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答案对应课程为:点我自动跳转查看
本课程起止时间为:2020-03-02到2020-07-02
本篇答案更新状态:已完结

第六章 食品毒理学试验基础 第六章 测试题

1、 问题:不适用于小鼠的取血方法为
选项:
A:耳缘静脉取血
B:眼球摘除取血
C:尾尖取血
D:眼眶后静脉丛取血
答案: 【耳缘静脉取血

2、 问题:下列品系中,遗传均一性最高的是
选项:
A:杂交F1代
B:封闭群
C:突变系
D:近交系
答案: 【近交系

3、 问题:下列选择试验动物的原则,正确的是
选项:
A:应选用经遗传学、微生物学、环境及营养控制的标准动物
B:应选择体重、品系、年龄、性别不同的动物,从而充分考虑到个体和种属的差异
C:经费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选择猴、猿等与人类机能、代谢高度相似的灵长类动物
D:尽可能选择与人机能、代谢、结构和疾病特点相似的动物
答案: 【应选用经遗传学、微生物学、环境及营养控制的标准动物;
尽可能选择与人机能、代谢、结构和疾病特点相似的动物

4、 问题:在毒理学试验中,有关受试物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选项:
A:采用试验动物开展试验时,应该尽可能选择与人类相同的暴露途径
B:采用试验动物开展试验时,应该尽可能选择与人类相同的暴露剂量
C:试验中通常设立阳性对照组,而不用设立溶剂对照组
D:胶囊吞咽法比较适合于犬、猴等大型动物,对大鼠、小鼠等小型动物主要采用灌胃染毒法
答案: 【采用试验动物开展试验时,应该尽可能选择与人类相同的暴露途径;
胶囊吞咽法比较适合于犬、猴等大型动物,对大鼠、小鼠等小型动物主要采用灌胃染毒法

5、 问题:常用的试验动物的处死方法包括
选项:
A:颈椎脱臼
B:机械打击致死
C:真空致死
D:二氧化碳安乐死
答案: 【颈椎脱臼;
二氧化碳安乐死

6、 问题:下列哪些级别的试验动物不含有所规定的人兽共患病原及对动物危害大且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
选项:
A:普通级CV
B:清洁级CL
C: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
D:无菌动物GF
答案: 【清洁级CL;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
无菌动物GF

7、 问题:在毒理学试验中常用的试验动物有
选项:
A:大鼠
B:小鼠
C:猪
D:犬
答案: 【大鼠;
小鼠;

第七章 一般毒性作用 第七章 测试题

1、 问题:对于急性毒性非常小的外源化合物,常用的急性毒性试验设计方法为
选项:
A:寇氏法(Korbor)
B:限量法
C:霍恩法(Horn)
D:28天实验法
答案: 【限量法

2、 问题:下列符合限量法试验设计的是
选项:
A:适用于毒性较大,可出现明显死亡个体的受试物
B:一般一次灌胃给予较大剂量外源物质,如10g/kg,观察是否出现死亡
C:需要按照等比或等差序列给予试验动物不同剂量的受试物,观察各组出现的死亡个体数量
D:比寇氏法需要消耗更多的试验动物
答案: 【一般一次灌胃给予较大剂量外源物质,如10g/kg,观察是否出现死亡

3、 问题:某外源化合物在大鼠实验中口服LD50约为0.3mg/kg,按照我国急性毒性分级,应该属于
选项:
A:极毒
B:中等毒性
C:实际无毒
D:低毒
答案: 【极毒

4、 问题:下列关于蓄积系数描述,正确的有
选项:
A:蓄积系数是指多次染毒时使半数动物体内外源物质的水平达到与一次染毒时半数动物体内剂量水平相同时,其累积暴露剂量与一次暴露剂量的比值。
B:蓄积系数法的试验设计方案包括固定剂量法、剂量递增法和90天试验法
C:蓄积系数越大,意味着其蓄积毒性越大
D:外源物质的生物半减期越大,对应的蓄积系数可能越小
答案: 【外源物质的生物半减期越大,对应的蓄积系数可能越小

