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管理学(浙江农林大学) 最新满分章节测试答案
- 【作业】第1章 管理学导论 第一章 作业
- 第1章 管理学导论 第一章 单元测试
- 【作业】第2章 管理理论的演进 第二章 作业
- 第2章 管理理论的演进 第二章 单元测验
- 【作业】第3章 管理环境 第三章 作业
- 第3章 管理环境 第三章 单元测试
- 【作业】第4章 决策 第四章 作业
- 第4章 决策 第四章 单元测试
- 【作业】第5章 计划 第五章 作业
- 第5章 计划 第五章 单元测试
- 【作业】第6章 组织结构设计 第六章 作业
- 第6章 组织结构设计 第六章 单元测试
- 【作业】第7章 组织文化 第七章 作业
- 第7章 组织文化 第七章 单元测试
- 第8章 领导理论 第八章 单元测试
- 【作业】第8章 领导理论 第八章 作业
- 第9章 激励理论 第九章 单元测试
- 【作业】第9章 激励理论 第九章 作业
- 第10章 沟通 第十章 单元测试
- 【作业】第10章 沟通 第十章 作业
- 第11章 控制 第十一章 单元测试
- 【作业】第11章 控制 第十一章 作业
- 第12章 管理创新 第十二章 单元测试
- 【作业】第12章 管理创新 第十二章 作业
本答案对应课程为:点我自动跳转查看
本课程起止时间为:2020-09-30到2021-01-09
本篇答案更新状态:已完结
【作业】第1章 管理学导论 第一章 作业
1、 问题:如何理解“高层——中层——低层”管理者的“2-5-8”法则?它与罗伯特•卡茨对高中基层管理者所需要的管理技能比例的划分有没有相通之处?
评分规则: 【 1.首先回答“2-5-8”法则的含义:高层管理者80%的时间用于在办公室进行计划、思考,20%的时间用于去现场监督、检查;中层管理者与基层层管理者的时间分配则分别是“50%-50%”与“20%-80%”。—————-3分 就制造型企业而言,越往高层,管理者更多的时间是用于思考,主要精力用于面向企业整体、面向未来的筹划,因而绝大部分时间是呆在办公室;而越往基层,管理者更多的时间用于现场第一线的监督、检查,因而绝大部分时间是要在车间甚至班组现场,第一时间发现和处理问题。————2分
2.王总所讲的“2-5-8”法则,与罗伯特•卡茨对高中低层管理者所需要的管理技能比例的划分,本质上是相通的。————————–2分就制造型企业而言,高层管理者更多的是“用脑”思考,分析和解决企业面临的全局性、概念性、前瞻性问题,因而更需要具备概念技能;基层管理者更多的是“用脚”去跑现场,及时发现和解决现场发生的局部性、专业性、及时性问题,因而更需要具备技术技能。———————————3分
】
2、 问题:王总为什么强调“真把式”的管理者要“会说、会写、会做”?
评分规则: 【 (1)首先,“会说、会写、会做”就是对各个层次管理者综合素质或者技能的总体要求。其实就是罗伯特•卡茨所指的管理者“三大技能”在制造型中小企业的具体体现。———–2分
(2)“会说”对应于“人际技能”,不但要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而且还表现在要说服被管理者,让被管理者理解自己的意图并按照自己的意图完成组织目标和任务,也就是达到“通过其他人完成工作”;“会写”对应于“概念技能”,也就是善于把自己的想法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并通过“写”进一步提炼、升华为自己的管理理念,最后成为组织的目标、宗旨、使命、愿景、规章、制度,明确为组织的目标、任务、计划等等。“会做”对应于“技术技能”,也就是说管理者需要具备所管理的业务领域的专业技术,以身示范、身先士足,“与下属一起干”,“会做”才能让下属信服。 ————————————————3分
(3)就低层管理者而言,大多数是从基层优秀员工中提拔上来,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往往仅仅停留在“会做”上,由于不会“说”、不会“写”,往往升不了中层,就是因为要上升为中高层管理者,更多地需要概念技能,也就是要“会说”与“会写”。因此,低层管理者要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管理理论的提升,才能拓展自身作为管理者的职业上升空间。———3分
(1)同样应该引起重视的是,对刚从大学毕业的管理专业的大学生而言,如果初进入一家企业时不服从企业安排深入车间甚至班级一线进行锻炼,则很容易陷入另外一个极端——即停留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由于不肯下车间与基层员工(尤其是工人师傅)同劳动、共甘苦,就无法积累生产一线的实践经验、无法培养与一线员工的感情,今后从事具体的管理工作时与管理对象们就难以进行有效沟通,这样的话就只会坐而论道、夸夸其谈(即只“会说”);也可能“会写”些文字材料,但多半与实际不符,不接“地气”,导致难以胜任今后的管理工作。———–2分
】
第1章 管理学导论 第一章 单元测试
小提示:本节包含奇怪的同名章节内容
1、 问题: ( )职能是其他管理职能赖以有效发挥的基石。
选项:
A:决策
B:信息
C:控制
D:创新
答案: 【信息】
2、 问题:管理者出席社区的集会或参加社会活动时,所行使的是( )的角色
选项:
A:代表人
B:联络者
C:发言人
D:谈判者
答案: 【代表人】
3、 问题:越是处于高层的管理者,其对于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的需要,就越是按( )顺序排列。
选项:
A: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
