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答案对应课程为:点我自动跳转查看
本课程起止时间为:2020-02-10到2020-04-10
本篇答案更新状态:已完结

第一课时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练习题

小提示:本节包含奇怪的同名章节内容

1、 问题:“天子亲耕”缘于《周礼》,明朝在北京永定门内天坛之西建先农坛,作为皇帝祭祀农神和参与耕作的礼仪场所。清朝从顺治帝开始,直至清末,各代皇帝奉礼如常,这反映出清朝(  )
选项:
A:与明朝在制度上一脉相承            
B:承袭了农耕文明的传统
C:满洲贵族迅速成为农耕者           
D:刻意笼络反清政治势力
答案: 【承袭了农耕文明的传统

2、 问题:南宋初年,“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②《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③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④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
选项: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答案: 【①③          

3、 问题: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
选项:
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答案: 【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4、 问题:唐宋时期,南方民众在丘陵山区的坡地开垦耕地,引泉水灌溉,形如阶梯,被称为山田,也叫梯田。这种做法(  )
选项:
A:推动了美洲农作物的传播         
B:加剧了土地兼并
C:适应了南方深入开发需要       
D:刺激了人口南迁
答案: 【适应了南方深入开发需要       

5、 问题:中国农业从远古洪荒走来,经历了“刀耕火种”、“牛耕铁犁”等阶段。下列项中属于“刀耕火种”阶段的耕作工具有(  )①石斧            ②耧车             ③骨镰              ④曲柄锄
选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①③          

6、 问题:《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
选项: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答案: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7、 问题:《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这里“水车”的使用(  ) 
选项:
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            
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
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            
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
答案: 【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

8、 问题: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子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  )
选项:
A:土地过度集中                  
B:有田者无力可耕
C:小农户个体经营             
D:地权与劳动者契合
答案: 【小农户个体经营             

9、 问题: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  )
选项:
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              
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
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
答案: 【需要政府合理作为

10、 问题:《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选项: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答案: 【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11、 问题:“天子亲耕”缘于《周礼》,明朝在北京永定门内天坛之西建先农坛,作为皇帝祭祀农神和参与耕作的礼仪场所。清朝从顺治帝开始,直至清末,各代皇帝奉礼如常,这反映出清朝(  )
选项:
A:与明朝在制度上一脉相承       
B:承袭了农耕文明的传统
C:满洲贵族迅速成为农耕者       
D:刻意笼络反清政治势力
答案: 【承袭了农耕文明的传统

12、 问题:南宋初年,“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②《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③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④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
选项: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答案: 【①③        

13、 问题: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
选项:
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答案: 【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14、 问题:唐宋时期,南方民众在丘陵山区的坡地开垦耕地,引泉水灌溉,形如阶梯,被称为山田,也叫梯田。这种做法(  )
选项:
A:推动了美洲农作物的传播      
B:加剧了土地兼并
C:适应了南方深入开发需要       
D:刺激了人口南迁
答案: 【适应了南方深入开发需要       

15、 问题:中国农业从远古洪荒走来,经历了“刀耕火种”、“牛耕铁犁”等阶段。下列项中属于“刀耕火种”阶段的耕作工具有(  )①石斧            ②耧车             ③骨镰              ④曲柄锄
选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①③       

16、 问题:《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
选项: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答案: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17、 问题:《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这里“水车”的使用(  )
选项:
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     
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
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     
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
答案: 【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

18、 问题: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子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  )
选项:
A:土地过度集中 
B:有田者无力可耕
C:小农户个体经营       
D:地权与劳动者契合
答案: 【小农户个体经营       

19、 问题: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  )
选项:
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
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
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
答案: 【需要政府合理作为

第二课时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 第二课时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测试

小提示:本节包含奇怪的同名章节内容

1、 问题: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这一记载反映了(  )
选项:
A:井田制度松动   
B:世袭制度解体   
C:抑商政策弱化   
D:礼乐制度崩坏
答案: 【井田制度松动   

2、 问题: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  
选项:
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           
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
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           
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
答案: 【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           

3、 问题: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
选项: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答案: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4、 问题:表1土地规模(亩)户数户数比例20以下2417.3%20~13010374.1%131~300107.2%300以上21.4%小计139100%表1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
选项:

本门课程剩余章节答案为付费内容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支付后可长期查看
有疑问请添加客服QQ 2356025045反馈
如遇卡顿看不了请换个浏览器即可打开
请看清楚了再购买哦,电子资源购买后不支持退款哦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