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环境微生物学(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最新满分章节测试答案
本答案对应课程为:点我自动跳转查看
本课程起止时间为:2020-02-16到2020-06-30
本篇答案更新状态:已完结
【作业】绪论 课后作业
1、 问题:试述毒性噬菌体的繁殖过程。
评分规则: 【 1.吸附:噬菌体与敏感的寄主细胞的特异性受点相结合,直至达到饱和吸附。
2.侵入:噬菌体核酸注入细胞中,壳体留在细胞外。
3.复制、聚集(装配):噬菌体核酸复制,进而合成蛋白质,聚集合成新的噬菌体合
4.寄主细胞裂解:噬菌体水解宿主细胞细胞壁,子代噬菌体被释放出来。
】
2、 问题:简述溶源性细胞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
评分规则: 【 溶源性细胞的形成过程:当温和性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其DNA会附着或整合在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随寄主细胞DNA的复制而复制,噬菌体蛋白质不合成,宿主细胞亦不裂解,形成的细胞(即溶源细胞)继续进行分裂繁殖,偶尔情况下,会以极低频率发生自发裂解或因外界因素诱发而裂解。
溶源性细胞的特点:1.溶源性是可遗传的;2.可低频自发裂解或诱发裂解;3.具有免疫性。即溶源性细菌细胞对其本身产生的噬菌体或外来同源噬菌体不敏感;4.可以复愈;5.可以合成特殊的代谢产物,如白喉杆菌被b噬菌体感染以后产生白喉毒素。
】
3、 问题:破坏病毒的物理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破坏病毒的?
评分规则: 【 (1)温度:高温使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质均受损伤,但高温对病毒蛋白质的灭活比对病毒核酸的灭活要快。病毒蛋白质的变性阻碍了病毒吸附到宿主细胞上,削弱了病毒的感染力。
(2)紫外辐射:紫外辐射具有灭活病毒的作用。其灭活的部位是病毒的核酸,使核酸中的嘧啶环受到影响,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即在相邻的胸腺嘧啶残基之间形成共价键)尿嘧啶残基的水合作用也会损伤病毒。
(3)可见光:在天然水体和氧化塘中,日光对肠道病毒有灭活作用。在氧气和染料存在的条件下,染料附着在核酸上,将催化光氧化过程,使大多数肠道病毒被可见光杀死,即“光灭活作用”。
(4)离子辐射:X 射线、γ射线都有灭活病毒的作用。
(5)干燥:干燥是控制环境中病毒的重要因素。在相对湿度较低时病毒存活时间短。
】
4、 问题:试述类病毒的主要特点。
评分规则: 【 类病毒是目前已知最小的可传染的致病因子,只含有小分子量RNA,没有蛋白质壳体,其特点如下:
(1)单链的共价闭合环状的RNA分子,整个环由两个互补的半体组成,一个含179个核苷酸,另一个含180个核苷酸。
(2)类病毒的RNA分子干扰寄主细胞的核酸引起细胞机能失调,使寄主产生病症。
(3)由人为接触如嫁接,整枝等传染。
(4)目前发现的均为植物类病毒。
】
5、 问题:简述组成病毒的蛋白质和核酸的功能。
评分规则: 【 病毒蛋白质的功能:(1)保护病毒使其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2)决定病毒感染的特异性,使病毒与敏感细胞表面特定部位有特异亲和力,病毒可牢固地附着在敏感细胞上;(3)具有致病性、互力和抗原性。
病毒核酸的功能:决定病毒遗传、变异和对敏感宿主细胞的感染力。
】
6、 问题:简述体外灭活病毒的化学物质及其灭活原理。
评分规则: 【 体外灭活病毒的化学物质有酚、甲醛、亚硝酸、氨、醚、十二烷基硫酸钠、氯仿等。
酚可破坏病毒蛋白质衣壳,常用于分离有感染性的核酸。
甲醛只破坏病毒的核酸,不改变病毒的抗原特性。
亚硝酸与病毒核酸反应导致嘌呤和嘧啶碱基的脱氨基作用,氨可引起病毒颗粒内RNA的裂解。
醚、十二烷基磺酸钠、氯仿等可破坏病毒的脂质被膜。
】
7、 问题:解释Eshcherichia coli K12(λ)中各词的含义。
评分规则: 【 Eshcherichia表示大肠杆菌的属名,coli是大肠杆菌的种名。
K12是大肠杆菌的株名。
λ为溶原性噬菌体。
】
8、 问题:名词解释:(1)噬菌斑(2)温和噬菌体(3)毒性噬菌体(4)原噬菌体(5)类病毒(6)溶原细胞(7)双层培养法(8)一步生长曲线
评分规则: 【 (1)噬菌斑:在双层平板固体培养基上,释放出的噬菌体引起平板上的菌落点性感染,在感染点上进行反复的侵染裂解形成透明的圆斑,称噬菌斑.
