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隐藏]

本答案对应课程为:点我自动跳转查看
本课程起止时间为:2019-11-01到2020-01-12
本篇答案更新状态:已完结

第二章 风景美与观赏 第二章测验题

1、 问题:我们目力所及,山川湖泊、日月星辰、烟岚云霞、树木花草,都属于( )美
选项:
A:人文美
B:自然美
C:情感美
D:人工美
答案: 【自然美

2、 问题: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歌描述的是那的地方的景色?
选项:
A:长江三峡
B:黄山
C:杜甫草堂
D:梅园
答案: 【杜甫草堂

3、 问题:渡远千峰外,轻舟八桂临。象山浮水月,芦笛逸清音。九马丹青画,一江烟雨琴。秋风邀夜月,夜月作诗吟。描述的是哪里的风景?
选项:
A:桂林山水
B:长江三峡
C:广西梯田
D:沙漠风光
答案: 【桂林山水

4、 问题:“自古华山一条道”体现的是华山的( )的特征
选项:
A:秀美
B:险峻
C:奇特
D:幽静
答案: 【险峻

5、 问题:同一处风景在一年四季呈现出各不相同的景色,强调了观赏风景的( )的问题:
选项:
A:路线
B:距离
C:角度
D:时间
答案: 【时间

6、 问题:原始人崇尚红色的做法有
选项:
A:使用篝火吓退野生动物
B:用红色粉末涂抹遗体
C:把红色粉末洒在坟墓上
D:用红色绘制壁画
答案: 【使用篝火吓退野生动物;
用红色粉末涂抹遗体;
把红色粉末洒在坟墓上;
用红色绘制壁画

7、 问题:儒家认为色彩之所以美, 是因为色彩的装饰暗示出了人的美德, 这也是“比德”思想在色彩应用上的体现。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8、 问题:游人在游览中,沿着一定的风景线,或步行、或乘车船观赏风景的方法属于动态观赏法。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9、 问题:主、客体之间的距离太近,欣赏者主体不能用艺术的眼光去看待事物,艺术品只能引动人的普通的情欲;艺术品客体过分写实,没有想象的余地。这种现象属于心理距离的“超距“现象。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0、 问题:英国美学家罗素在其著作《美的分析》中提到:“宏大的形状,纵使样子难看,然而由于它们的巨大,无论如何也会引起我们的注意,激起我们的赞美。”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单元测试

1、 问题:凡美田之法,绿豆为上,小豆、胡麻次之。——《齐民要术·耕田》中“美”字的意思是
选项:
A:美好
B:漂亮
C:使……变美好
D:称赞
答案: 【使……变美好

2、 问题:黄金分割定律体现的是( )的美学思想
选项:
A:柏拉图
B:毕达哥拉斯
C:泰戈尔
D:黑格尔
答案: 【毕达哥拉斯

3、 问题:“美的事物在人心中所唤起的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面前时而洋溢于我们心中的那种愉悦。”是哪一位美学大师的观点
选项:
A:康德
B:雨果
C:亚里士多德
D:车尔尼雪夫斯基
答案: 【车尔尼雪夫斯基

4、 问题:“口之于味也, 目之于色也, 耳之于声也, 鼻之于臭也, 四肢之于安佚也, 性也。”是谁的观点
选项: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荀子
答案: 【孟子

5、 问题:《礼记·学记》中写到:“虽有佳肴, 弗食不知其旨。”表现的哪一种美感?
选项:
A:视觉美
B:听觉美
C:味觉美
D:嗅觉美
答案: 【味觉美

6、 问题:是谁在作品中把狼比喻为坚定的革命者, 称之为“狼兄弟”, 并高唱“我永远是一只狼, 我有狼的牙齿狼的心”的赞歌。
选项:
A:海涅
B:培根
C:裴多菲
D:辛弃疾
答案: 【海涅

7、 问题:“达于情而遂于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述的是一种什么类型的美感?
选项:
A:理念美感
B:超验美感
C:生理美感
D:直觉美感
答案: 【超验美感

8、 问题:康德的灵感理论将美视为人生的最高追求与境界。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9、 问题:杜夫海纳在《审美经验现象学》中将审美对象通过与现实世界相区别,把审美纳入一个人类感性世界。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0、 问题:苏尔茨在《体验社会》一书中将“经验”视为后现代社会人们对事物的首要和基本反应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作业】第一章绪论 请选择一位最令你敬佩的中外美学家,尝试赏析他的主要美学观点。

1、 问题:请选择一位最令你敬佩的中外美学家,尝试赏析他的主要美学观点。
评分规则: 【 观点明确,语言准确,结构完整,层次清晰。根据实际情况酌情给分。

【作业】第二章 风景美与观赏 简要论述

1、 问题:你认为一个旅游景点或者景区的风景美或者不美的判断标准有哪些
评分规则: 【 语言优美,言之有物,论述清晰,观点明确,酌情给分

第三章中国园林与欣赏主要介绍了中国园林的基本类别和主要特征,以及构成要素 及其观赏要求 第三章单元测试题

1、 问题:( )代著名园艺家计成在 《园冶》中 总结为“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 这一美学特点贯穿在两千多年的园林建筑过程中
选项:
A:宋
B:元
C:明
D:清
E:民国
答案: 【

2、 问题:苏州“( )”为宋代著名诗人苏舜钦因感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而题名。
选项:
A:拙政园
B:网师园
C:颐和园
D:沧浪亭
答案: 【沧浪亭

本门课程剩余章节答案为付费内容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支付后可长期查看
有疑问请添加客服QQ 2356025045反馈
如遇卡顿看不了请换个浏览器即可打开
请看清楚了再购买哦,电子资源购买后不支持退款哦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