后一篇为《游侠列传》,展现了司马迁的内心世界
C:最后一篇为《刺客列传》,最能展现司马迁的写作技巧
D:最后一篇为《伯夷列传》,集中体现了司马迁的政治思想
答案: 【最后一篇为《太史公自序》,展现了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心路历程

12、 问题:与《资治通鉴》相比,《史记》叙述“荆轲刺秦王”更具有文学色彩。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3、 问题:《史记》在讲述“荆轲刺秦王”时,强调了太子丹与秦王之间的恩怨,《资治通鉴》则没有。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4、 问题:与《史记》相比,《资治通鉴》在提到荆轲时,删去了关于他个人经历、性格的描述。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5、 问题:《资治通鉴》在吸收早期史著原文的时候,往往略作调整便体现出解释角度的不同。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6、 问题:与《史记》相比,《资治通鉴》在讲述“荆轲刺秦王”时更注重政治视角。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7、 问题:在司马迁看来,游侠作为体制外力量,应予全面批判。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8、 问题:在法家看来,侠是法制最大的破坏者,儒的破坏性则没有那么严重。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9、 问题:我们可以把《游侠列传》看作是司马迁自身意欲突破强大的体制网罗的写照。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20、 问题:《资治通鉴》第一次提到某位历史人物时,往往冠以籍贯,如“轵人郭解”。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资治通鉴》与王安石变法 第二单元测验

1、 问题:司马光为什么要在经筵上讲“萧规曹随”的故事?
选项:
A:宋神宗对汉朝的历史特别感兴趣
B:司马光认为曹参的做法不对
C:借助这个故事规劝宋神宗谨慎对待变法
D:讽刺王安石象曹参那样无所作为
答案: 【借助这个故事规劝宋神宗谨慎对待变法

2、 问题:吕惠卿为什么在经筵上强调儒家经典中关于“变”的内容?
选项:
A:帮助宋神宗认识历史规律
B:附和司马光的政治主张
C:展示王安石的研究成果
D:说明变法的合理性
答案: 【说明变法的合理性

3、 问题:吕惠卿对汉代历史的认识,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选项:
A:与司马光的观点截然相反
B:肯定了“萧规曹随”的历史意义
C:认为萧何已自变其法,以证明变法的合理性
D:指出汉惠帝时有变法的事实
答案: 【肯定了“萧规曹随”的历史意义

4、 问题:关于司马光在经筵上讲述“啬夫利口”这一故事的目的,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选项:
A:规劝宋神宗远离类似于“啬夫”的官员
B:讽刺吕惠卿说话不利索
C:暗喻吕惠卿等人为浮华奔竞之徒
D:司马光认为口才和真正有益的治国能力不是一回事
答案: 【讽刺吕惠卿说话不利索

5、 问题:司马光为什么针对吕惠卿,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选项:
A:吕惠卿是王安石的重要助手
B:司马光认为吕惠卿是小人
C:吕惠卿是新法的积极推动者
D:吕惠卿反对编修《资治通鉴》

本门课程剩余章节答案为付费内容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支付后可长期查看
有疑问请添加客服QQ 2356025045反馈
如遇卡顿看不了请换个浏览器即可打开
请看清楚了再购买哦,电子资源购买后不支持退款哦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