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中国地理(齐齐哈尔大学) 最新满分章节测试答案
- 第1周 世界版图中的中国 第2单元测试
- 【作业】第1周 世界版图中的中国 讨论题
- 第3周 中国自然地理(下) 第4单元测试
- 第2周 中国自然地理(上) 第3单元测试
- 第4周 中国经济地理(上) 第5单元测试
- 【作业】第13-14周 中国人地关系 选择一个你关心的中国人地关系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提交研究报告。
- 第5周 中国经济地理(下) 第6单元测试
- 第6周 中国社会文化现象的空间分异(上) 第7单元测试
- 第7周 中国社会文化现象的空间分异(下) 第8单元测试
- 第8周 中国地域结构 第9单元测试题
- 第15周 中国区域地理(上) 第10单元测试题
- 第16周 中国区域地理(中) 第11单元测试题
- 第17周 中国区域地理(下) 第12单元测试题
本答案对应课程为:点我自动跳转查看
本课程起止时间为:2020-03-02到2020-06-27
本篇答案更新状态:已完结
第1周 世界版图中的中国 第2单元测试
1、 问题:以下关于中国绝对地理位置论述不正确的有
选项:
A:中国位于北半球的东部
B:最南端在南海的曾母暗沙
C:最北端在黑龙江东岸
D:亚热带和温带所占国土面积较大
答案: 【最北端在黑龙江东岸】
2、 问题:第二次产业转移的输出地为
选项: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亚洲“四小龙”
答案: 【美国】
3、 问题:以下哪两类经济生活方式的差别成为了历史时期中国疆域伸缩的地理基础
选项:
A:农
B:工
C:商
D:牧
答案: 【农;
牧】
4、 问题:以下属于产业国际转移影响因素的有
选项:
A:国家或地区间的经济总量差距
B:国家或地区间的劳动力成本差距
C:国家间的技术差距
D:国家间的资源禀赋差距
答案: 【国家或地区间的劳动力成本差距;
国家间的技术差距;
国家间的资源禀赋差距】
5、 问题:地理能够成为疆域伸缩的基础,在于它左右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文化意识与文化认同。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作业】第1周 世界版图中的中国 讨论题
1、 问题:请举例分析中国地理区位的利与弊。
评分规则: 【 逻辑清楚
事例符合主题
有个人看法
】
第3周 中国自然地理(下) 第4单元测试
1、 问题:以下关于南水北调工程论述不正确的是
选项:
A:是我国著名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分三条线路
B:南水北调工程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C:是针对太湖流域水质持续恶化提出的引水及航运综合工程
D:保护生态环境是规划和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基本前提和重要目标
答案: 【是针对太湖流域水质持续恶化提出的引水及航运综合工程】
2、 问题:关于中国水资源总体特征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选项:
A:水资源相对贫乏,水资源安全问题日益显现
B:水资源分布与支撑能力和区域发展大致一致
C:水资源年际变化、年内变化大,旱涝灾害频繁
D:区域水资源支撑能力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
答案: 【水资源分布与支撑能力和区域发展大致一致】
3、 问题: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
选项:
A:塔里木河
B:黑河
C:疏勒河
D:玛纳斯河
答案: 【塔里木河】
4、 问题:下列关于我国主要海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选项:
A:台湾海峡是我国重要的“海上走廊”
B:台湾海峡呈东西走向,是台湾和浙江的自然分界线
C:.琼州海峡在海南岛与雷州半岛之间,连通了北部湾和珠江口外海域
D:渤海海峡呈东西向,贯通渤海和黄海
答案: 【台湾海峡呈东西走向,是台湾和浙江的自然分界线】
5、 问题:黄河是我国母亲河,下列对其描述不正确的是:
选项:
A:黄河入海口曾经多次摆荡,南摆汇入黄海,北行则注入渤海
B:黄河下游曾多次断流,经小浪底水库调节后,断流现象减少
C:黄河的上游河道曲折,下游穿过黄土高原,含沙量大增
D:在黄土高原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土保持,植树造林控制侵蚀,大大减少了进入黄河的泥沙
答案: 【黄河的上游河道曲折,下游穿过黄土高原,含沙量大增】
6、 问题:关于珠江的描述,正确的是
选项:
A:珠江由东江、北江、西江三条独立水系组成,主源是东江
B:珠江三角洲河道纵横,形成网河水系,八门入海
C:珠江全流域处于南亚热带,雨量丰沛,径流量大,水量仅次于长江,全国第二
D:珠江属于沙少,水丰,四季径流量变化较大的河流
答案: 【珠江三角洲河道纵横,形成网河水系,八门入海;
珠江全流域处于南亚热带,雨量丰沛,径流量大,水量仅次于长江,全国第二】
7、 问题:海洋资源包括海洋的航运资源、海洋的旅游资源以及以下哪些选项
选项:
A:海水化学资源
B:海底矿产资源
C:海洋动力资源