5、 问题: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包括:
选项:
A:确定LD50,并对毒物的毒性进行初步分级
B:确定外源物质的毒效应谱、靶器官
C:确定外源物质毒性效应的剂量反应关系
D:为慢性试验和亚慢性试验的剂量设计提供参考
E:确定外源物质的ADI
答案: 【确定LD50,并对毒物的毒性进行初步分级;
确定外源物质的毒效应谱、靶器官;
确定外源物质毒性效应的剂量反应关系;
为慢性试验和亚慢性试验的剂量设计提供参考

6、 问题:下列哪些是急性毒性作用的观察指标
选项:
A:体温、毛色、体重
B:死亡时间
C:死亡后尸体病理检查
D:雄性精子或雌性卵子形态
E:叫声怪异、惊厥
答案: 【体温、毛色、体重;
死亡时间;
死亡后尸体病理检查;
叫声怪异、惊厥

7、 问题:下列关于寇氏法急性毒性试验设计中,正确的是
选项:
A:按照剂量对数与死亡率呈S形曲线而设计
B:适用于急性毒性小或未有明显毒性的外源化合物
C:每个剂量组试验动物要求数量相同
D:按照等比序列设计受试物的剂量
答案: 【按照剂量对数与死亡率呈S形曲线而设计;
每个剂量组试验动物要求数量相同;
按照等比序列设计受试物的剂量

8、 问题:下列关于蓄积毒性的描述,正确的有
选项:
A:当试验动物反复多次接触外源物质后可以用分析方法在体内测出物质的原型或其代谢产物时,称为物质蓄积
B:当试验动物反复多次接触外源物质后,机体内虽不能检测出原型或代谢产物,却出现了慢性毒性,称之为功能蓄积。
C:功能蓄积的前提是物质蓄积,即出现功能蓄积必然会出现物质蓄积
D:功能蓄积是机体多次接触外源物质后引起的损伤效应累积的结果。
答案: 【当试验动物反复多次接触外源物质后可以用分析方法在体内测出物质的原型或其代谢产物时,称为物质蓄积;
当试验动物反复多次接触外源物质后,机体内虽不能检测出原型或代谢产物,却出现了慢性毒性,称之为功能蓄积。;
功能蓄积是机体多次接触外源物质后引起的损伤效应累积的结果。

9、 问题:下面有关亚慢性毒性和慢性毒性试验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选项:
A:亚慢性毒性与慢性毒性相比,试验周期要短
B:亚慢性毒性往往在慢性毒性试验完成后根据慢性毒性的结果开展试验
C:对于同一受试物,亚慢性毒性的暴露剂量高于慢性毒性
D:慢性毒性是一般毒性试验的最终阶段
答案: 【亚慢性毒性与慢性毒性相比,试验周期要短;
对于同一受试物,亚慢性毒性的暴露剂量高于慢性毒性;
慢性毒性是一般毒性试验的最终阶段

10、 问题:下面有关亚慢性毒性和慢性毒性试验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选项:
A:亚慢性毒性试验采用的试验动物数量应该多于慢性毒性
B:亚慢性毒性试验的染毒周期应该比慢性毒性短
C:慢性毒性比亚慢性毒性选用的试验动物年龄更小
D:亚慢性毒性和慢性毒性最常用的试验动物是猴和猫
答案: 【亚慢性毒性试验的染毒周期应该比慢性毒性短;
慢性毒性比亚慢性毒性选用的试验动物年龄更小

第二章 食品毒理学基础 第二章测试题

1、 问题:某小学共300人,某次课间使用了含有榛子原料的零食后出现了皮肤瘙痒、红肿和皮疹症状,并伴有轻微的喉头水肿症状,可能出现的是( )毒性反应
选项:
A:变态反应
B:特异体质反应
C:迟发型毒性反应
D:局部毒性反应
答案: 【变态反应

2、 问题:某儿童误食了某包装食品袋中的袋装干燥剂,造成了食道大面积灼伤,这属于( )毒性作用
选项:
A:变态反应
B:特异体质反应
C:迟发型毒性反应
D:局部毒性反应
答案: 【局部毒性反应

3、 问题:下列哪个指标不容易受到个体耐受性的影响,利于进行毒理学比较
选项:
A:LD01
B:LD100

本门课程剩余章节答案为付费内容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支付后可长期查看
有疑问请添加客服QQ 2356025045反馈
如遇卡顿看不了请换个浏览器即可打开
请看清楚了再购买哦,电子资源购买后不支持退款哦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