(2)温和噬菌体:含有温和噬菌体的寄主细胞称为溶源细胞,或叫细胞溶源化,溶源细胞在正常情况下,以极低的频率(10-6)发生自发裂解,在用物理或化学方式处理后,会发生大量裂解。
(3)毒性噬菌体:噬菌体侵入细菌后,在细胞内进行复制,产生大量新的噬菌体粒子,并导致宿主迅速裂解的噬菌体。
(4)原噬菌体:整合在溶源细胞染色体上的噬菌体核酸称为原噬菌体,或前噬菌体。
(5)类病毒:是含有侵染性RNA分子,没有蛋白质外壳的一类植物病毒。
(6)溶原细胞:含有温和噬菌体的寄主细胞称为溶源细胞,或叫细胞溶源化,溶源细胞在正常情况下,以极低的频率发生自发裂解,在用物理或化学方式处理后,会发生大量裂解。
(7)双层培养法:用于测定噬菌体效价的培养方法,先在培养皿中倒入底层固体培养基,凝固后再倒入含有宿主细菌和一定稀释度噬菌体的半固体培养基。培养一段时间后,计算噬菌斑的数量。
(8)一步生长曲线: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噬菌斑数为纵坐标所绘制的曲线,用以测定噬菌体侵染和成熟病毒体释放的时间间隔,并用以估计每个被侵染的细胞释放出来的噬菌体粒子数量的生长曲线称为一步生长曲线。
】
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 单元测验
1、 问题:产甲烷菌的细胞壁含有( )。
选项:
A:肽聚糖
B:胞壁酸
C:复杂聚多糖
D:假肽聚糖
答案: 【假肽聚糖】
2、 问题:具有菌丝体的原核微生物是( )。
选项:
A:细菌
B:放线菌
C:支原体
D:蓝细菌
答案: 【放线菌】
3、 问题: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 )。
选项:
A:肽聚糖
B:甘露聚糖
C:几丁质
D:果胶
答案: 【肽聚糖】
4、 问题:下列结构中,属于细菌运动器官的是( )。
选项:
A:荚膜
B:鞭毛
C:芽孢
D:纤毛
答案: 【荚膜】
5、 问题:不同种类的细菌,革兰氏染色后呈现不同的颜色,其主要是由于( )结构不同。
选项:
A:细胞壁
B:细胞质
C:细胞膜
D:荚膜
答案: 【细胞壁】
6、 问题:下列微生物中,( )属于革兰氏阴性菌。
选项:
A:大肠杆菌
B:金黄葡萄球菌
C:巨大芽孢杆菌
D:肺炎双球菌
答案: 【大肠杆菌】
7、 问题:自然界中分离到的细菌,形态各种各样,其中种类最多的是 ( )。
选项:
A:球菌
B:螺旋菌
C:放线菌
D:杆菌
答案: 【杆菌】
8、 问题:原核细胞中特有的C源贮藏颗粒是( )。
选项:
A:肝糖粒
B:淀粉粒
C:聚-β-羟基丁酸
D:异染粒
答案: 【淀粉粒】
9、 问题:细菌芽孢抗热性强是因为含有( )。
选项:
A:聚–ß-羟基丁酸
B:2,6-吡啶二羧酸
C:氨基酸
D:胞壁酸
答案: 【2,6-吡啶二羧酸 】
10、 问题:没有细胞壁的原核微生物是( )。
选项:
A:立克次氏体
B:支原体
C:衣原体
D:螺旋体
答案: 【支原体】
11、 问题:下面不属于古细菌的原核微生物是( )。
选项:
A:产甲烷菌
B:嗜热嗜酸菌
C: 贝日阿托氏菌
D:极端嗜盐菌
答案: 【 贝日阿托氏菌】
12、 问题: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的结构为一层,含有的特有成分是 ( )。
选项:
A:脂多糖
B:脂蛋白
C:磷壁酸
D:核蛋白
答案: 【磷壁酸】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支付后可长期查看
有疑问请添加客服QQ 2356025045反馈
如遇卡顿看不了请换个浏览器即可打开
请看清楚了再购买哦,电子资源购买后不支持退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