B:技术技能,概念技能,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
D:人际技能,技术技能,概念技能
答案: 【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
4、 问题:保证企业中进行的一切活动符合所制定的计划和所下达的命令,这是管理的( )职能。
选项:
A:控制
B:组织
C:领导
D:决策
答案: 【控制】
5、 问题:管理人员与一般工作人员的根本区别在于:( )
选项:
A:需要与他人配合完成组织目标
B:需要从事具体的文件签发审阅工作
C: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
D:需要协调他人的努力以实现组织目标
答案: 【需要协调他人的努力以实现组织目标】
6、 问题:现代管理的中心是:( )
选项:
A:决策
B:信息
C:资金
D:人
答案: 【人】
7、 问题:管理的载体是:( )
选项:
A:管理者
B:技术
C:组织
D:工作
答案: 【组织】
8、 问题:管理乃是由管理者通过( )组织成员的行为从而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选项:
A:命令
B:协调
C:激励
D:求助
答案: 【协调 】
9、 问题:某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合格,并能按时完成生产任务,但市场供过于求,这反映出:( )
选项:
A:厂家生产有效率,但无效果和效益
B:厂家生产既无效率也无效果和效益
C:厂家生产有效率,也有效果和效益
D:厂家生产有效率也有效果,但无效益
答案: 【厂家生产有效率也有效果,但无效益】
10、 问题:从发生的时间顺序看,下列四种管理职能的排列方式,哪一种更符合逻辑?( )
选项:
A:计划、控制、组织、领导
B:计划、领导、组织、控制
C:计划、组织、控制、领导
D: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答案: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11、 问题:管理是一种艺术,这是强调管理的()
选项:
A:复杂性
B:有效性
C:实践性
D:精确性
答案: 【实践性 】
12、 问题:管理者的信息传播角色具体体现为( )
选项:
A:监听者
B:谈判者
C:领导者
D:发言人
答案: 【监听者;
发言人】
13、 问题:管理这种社会现象存在的必要条件是:( )
选项:
A: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
B:有管理者
C:有一致认可的目标
D:有各种资源
E:有机构
答案: 【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 ;
有一致认可的目标】
14、 问题: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的:( )
选项:
A:科学性
B:自然属性
C:艺术性
D:社会属性
E:实践性
答案: 【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 】
15、 问题:管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
选项:
A:管理组织
B:管理技能
C:管理活动
D:管理经验
E:管理过程
答案: 【管理活动;
管理过程】
16、 问题:管理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7、 问题:鉴于管理工作的复杂性,所以说,迄今为止管理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8、 问题:管理既要追求效果,也要追求效率。前者就是要做正确的事情,后者则是正确地去做事情。应当说,前者是第一位的,后者是第二位的。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9、 问题:效率与效果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别,效果是使组织资源的利用成本达到最小化,而效率则是使组织活动实现预定的目的和目标。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20、 问题:凡是完全或主要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都是管理者。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21、 问题: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管理要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管理要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22、 问题:管理的基本特征有:( )
选项:
A: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
B: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支付后可长期查看
有疑问请添加客服QQ 2356025045反馈
如遇卡顿看不了请换个浏览器即可打开
请看清楚了再购买哦,电子资源购买后不支持退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