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答案对应课程为:点我自动跳转查看
本课程起止时间为:2021-02-22到2021-06-30
本篇答案更新状态:已完结

【作业】单元一:道德和道德修养 研读《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结合自身实际,说一说自己今后的主要努力方向和方法。(总分10分)

1、 问题:《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是教师专业修养的依据,也是教师工作的规范。教师需要认识标准,理解标准,依据标准发现自己,找到方向加强修养。请根据标准,说说自己专业发展的努力目标与发现,以及加强自身修养的方法。不少于600字提交要求:以PDF格式附件提交。
评分规则: 【 选择其中一到二个和自身关联最紧密的要点研读。
针对要点说明自己的专业发展的努力目标与方向。
说明自己加强教师修养的努力方法
表达清晰,流畅,文字优美,不少于600字。

单元一:道德和道德修养 单元一测验

小提示:本节包含奇怪的同名章节内容

1、 问题:对人行为评价,要看“该行为增多还是减少当事者的幸福”,这是         评价主张。
选项:
A:动机论
B:效果论
C:动机论和效果论统一
D:这里不涉及道德评价的问题
答案: 【效果论

2、 问题:认为“公正是支撑整个大厦的主要支柱,如果去掉了这根柱子,人类社会这个巨大而广阔的建筑物必定会在一瞬间分崩离析”的是:
选项:
A:亚里士多德
B:伊壁鸠鲁
C:康德
D:亚当·斯密
答案: 【亚当·斯密

3、 问题:道德中的“道”主要指:
选项:
A:人所走的道路
B:人生活依循的规范
C:万物运行存灭的规律
D:一种形而上的预设
答案: 【人生活依循的规范

4、 问题:“吾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出自
选项: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荀子
答案: 【老子

5、 问题:“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揭示了        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选项:
A:遗传因素
B:学校教育
C:生活环境
D:个体主观努力
答案: 【生活环境

6、 问题:以教育引起的人的发展、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变化来评价教师行为的道德价值,这样的评价依据是
选项:
A:动机论
B:效果论
C:实践态度论
D:行为过程论
答案: 【效果论

7、 问题:教师能力素养的核心是
选项:
A:科学和文化素养
B:教育教学能力
C:学习与科研能力
D:职业道德水平
答案: 【教育教学能力

8、 问题: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变成了路。”由此理解道德修养的“道”具有以下特征:
选项:
A:人为选择性 
B:时代变迁性
C:引导约束性
D:自然形成性
答案: 【人为选择性 ;
时代变迁性;
引导约束性

9、 问题: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标准有了新的定义,一个人的健康包括躯体健康、         、社会适应良好和        四个方面都健全,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
选项:
A:心理健康
B:性格良好
C:道德健康
D:朋友广泛
答案: 【心理健康;
道德健康

10、 问题:关于道德行为,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选项:
A:道德行为的行为主体对自己行为所涉及自我、他人或社会的利益有清醒的意识。
B:是行为主体根据他人的意志作出的被动选择
C:道德行为涉及利益关系
D:道德行为无关利益
答案: 【道德行为的行为主体对自己行为所涉及自我、他人或社会的利益有清醒的意识。;
道德行为涉及利益关系

11、 问题:关于幸福,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选项:
A:雅福和俗福统一是值得追求的完整幸福
B:德行是幸福的充分条件。
C:德行是幸福的必要条件。
D:幸福包含了德行。
答案: 【雅福和俗福统一是值得追求的完整幸福;
德行是幸福的必要条件。;
幸福包含了德行。

12、 问题:关于道德信念,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选项:
A:“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B:对道德行动的发生具有强大的动力作用
C:坚信道德观念所反映的社会道德准则及其意义的正确性
D:道德观念实现与否,会相应地引起积极的或消极的情绪体验
答案: 【“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对道德行动的发生具有强大的动力作用;
坚信道德观念所反映的社会道德准则及其意义的正确性;
道德观念实现与否,会相应地引起积极的或消极的情绪体验

13、 问题:《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包括:
选项:
A:师德为先
B:能力为重
C:学生为本
D:终身学习
答案: 【师德为先;
能力为重;
学生为本;
终身学习

14、 问题:《教师专业标准》的意义和作用在于:
选项:
A:是国家对合格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
B:是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规范
C:是引领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
D:是小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答案: 【是国家对合格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
是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规范;
是引领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
是小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15、 问题:道德规范的产生和发展基于协调、增进共同利益的需要,是人类理性的产物。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6、 问题:“德”是将外在的规则和要求转化为内在的信念,并表现出符合“道”的行为,成为个人的德性。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7、 问题:对教育实践中的行为,不需要考察是否出于良善的动机,只看是否产生了好的结果。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8、 问题:道德教育是道德内化为良心和品质的外在要素,道德修养是道德内化为良心和品质的自身要素。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9、 问题:修养既是约束和限制、从“自然人”向“道德人”转化的过程;又是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从“社会人”到“理想人”的提升过程,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20、 问题:道德如果不能指导人们的道德实践活动,不能表现为人们的具体行为,其自身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21、 问题:教师的教育科学知识解决的是教给学生什么的问题,专业知识解决的是怎么教的问题。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22、 问题:道德应像法律那样依靠特殊的外在力量来维持。
选项:
A:正确

本门课程剩余章节答案为付费内容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支付后可长期查看
有疑问请添加客服QQ 2356025045反馈
如遇卡顿看不了请换个浏览器即可打开
请看清楚了再购买哦,电子资源购买后不支持退款哦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