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答案对应课程为:点我自动跳转查看
本课程起止时间为:2022-02-26到2022-07-31

2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第二章测验

1、 问题:前几年我国中部地区遭遇严重旱灾。对这种长时间、大范围的旱灾,我们没能作出准确预测。这件事说明(   )
选项:
A:世界的不可知性
B:人的认识仅仅是对客观事物的直观摩写
C: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D:认识的能动作用的实现的条件性
答案: 【认识的能动作用的实现的条件性

2、 问题:恩格斯说:“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锐敏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做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高于动物,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加完善之外,还因为(    )  
选项:
A:人不仅有直觉还有想象
B: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 
C:人不仅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
D:人不仅有理性还有非理性 
答案: 【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 

3、 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书本知识非常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在书本电脑里面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这表明(    )
选项:
A: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B:实践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认识水平的提高
C: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D:由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比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更重要
答案: 【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4、 问题:霍金以其“黑洞理论”闻名于世,但他并未因此获诺贝尔奖。有诺贝尔奖评委会委员认为,原因在于霍金这一理论还没有得到验证;霍金也承认是因为他的黑洞蒸发还没有被观测或者被实验所证实。这说明(    )
选项:
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认识的真理性必须由实践检验
D: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答案: 【认识的真理性必须由实践检验

5、 问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各类新型地图产品层出不穷,从事地图服务的单位也由传统的地图出版社向一般出版社、导航电子地图服务提供商、互联网企业等延伸,迫切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加以修订。材料告诉我们(    )
选项: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可以变观念为现实
D: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答案: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6、 问题:201 7年1 1月,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了两只猕猴。很多人都以为,这项技术的突破并不大,因为22年前,美国已经。诞生了克隆羊。但实际上,当初的克隆羊采用的是胚胎分裂技术,而中国科学家采用的则是更为先进的体细胞克隆技术。由此可见  (    ) 
选项:
A: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
B: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真理才不会被推翻
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条件的局限
D: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
答案: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条件的局限

7、 问题:著名作家萧伯纳说:“许多伟大的真理开始的时候都被认为是亵渎行为。”由此可见 (    )
选项:
A:真理都是具体的
B:价值判断具有社会历史性
C:真理是有条件的
D:价值判断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答案: 【价值判断具有社会历史性

8、 问题: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的原则   (    )
选项:
A:只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只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C:是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
D: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答案: 【是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

9、 问题:“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表明作者强调(    )
选项:
A:知对行的指导作用
B:知行并进
C:没有知就没有行
D:先行后知,重在行
答案: 【先行后知,重在行

10、 问题: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是(    )
选项:
A: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
B:能动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D:反映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答案: 【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

11、 问题:一切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都是 (    )
选项:
A:反映论 
B:能动的反映论
C:科学的反映论
D:机械的反映论
答案: 【反映论 

12、 问题: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  (    )
选项:
A: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B: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是否承认认识是客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D:是否承认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
答案: 【是否承认认识是客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13、 问题:驳倒不可知论的关键在于  (    )
选项:
A:把感觉作为认识的起点
B:把科学实践观引入认识论
C:承认本质与现象的统一
D:指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答案: 【把科学实践观引入认识论

14、 问题: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客体是(    )
选项:
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
B: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
C:在人的活动之外存在的一切事物
D: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指向的对象
答案: 【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指向的对象

15、 问题: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
选项: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C: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答案: 【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16、 问题:认识论上的唯理论的错误在于(    )
选项:
A: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
B: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C:否认认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
D: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
答案: 【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

17、 问题: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指出:主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系对同一物理事件或物理过程进行时、空度量,所得的结果可能不一样。在认识论上来说是  (    )
选项:
A:真象和假象的区别所造成的
B:现象和本质的矛盾所造成的
C:主体和客体关系的变化所造成的
D:由于主观认识的错觉所造成的
答案: 【主体和客体关系的变化所造成的

18、 问题: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 (    )
选项:
A: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是否符合
B:主观认识是否清晰明白
C:主观认识是否和党的方针、政策相一致
D:认识和理论是否一致
答案: 【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是否符合

19、 问题:长期以来,画家笔下的马往往是四蹄齐伸、腾空飞奔。然而,高速相机连拍的照片显示,飞奔时的马蹄是交替着地移动的。但是,当画家画出马蹄交替移动的奔马时,有人却批评画得不像。这表明在艺术领域(    )
选项:
A:认识的发展与认识工具的进步没有直接关系
B:以往的认识经验阻碍认识的发展
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D:人们的主观世界对认识的影响更加显著
答案: 【人们的主观世界对认识的影响更加显著

20、 问题:从确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提出“中国梦”,从把握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到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蕴藏鲜明时代内涵的治国理政总体方略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治国理政总体方略的发展所体现的哲理是(    )
选项:
A: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
B:真理反映的对象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C:真理性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D:理论是否正确一定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答案: 【真理性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21、 问题: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    )
选项:
A:熟知即真知
B:熟知不等于真知
C:熟知起源于真知
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
答案: 【熟知不等于真知

22、 问题: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    )
选项:
A:人们对每一件事都要细心观察
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答案: 【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23、 问题: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
选项:
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
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
C:能否付诸实践
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
答案: 【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

本门课程剩余章节答案为付费内容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支付后可长期查看
有疑问请添加客服QQ 2356025045反馈
如遇卡顿看不了请换个浏览器即可打开
请看清楚了再购买哦,电子资源购买后不支持退款哦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