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答案对应课程为:点我自动跳转查看
本课程起止时间为:2017-06-22到2017-06-30
本篇答案更新状态:已完结

第二讲 基于实验对比的研究 第二讲测验

1、 问题:张老师想对本地区12年级选修AP课程(大学预修课)的365位学生进行一项调查研究,他了解到这些学生中有219个女生,146个男生,假设他只想对其中的30%进行调查,所以用计算机软件中的随机函数帮助抽取了66个女生,44个男生。张老师使用的抽样方法是:
选项:
A:分层随机抽样
B:简单随机抽样
C:整群随机抽样
D:两阶段随机抽样
E:系统抽样
答案: 【分层随机抽样

2、 问题:研究论文中关于样本的描述最常见的缺陷是:
选项:
A:没有详细定义研究总体和研究样本
B:没有说明样本流失(比如中途退出,拒绝参加)情况
C:没有说明样本是怎么确定的。
D:没有说明样本成分是否与总体成比例,也就是是否具有代表性。
E:没有详细介绍样本的特征
答案: 【没有详细定义研究总体和研究样本;
没有说明样本流失(比如中途退出,拒绝参加)情况

3、 问题:王老师想分析自己班级同学三次月考的成绩,有没有显著的提高,应该用哪种T检验方法?
选项:
A:配对样本T检验
B:独立样本T检验
C:单样本T检验
D:单因素分析
E:因子分析
答案: 【配对样本T检验

4、 问题:教育实验研究与其他类型研究的主要区别是
选项:
A:研究者直接操作一个或多个自变量
B:对不同的实验处理进行比较
C:唯一一种试图直接影响特定变量的研究方法
D:如果应用恰当,是对因果关系假设进行检验的最佳方法。
E:是描述各种变量关系的最佳方法
F:是研究人员保持客观性最好的研究方法
G:是最科学的研究方法
H:只能小规模实施的研究方法
答案: 【研究者直接操作一个或多个自变量;
对不同的实验处理进行比较;
唯一一种试图直接影响特定变量的研究方法;
如果应用恰当,是对因果关系假设进行检验的最佳方法。

5、 问题:A同学生物考60分,化学考80分,可以说,A同学哪门课成绩好?假设生物考试的平均分是50分,方差是5,化学考试的平均分是90分,方差是10。
选项:
A:生物学成绩好
B:化学成绩好
C:两个不同的测验成绩不能比
D:化学学得比生物好
E:化学成绩全班都好
答案: 【生物学成绩好

6、 问题:李老师在体育课上记录了56名学生的乒乓球得分,男女各28名,假设男生得分相互独立且均服从正态分布,下图是两组数据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数据结果分析可得知?
选项:
A:两样本方差相等
B:男女生乒乓球得分存在显著差异
C:男女生乒乓球得分有差异
D:两样本方差不相等
E:男女生乒乓球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
F:男女生乒乓球得分没有差异
答案: 【两样本方差相等;
男女生乒乓球得分存在显著差异;
男女生乒乓球得分有差异

7、 问题:在设计抽样方案时,下列哪些表述是使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有利条件?
选项:
A:研究总体数量非常大
B:抽样的分层标准比较明确
C:有理论或研究支持分层标准的设定
D:分层设计有一定的数据支持,比如了解各层的人数比例
E:研究总体数量相对较小
F:具备研究总体的全部编号
答案: 【研究总体数量非常大;
抽样的分层标准比较明确;
有理论或研究支持分层标准的设定;
分层设计有一定的数据支持,比如了解各层的人数比例

8、 问题:某研究小组向了解学生对于学校要求学生自己买电脑的态度,在学校教学楼门口拦阻所遇到的前100名路过的学生,询问有关的问题。请问,这样得到的样本会出现哪些方面的偏差?
选项:
A:采访时间在教学楼门口的可能是同一个班的学生
B:可能会有同学不接受采访
C:同意接受采访的可能是非常同意或者非常不同意的人
D:那天没有在教学楼上课的学生就没有被采访
E:因为下课学生鱼贯而出,抓到一个是一个,相当于完全随机抽样
答案: 【采访时间在教学楼门口的可能是同一个班的学生;
可能会有同学不接受采访;
同意接受采访的可能是非常同意或者非常不同意的人;
那天没有在教学楼上课的学生就没有被采访

