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中国政治思想史(商洛学院) 最新满分章节测试答案
本答案对应课程为:点我自动跳转查看
本课程起止时间为:2020-03-09到2020-06-22
本篇答案更新状态:已完结
第三讲: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政治思想 第三讲 单元测试
1、 问题: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动荡时期,这种大动荡的主要表现不包括以下哪种?
选项:
A:传统的天命观遭到怀疑。
B:以“周礼”为核心的传统的社会制度以及政治秩序土崩瓦解。
C:士大夫阶层的兴起。
D:儒家思想开始衰落。
答案: 【儒家思想开始衰落。】
2、 问题: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面临的基本问题是?
选项:
A:政治的变革问题
B:秩序的重建问题
C:经济的发展问题
D:文化的繁荣问题
答案: 【秩序的重建问题】
3、 问题: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统治者所关注的“秩序”,以下哪项说法正确?
选项:
A:外在秩序:观念的秩序
B:内在秩序:社会与政治秩序
C:外在秩序:社会与政治秩序
D:内在秩序:观念的秩序
答案: 【外在秩序:社会与政治秩序】
4、 问题:“儒”从一个职业转变为一个思想流派是从( )开始的。
选项: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董仲舒
答案: 【孔子】
5、 问题:儒家作为一个思想流派,有诸多共同点,这些共同点不包括以下哪种?
选项:
A:均以孔子为先师。
B:均崇尚西周特别是周公开创的礼仪文化。
C:均以六经(后扩展为十三经)为经典。
D:均主张君主专制。
答案: 【均主张君主专制。】
6、 问题:孔子对“仁”的主要贡献不包括以下哪种?
选项:
A:系统地整理并发展了“仁”的内涵。
B:将“仁”的本质定义为“爱君”。
C:提出了一系列如何行“仁”的主张。
D:使得“仁”这一概念具有了一定的超越性。
答案: 【将“仁”的本质定义为“爱君”。】
7、 问题:关于“仁”的具体实践要求,不包括以下哪项?
选项:
A:克己修己
B:忠恕之道
C:恢复周礼
D:有教无类
答案: 【有教无类】
8、 问题:关于孔子对中华文化发挥的影响,不包括以下哪个方面?
选项:
A:“布文籍”:整理儒家经典。
B:“平阶级”:倡导有教无类。
C:开创了以叙事为主的“春秋笔法”的历史写作方法。
D:其道德主义政治观,开启了中国政治文化中泛道德主义的先河。
答案: 【开创了以叙事为主的“春秋笔法”的历史写作方法。】
9、 问题:关于孟子的政治思想,以下哪项说法错误?
选项:
A:以人性善为基础和逻辑起点。
B:主张道高于势。
C:主张王道仁政。
D:主张礼法并用。
答案: 【主张礼法并用。】
10、 问题:关于荀子的礼治思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礼的起源是因为人的自然之性需要约束。
B:礼的作用或者精髓在于“分”。
C:法是礼的总体指导思想与纲领。
D:尊君也是实现礼的要求之一。
答案: 【法是礼的总体指导思想与纲领。】
11、 问题:关于荀子属于儒家的理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认为凡人也有通往圣人的可能。
B:均认为君权是绝对的。
C:均弘扬民本思想。
D:均主张道高于势。
答案: 【均认为君权是绝对的。】
第四讲:春秋战国时期法家的政治思想 第四讲 单元测试
1、 问题:在法家的代表人物中,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是?
选项:
A:韩非
B:商鞅
C:李斯
D:申不害
答案: 【韩非】
2、 问题: 下列不属于法家代表人物的是?
选项:
A:韩非
B:商鞅
C:申不害
D:公孙龙
答案: 【公孙龙】
3、 问题:下列不属于法家“因时变法”的三次标志性事件的是?
选项:
A:郑魏文侯任用李悝变法。
B:郑国子产铸刑鼎。
C:商鞅在秦国实施变法。
D:韩非著书立说系统阐释变法理论。
答案: 【郑魏文侯任用李悝变法。】
4、 问题:商鞅认为,国家只有两件事最为重要,一是( ),一是( )。
选项:
A:耕、战
B:人、地
C:人、战
D:耕、人
答案: 【耕、战】
5、 问题:韩非术论的实践来源主要是( ),理论来源主要是( )。
选项:
A:申不害、儒家思想
B:申不害、黄老思想
C:商鞅、儒家思想
D:商鞅、黄老思想
答案: 【申不害、黄老思想 】
6、 问题: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名”、“实”关系的阐述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选项:
A:孔子强调要“名实相符”。
B:公孙龙注意到“名”与“实”可能与“一般”和“特殊”相连。
C:法家提出“循名责实”。
D:法家视野中的名实关系主要是文化问题。
答案: 【法家视野中的名实关系主要是文化问题。】
7、 问题:据说卫嗣公曾派人假意要通过关市,当使者受到负责通关的官吏为难时便故意贿赂这名官吏,由此一来,卫嗣公知道官吏为非。此则事例中嗣公的做法运用了哪种诈伪术?
选项:
A:循名责实
B:挟知而问
C:倒言反事
D:疑诏诡使
答案: 【倒言反事】
8、 问题:慎到提倡的势主要是?
选项:
A:自然之势
B:才能之势
C:人设之势
D:德行之势
答案: 【自然之势】
9、 问题:下列关于法家的“以刑去刑”思想的论述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选项:
A:整个法家都具有“严刑峻法”的倾向。
B:“以刑去刑”的心理基础正是人性趋利避害。
C:在法家看来,“重刑”的的目的是“以刑去刑”。
D:“以刑去刑,国治”,这句话出自《韩非子》。
答案: 【“以刑去刑,国治”,这句话出自《韩非子》。】
10、 问题:法家对人性的假设是“好利恶害”,下列学者中认为“好利”只是中性的描述,不一定完全是负面评价的是?
选项:
A:冯友兰
B:徐复观
C:熊十力
D:刘泽华
答案: 【刘泽华】
第五讲:春秋战国时期道家与墨家的政治思想 第五章 单元测试
1、 问题:关于道家的发展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
A:先秦时期既有“道家”一说。
B:“老庄”首次并称,是在东汉时期。
C:道家思想跟佛学一样,具有浓重的出世精神。
D:宋明理学实际上是儒释道三者融合的产物。
答案: 【宋明理学实际上是儒释道三者融合的产物。】
2、 问题:关于老子的政治思想,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选项: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支付后可长期查看
有疑问请添加客服QQ 2356025045反馈
如遇卡顿看不了请换个浏览器即可打开
请看清楚了再购买哦,电子资源购买后不支持退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