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答案对应课程为:点我自动跳转查看
本课程起止时间为:2020-02-24到2020-07-09
本篇答案更新状态:已完结

第一章 经济法基本理论 经济法基本理论

1、 问题:以下法律中,哪一部是现代经济法最早出现的:
选项:
A:金融法
B:反不正当竞争法
C:反垄断法
D:财政法
答案: 【反垄断法

2、 问题:经济法作为一个新的法律现象和法律部门,其区别于传统部门法在于:
选项:
A:经济法的体系与渊源
B:经济法的制定与实施
C:经济法的主体与责任
D: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答案: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3、 问题:经济法的地位是指:
选项:
A:经济法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B:经济法体现实质公正、社会整体效率和经济自由等价值
C:经济法在法律体系中是否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D: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法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
答案: 【经济法在法律体系中是否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4、 问题:经济法中的市场主体具有以下哪个特征?
选项:
A:抽象性和平等性
B:抽象性和不平等性
C:具体性和平等性
D:具体性和不平等性
答案: 【具体性和不平等性

5、 问题:以下选项中,哪些属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选项:
A:市场主体规制关系
B:市场秩序规制关系
C:宏观调控关系
D:平等主体间的合同关系
答案: 【市场主体规制关系;
市场秩序规制关系;
宏观调控关系

6、 问题:对经济的调整是法律的首要任务,经济法是调整所有经济关系的法律。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7、 问题:从法律性质来看,经济法既具有公法性质,也具有私法性质。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8、 问题:经济法和行政法之间有差别,但是两者调整对象是相同的。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第五章 反垄断法 反垄断法

1、 问题:现代反垄断法产生的标志是以下哪部法律的制定
选项:
A:《克莱顿法》
B:《谢尔曼法》
C:《联邦贸易委员会法》
D:《1933年反垄断法案》
答案: 【《谢尔曼法》

2、 问题:我国首次提出反垄断任务是
选项:
A:1980年《关于开展和保护社会主义竞争的暂行规定》
B:1993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C:2007年《反垄断法》
D:1994年《广告法》
答案: 【1980年《关于开展和保护社会主义竞争的暂行规定》

3、 问题:经营者集中的类型不包括
选项:
A:横向集中
B:纵向集中
C:混合集中
D:生产集中
答案: 【生产集中

4、 问题:垄断协议没有包含的法律要件为:
选项:
A:多个经营者
B:当事人之间具有某种形式的共谋(协议、决定或协同行为)
C:目的是为了排除或限制竞争
D:协议主体具有支配地位
答案: 【协议主体具有支配地位

5、 问题:相关市场包括
选项:
A:产品市场
B:地域市场
C:时间市场
D:销售市场
答案: 【产品市场;
地域市场;
时间市场

6、 问题:我国《反垄断法》中规定的垄断行为包括:
选项:
A: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
B: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C: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
D:行政机关限制竞争
答案: 【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
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
行政机关限制竞争

7、 问题:关于市场支配地位推定制度,下列哪些选项是符合我国《反垄断法》规定的?
选项:
A: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二分之一的,推定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B:两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三分之二,其中有的经营者市场份额不足十分之一的,不应当推定该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C:三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四分之三,其中有两个经营者市场份额合计不足五分之一的,不应当推定该两个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D:被推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有证据证明不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不应当认定其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答案: 【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二分之一的,推定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两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三分之二,其中有的经营者市场份额不足十分之一的,不应当推定该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被推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有证据证明不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不应当认定其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8、 问题:我国反垄断法的执法机构不包括
选项:
A:商务部
B:发改委
C:市场监督管理局
D:中国证监会
答案: 【商务部;
发改委;
中国证监会

9、 问题:滥用行政权力行为主要表现有
选项:
A: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
B:违背交易相对的人的意愿提出附加的不合理条件
C:限制其他经营者的正当的经营活动
D: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
E:分割统一市场,进行部门封锁
答案: 【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
限制其他经营者的正当的经营活动;
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
分割统一市场,进行部门封锁

第六章 反不正当竞争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

1、 问题: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商业贿赂主要指
选项:
A:回扣
B:让利
C:折扣
D:佣金
答案: 【回扣

2、 问题: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在抽查本市市场上的饮料时发现,除三种名牌的饮料外,其余饮料均不合格,该局对此结果在当地新闻媒体上作了详细介绍,导致一些厂家生产的饮料销量急剧下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哪项?
选项:
A: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抽查行为是履行职责的正常管理行为,但在新闻媒体上公布抽查结果是限制其他经营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B: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抽查行为的背后是以排挤其他经营者为动机,故抽查行为与公布行为均构成不正当竞争
C: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行为不构成不正当竞争
D: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行为虽有排挤其他经营者的意图,但并未指定消费者购买某种饮料,尚不构成不正当竞争
答案: 【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行为不构成不正当竞争

3、 问题:甲企业在市场上推出一种多功能遥控器,名为“一按达”,产品设计成适应操作者手形的曲线外观,并配以反传统的香槟色。该多功能遥控器销售地区甚广,辅之大量的较长时间的广告宣传,使其在相关市场广为消费者欢迎。乙企业仿冒甲企业的产品,也在市场推出“易安达多功能遥控器,其外观、色彩与甲企业的“一按达”相仿,引起混淆。乙企业的行为属于
选项:
A:假冒、仿冒他人注册商标
B: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
C:侵犯他人外观设计专利权
D: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答案: 【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

4、 问题: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下列哪一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中的混淆行为?
选项:
A:甲厂在其产品说明书中作夸大其词的不实说明

本门课程剩余章节答案为付费内容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支付后可长期查看
有疑问请添加客服QQ 2356025045反馈
如遇卡顿看不了请换个浏览器即可打开
请看清楚了再购买哦,电子资源购买后不支持退款哦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