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答案对应课程为:点我自动跳转查看
本课程起止时间为:2021-10-01到2021-12-17
本篇答案更新状态:已完结

绪论 第一章 先秦儒家政治学说(上) 绪论与第一章单元测验

1、 问题:西周时期,人们认为,天的意志是喜怒无常,不以民意为转移。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2、 问题:孔子视教化和刑罚为政府推行仁政,治理民众的两种手段,并强调要以后者为重。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3、 问题:按照由抽象到具体的思考层次来划分人的政治意识,人的政治意识涵盖了多个层级:处在形而上层面的政治意识可具体包括(        )及其哲学证成。
答案: 【政治价值观

4、 问题:儒家思想在(        )成型地发展为对政治和社会有规范意义的思想。
答案: 【春秋时

5、 问题:孔子讲“仁”是为了诠释和维护(   )。
答案: 【

第二章 先秦儒家政治学说(下) 第二章单元测验

1、 问题:孟子从神学来论证人类道德的起源和内容,把道德基于神学。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2、 问题:孟子民贵论实际上是一种民主政治,其宗旨在于维护民众的地位和利益,君主只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工具和重要手段。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3、 问题:在否定传统神权观念的基础上,荀子将建构政治理论的着眼点放于对现实中的人性、政治起源与本质的探讨之上。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4、 问题:在孟子看来,仁、义、礼、智四德皆由人类天赋的恻隐、羞恶、恭敬、(  )之心引申而发。
答案: 【是非

5、 问题:荀子视(   )是礼法秩序的创立与终极维护者,是众人效法的对象。
答案: 【圣王

第三章 先秦道家政治学说(上) 第三章单元测试

1、 问题:“反者,道之动”表明“道”是促使万物运动的规律。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2、 问题:老子认为,“至治之极”是统治者“有为”政治的最理想状态。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3、 问题:道家思想的渊源可以从古老的神话、(    )、巫术传统和(    )等许多方面来考察。
答案: 【史官隐士

4、 问题:老子眼中的圣人是指(    )。
答案: 【悟道者

5、 问题:老子认为,“(   )”是产生社会祸乱和统治者丧失民心之源,因而,统治者只有采取“(    )”的治国方略。
答案: 【有为;无为

第四章 先秦道家政治学说(下) 第四章单元测验

1、 问题:在庄子学派看来,随着人官能和心智的成熟,人们逐渐背离了道赋予人的本质和外在命运,这样,外在的命运变成了内在的命运。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2、 问题:在庄子学派看来,人类世界中的所有价值都是人定的,都是束缚人类身心愉悦的障碍。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3、 问题:庄子学派认为,如果一个人果真体道了,那么,他会乐于治理天下。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4、 问题:庄子学派认为,(   )构成了人的本性,决定了人们的命运。
答案: 【

5、 问题:黄老道家是结合兴盛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传说和(    ),融合儒法学说的精华,而形成的政治哲学。
答案: 【(以下答案任选其一都对)老子思想;
老子学说;
道家思想

第五章 杨朱与墨家思想 第五章单元测验

1、 问题:杨朱的利己主义是指个人道德层面的极端自私自利。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2、 问题:墨家思想与战国时期的任侠精神具有相关性。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3、 问题:墨家崇尚的“贤者”之标准与儒家是一致的。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4、 问题:杨朱学派在(      )时期成为当时的一种显学。
答案: 【战国

5、 问题:墨子用(   )、尚贤、(   )、明鬼等主张和措施来保障兼爱的施行。
答案: 【尚同天志

第六章 法家思想(上) 第六章单元测验

1、 问题:慎到、申不害等法家学者出身于儒家学派。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2、 问题:在慎到那里,合于道的社会行为尺度、标准,即政治与社会活动的重要制度安排,是一种法制型封建等级政体。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3、 问题:春秋战国时期,自西周时期形成的爵本位制逐级为(   )取代;封建领主制被(   )替代。
答案: 【官本位郡县制

4、 问题:在黄老和法家思想史上,慎到以提出“贵势”说著称。所谓“势”,一方面指天子和各级领主的权势、威势;另一方面则指维持和增强前者所需要把握和借助的(   )。
答案: 【(以下答案任选其一都对)大势;
形势

5、 问题:在慎到思想里,(    )被更多地视为自然而客观、公正的社会准则。
答案: 【

第七章 法家思想(下) 第七章单元测验

1、 问题:商鞅构建了一套系统地变易史观,给制度变革的必要性以更有力的论证。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2、 问题:商鞅后学提出了“弱民”的理念。所谓“弱民”,并非要降低百姓的生产和战斗能力,而是要君主通过一些方法强化对百姓的控制力度,使百姓不能或无法反抗君主及其官僚体系,同时让其能完全按照君主之意志活动。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3、 问题:韩非认为,臣民之顺从君主与否,以君主之有道与否为条件。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4、 问题:围绕着(    )的宗旨,商鞅从现实和历史两个方面论证了变法改制的正当性。
答案: 【强国利民

5、 问题:韩非思想体系的两个支点是(   )和(    )。
答案: 【变易史观人性论

第八章 汉代道家儒家政治学说(上) 第八章单元测验

1、 问题:《淮南子》改变了西周和原始儒家之礼的思想,提出因民之性以制礼作乐之说。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2、 问题:董仲舒的人性论继承了孟子的性善论。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本门课程剩余章节答案为付费内容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支付后可长期查看
有疑问请添加客服QQ 2356025045反馈
如遇卡顿看不了请换个浏览器即可打开
请看清楚了再购买哦,电子资源购买后不支持退款哦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