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答案对应课程为:点我自动跳转查看
本课程起止时间为:2022-02-28到2022-06-15

第一章 概述 单元测验

1、 问题:藏象的含义是指
选项:
A:五脏的形象
B:内在组织器官的表象
C: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
D:人体脏腑功能活动表现于外的征象
答案: 【人体脏腑功能活动表现于外的征象

2、 问题:有关脏与象关系描述错误的是
选项:
A:脏变决定象变
B:象变反映脏变
C:象反映脏
D:象变决定脏变
答案: 【象变决定脏变

3、 问题:五脏生理功能的特点是
选项:
A:虚实交替,泻而不藏
B: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满
C: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满
D: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实
答案: 【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实

4、 问题:六腑的生理功能特点是
选项:
A: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B: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
C: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
D: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答案: 【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5、 问题:区分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三类的最主要依据是
选项:
A:解剖形态的差异
B:分布部位的不同
C: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的不同
D:经脉阴阳属性的不同
答案: 【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的不同

6、 问题:最确切地说明了脏与腑区别的是
选项:
A:实质性器官与空腔性器官
B:实而不满与满而不实
C:化生贮藏精气与受盛传化水谷
D:与水谷直接接触与不直接接触
答案: 【化生贮藏精气与受盛传化水谷

7、 问题:五脏共同的生理功能是
选项:
A:传化水谷
B:传化水液
C:化生和贮藏精气
D:传导糟粕
答案: 【化生和贮藏精气

8、 问题:具有“满而不能实”生理特点的是
选项:
A:五脏
B:六腑
C:奇恒之腑
D:脏腑
答案: 【五脏

9、 问题: 具有“实而不能满”生理特点的是
选项:
A:五脏
B:六腑
C:奇恒之腑
D:脏腑
答案: 【六腑

10、 问题:中医学藏象理论中的“脏腑”与西医学的“脏器”概念相同。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1、 问题:中医学对内脏功能的认识主要来源于古代解剖知识。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2、 问题:六腑共同的生理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3、 问题:五脏共同的生理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4、 问题:五脏共同的生理特性是泻而不藏,实而不满。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5、 问题:六腑共同的生理特性是泻而不藏,满而不实。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6、 问题:藏象,又称“脏象”,指脏腑(  )(   )表现于外的征象。
答案: 【生理功能 、病理变化

17、 问题:藏象学说的脏腑概念,不仅是一个解剖学的形态和部位,更主要是涵盖了人体(生理功能)系统的概念。
答案: 【生理功能

第二章 五脏生理与临床 单元测验

1、 问题:在血液运行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选项:
A:心血充盈
B:心气充沛
C:心神安宁
D:心阳正常
答案: 【心气充沛

2、 问题:与心主血脉功能关系不密切的是
选项:
A:面色
B:舌色
C:爪色
D:脉象
答案: 【爪色

3、 问题:肺主治节是指
选项:
A:肺主气的调节作用
B:肺主宣发和肃降的调节作用
C:肺对气血津液的治理和调节作用
D:肺协助心调节全身血脉作用
答案: 【肺对气血津液的治理和调节作用

4、 问题:某男,35岁。前日受凉,自觉恶寒怕冷,浑身肌肉酸痛,鼻塞,喷嚏,咽喉干痒不适。今日又加咳嗽,咯痰,口渴,舌尖稍红,脉浮。其病位是
选项:
A:心
B:肝
C:脾
D:肺
答案: 【

5、 问题:不属于牌的生理功能的是
选项:
A:统摄血液
B:吸收水液
C:转输水液
D:通调水道
答案: 【通调水道

6、 问题: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的理论基础是
选项:
A:气能生血
B:脾主升清
C:脾为后天之本
D:脾能运化水谷精微
答案: 【脾能运化水谷精微

7、 问题:不属于肝疏泄功能的是
选项:
A:调节排精行经
B:维持血液循行
C:贮藏血液
D:调畅全身气机
答案: 【贮藏血液

8、 问题:肝主疏泄的各种功能表现中,最根本的是
选项:
A:调畅情志
B:调畅气机
C:调节血量
D:维持津液输布
答案: 【调畅气机

9、 问题:在肾的闭藏功能中,最具有生理意义的是
选项:
A:纳气归肾,促进元气之生成
B:固摄二便,防止二便之失禁

本门课程剩余章节答案为付费内容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支付后可长期查看
有疑问请添加客服QQ 2356025045反馈
如遇卡顿看不了请换个浏览器即可打开
请看清楚了再购买哦,电子资源购买后不支持退款哦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