D:海洋生物资源
答案: 【海水化学资源;
海底矿产资源;
海洋动力资源;
海洋生物资源】
8、 问题:霾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组成的。它能使大气浑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 m—10000 m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污染。大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简称PM2.5,主要由( )、( )和( )这三项组成。这种颗粒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
选项:
A:二氧化硫
B:氮氧化物
C:可吸入颗粒物
D:烟尘颗粒
答案: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可吸入颗粒物】
9、 问题:我国土壤利用中存在一些环境问题,主要包括
选项:
A:人口增多,人地矛盾突出
B:土壤侵蚀严重,危害巨大
C:土地沙化;土壤退化、盐碱化,生产力下降
D:土壤受污染严重,农田生态恶化
答案: 【人口增多,人地矛盾突出;
土壤侵蚀严重,危害巨大;
土地沙化;土壤退化、盐碱化,生产力下降;
土壤受污染严重,农田生态恶化】
10、 问题:中国积极建立自然保护区,关于自然保护区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选项:
A:自然保护区是宣传教育、环保教育的活的自然博物馆
B:自然保护区在生物、生态、环境等科学研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C:保护区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D:提供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为人类活动的后果提供评价准则,不应有人类活动
答案: 【自然保护区是宣传教育、环保教育的活的自然博物馆;
自然保护区在生物、生态、环境等科学研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保护区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1、 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态系统观点、生态学原理和方法被逐渐引入自然地理区划研究。以下哪两个选项是最为典型的生态地理区划方案
选项:
A:傅博杰方案
B:郑度-杨勤业方案
C:赵松乔方案
D:黄秉维方案
答案: 【傅博杰方案;
郑度-杨勤业方案】
12、 问题:20世纪50年代以后,国家刚刚成立,百废待兴,为了认识国情和资源调查,综合自然区划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产生了一批系统的自然地理区划。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罗开富、黄秉维等区划方案,其显著特点是:
选项:
A:主要服务于工业生产
B:区划以定性为主体,区划理论、方法趋于成熟
C:区划原则、方案、界线差异大
D:为我国经济区划、人文区划、综合区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答案: 【区划以定性为主体,区划理论、方法趋于成熟;
区划原则、方案、界线差异大;
为我国经济区划、人文区划、综合区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3、 问题:目前中国人均水资源量有2152.1 m3,处于世界中等偏上水平。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分析:【说法错误。目前中国人均水资源量仅有2152.1m3,仅为世界平均值的29%;人均径流量为2600m3,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处于世界中等偏下水平,在联合国统计的155个国家中名列103位。】
14、 问题:中国降水和径流的年际、年内变化大,枯水年和丰水年持续出现,是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农业生产不稳的主要原因,同时加重了水资源调节利用的困难。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5、 问题:调水工程可以简要分成流域内调水和跨流域调水,我国古代著名的都江堰是典型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分析:【说法错误。都江堰属于流域内调水。南水北调属于跨流域调水。】
16、 问题: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条引水路线,均已投入运行,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支付后可长期查看
有疑问请添加客服QQ 2356025045反馈
如遇卡顿看不了请换个浏览器即可打开
请看清楚了再购买哦,电子资源购买后不支持退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