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中国法制史(四川师范大学) 最新满分章节测试答案
- 一、社会变迁与儒、法学派的主要法律思想1、春秋以后的社会变迁及其影响2、儒、法学派及其主要法律思想 单元测试题
- 【作业】一、社会变迁与儒、法学派的主要法律思想1、春秋以后的社会变迁及其影响2、儒、法学派及其主要法律思想 论述题
- 一、社会变迁与儒、法学派的主要法律思想1、春秋以后的社会变迁及其影响2、儒、法学派及其主要法律思想 选择题
- 第四章、汉代法律制度 选择
- 【作业】第四章、汉代法律制度 简述
-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的法制 选择
- 第六章隋唐法律制度 单项选择
- 【作业】第六章隋唐法律制度 论述
- 第七章 宋元法律制度 选择
- 【作业】第八章 明朝法律制度 简述
- 第八章 明朝法律制度 选择
- 清朝法律制度 选择
本答案对应课程为:点我自动跳转查看
本课程起止时间为:2017-09-27到2018-02-28
本篇答案更新状态:已完结
一、社会变迁与儒、法学派的主要法律思想1、春秋以后的社会变迁及其影响2、儒、法学派及其主要法律思想 单元测试题
1、 问题:1.在我国古代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人是( )。A.子产 B.邓析 C.孔子 D.叔向
选项:
A:A.子产
B:B
C:C
D:D
答案: 【A.子产】
2、 问题:2.成文法的公布,否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 )。A.秘密法 B.神判法 C.习惯法 D.贵族法
选项:
A:A
B:B
C:C
D:D
答案: 【A】
3、 问题: 3.春秋时期最早公布成文法的诸侯国是( )。A.晋国 B.鲁国 C.郑国 D.韩国
选项:
A:A
B:B
C:C
D:D
答案: 【C】
4、 问题:4.《法经》六篇中相当于近代法典中的总则篇是( )。A.《囚法》 B.《贼法》 C.《杂法》 D.《具法》
选项:
A:A
B:B
C:C
D:D
答案: 【D】
5、 问题:5.战国《法经》制定者( )A.李悝 B.吴起 C.商鞅 D.管仲
选项:
A:A
B:B
C:C
D:D
答案: 【A】
【作业】一、社会变迁与儒、法学派的主要法律思想1、春秋以后的社会变迁及其影响2、儒、法学派及其主要法律思想 论述题
1、 问题:《法经》的时代、作者、篇目及历史地位。
评分规则: 【 《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它是战国初期魏国李悝在总结春秋以来各国公布成文法的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在中国封建立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法经》的主要内容从篇目上来看,《法经》共六篇:《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2分)其中《盗法》、《贼法》是关于惩罚危害国家安全,危害他人及侵犯财产的法律规定。(1分)《囚法》是关于囚禁和审判犯罪的法律规定;《捕法》是关于捕盗、贼及其他犯罪的法律规定。(1分)《杂法》是关于“盗贼”以外的其他犯罪与刑罚的固定,主要是规定“六禁”,即淫禁、狡禁、城禁、嬉禁、徙禁、金禁等。(1分)《具法》关于定罪量刑从重从轻等法律原则的固定,相当于近代法典的总则。(1分)
《法经》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比较完整的封建成文法典,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首先,是战国政治变革的重要成果,也是战国时期封建立法的典型代表和全面总结。(1分)其次,从立体上来看,《法经》六篇为秦、汉直接继承,最终形成了以《名例》为统率,以各篇为分则的完善的发电梯里。(1分)