9、 问题:下面哪些变量是数字变量?
选项:
A:整洁度
B:好奇心
C:写作能力
D:英语水平
E:学习兴趣
F:宗教信仰
G:年级
H:性别
I:职业
J:班级
K:教学方法
答案: 【整洁度;
好奇心;
写作能力;
英语水平;
学习兴趣

10、 问题:张老师(31岁)是一个年轻的女教师,她教一班的数学,每周二和周四的上午第二堂课,这个班有30个学生,12个女生。陈老师(54岁)是一个有经验的男教师,他教二班的数学,每周一和三下午的第一堂课,这个班有40个学生,16个男生。两位老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期末进行考试成绩比较。请问,这个研究涉及一些没有得到控制的无关变量,可能会影响研究结论,下面哪些变量是无关变量:
选项:
A:班级大小
B:学生性别
C:教师性别
D:教师年龄
E:上课时间
F:上课次数
G:教课经验
H:入学成绩
I:对数学的偏好
J:教学方法
K:学生期末成绩
答案: 【班级大小;
学生性别;
教师性别;
教师年龄;
上课时间;
上课次数;
教课经验;
入学成绩;
对数学的偏好

11、 问题:下面哪个研究假设更有研究意义(即其研究的知识性贡献)?
选项:
A:二年级学生对学校的喜欢程度低于一年级学生,却高于三年级学生
B:被分到特殊班级的学障儿童将比他们在普通班级时有更加消极的态度。
C:接受翻转教学的学生比接受传统讲授教学的学生对学习过程更加满意。
D:采用翻转教学的老师与采用传统讲授教学的老师从学生那里得到的学习反应不一样。
E:大多数学障儿童都更喜欢在普通班级,而不喜欢在特殊班级。
F:二年级学生喜欢看电视胜于喜欢上学。
答案: 【二年级学生对学校的喜欢程度低于一年级学生,却高于三年级学生;
被分到特殊班级的学障儿童将比他们在普通班级时有更加消极的态度。;
接受翻转教学的学生比接受传统讲授教学的学生对学习过程更加满意。

12、 问题:“控制”在教育实验中的主要含义是?
选项:
A:对除自变量以外影响因变量的因素的控制
B:对实验所操作的自变量的控制
C:实验设计过程中的控制
D:对外部因素和实验情境的控制
E:对各种无关变量的控制
F:对实验所得结果因变量的控制
答案: 【对除自变量以外影响因变量的因素的控制;
对实验所操作的自变量的控制;
实验设计过程中的控制;
对外部因素和实验情境的控制;
对各种无关变量的控制

13、 问题: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选项:
A:教学实验研究中,教学设计的严谨与细致是为了保证研究的信效度
B:在分析成绩这一变量时,要考虑到成绩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
C:虽然有霍桑效应的存在,研究者依然要告知参与者在做研究及研究数据会被怎样处理,这是研究伦理的问题
D:预研究的目的在于修正研究的内容和设计,预研究数据不能够在最终分析时与正式研究数据一同使用,但可用来说明信效度
E:在教学实验研究中,如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没有可比的基础条件,实验就不能开展
F:教学实验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证明假设,如果假设被推翻实验就失败了
G:研究假设可以被拆解为多个子假设,假设之间最好有交叉关系,便于互相作证
答案: 【教学实验研究中,教学设计的严谨与细致是为了保证研究的信效度;
在分析成绩这一变量时,要考虑到成绩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
虽然有霍桑效应的存在,研究者依然要告知参与者在做研究及研究数据会被怎样处理,这是研究伦理的问题;
预研究的目的在于修正研究的内容和设计,预研究数据不能够在最终分析时与正式研究数据一同使用,但可用来说明信效度

14、 问题:黄老师在这学期的历史教学中,使用了一种模拟历史人物辩论的教学方式,她发现一段时间以后,学生们不仅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有所提高,甚至有的学生性格都变的外向了。如果黄老师开展一个教学研究,哪些变量可以设计成因变量?
选项:
A:学生对历史课的态度
B:学生的历史课程成绩
C:学生看《百家讲坛》的次数
D: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E:学生的表达能力
答案: 【学生对历史课的态度;
学生的历史课程成绩;
学生看《百家讲坛》的次数

本门课程剩余章节答案为付费内容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支付后可长期查看
有疑问请添加客服QQ 2356025045反馈
如遇卡顿看不了请换个浏览器即可打开
请看清楚了再购买哦,电子资源购买后不支持退款哦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