】
一、社会变迁与儒、法学派的主要法律思想1、春秋以后的社会变迁及其影响2、儒、法学派及其主要法律思想 选择题
1、 问题:在秦朝,“子盗父母”、“父母擅刑”等属于( )
选项:
A:A公罪
B:B私罪
C:C公室告
D:D非公室告
答案: 【D非公室告】
2、 问题:秦朝法律在定罪量刑时有区分故意与过失的规定,故意犯罪称为( )。
选项:
A:A眚
B:B不眚
C:C端
D:D不端
答案: 【C端】
3、 问题:“甲谋遣乙盗,一日,乙且往盗,未到,得,皆赎黥”规定的是( )。
选项:
A:A包庇行为
B:B教唆行为
C:C帮助行为
D:D自首行为
答案: 【B教唆行为】
4、 问题:秦律明确规定了法官的责任,凡故意加重或减轻判刑,称为( )。
选项:
A:A 不直
B:B 不正
C:C 不公
D:D 纵囚
答案: 【A 不直】
5、 问题:秦简《法律答问》载:“甲小为盈六尺,有马一匹自牧之,今马为人败,食人稼一石,问当论不当?不当论及偿稼”,“甲盗牛,盗牛时高六尺,系一岁,复丈,高六尺七寸,问甲何论?当完成旦。”规定的是( )。
选项:
A:A 确定刑事责任能力的标准
B:B 确定罪过等犯罪主观要素的标准
C:C 确定犯罪侵害客体的标准
D:D 确定犯罪事实的标准
答案: 【A 确定刑事责任能力的标准】
第四章、汉代法律制度 选择
1、 问题:与《法经》相比,《九章律》没有增加的篇目有
选项:
A:户律
B:兴律
C:厩律
D:具律
答案: 【具律】
2、 问题:汉朝以典型案例作为判案依据的法律形式是( )
选项:
A:故事
B:科条
C:廷行事
D:决事比
答案: 【决事比】
3、 问题:“亲亲相隐”原则是在( )朝代法律上确定下来的
选项:
A:春秋时期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答案: 【汉朝】
4、 问题:汉代曾发生这样一件事情:齐太仓令获罪当处墨刑,其女缇萦绕上书请求将自己没为馆奴婢,替父赎罪。这一件事导致了下列哪一项法律制度的改革?( )
选项:
A:汉高祖规定“上请”制度
B:汉文帝废除肉刑
C:汉文帝确定“官当”制度
D:汉景帝规定“八议”制度
答案: 【汉文帝废除肉刑】
5、 问题:《周礼.秋官.士师》东汉郑玄注云:“今时(指汉代)市买,为券书以别之,各得其一,讼则按券以正之。”其中券书是( )
选项:
A:买卖契约
B:借贷契约
C:租佃契约
D:担保契约
答案: 【买卖契约】
【作业】第四章、汉代法律制度 简述
1、 问题:简述亲亲得相首匿原则。
评分规则: 【 汉宣帝时期确立的法律原则,它主张亲属间首谋藏匿罪犯可以不负责刑事责任。
源于儒家“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其在直中”的理论。
即对幼卑首匿尊长的犯罪行为,不再追究刑事责任。如尊长亲属首匿幼卑亲属,罪应处死的,也可以通过上请皇帝求得宽贷,但危害国家政权安全,试图推翻国家政权的犯罪行为不包括在亲亲得相首匿之内
汉朝时期法律开始儒家化,并一直影响后世立法。
】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的法制 选择
1、 问题:“重罪十条”首次规定于( )。
选项:
A:《唐律》
B:《晋律》
C:《开皇律》
D:《北齐律》
答案: 【《北齐律》】
2、 问题:“名例律”首次规定于( )
选项:
A:《晋律》
B:《北魏律》
C:《北齐律》
D:《唐律》
答案: 【《北齐律》】
3、 问题:“律以正罪名,令以存事制”,开始区分律和令是在( )。
选项:
A:西晋
B:曹魏
C:北齐
D:隋朝
答案: 【西晋】
4、 问题:南北朝时以“法令明审,科条简要”而著称的律典是( )。
选项:
A:《新律》
B:《晋律》
C:《北齐律》
D:《北魏律》
答案: 【《北齐律》】
5、 问题:北齐时期,由廷尉扩建而成的大理寺是( )。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支付后可长期查看
有疑问请添加客服QQ 2356025045反馈
如遇卡顿看不了请换个浏览器即可打开
请看清楚了再购买哦,电子资源购买后不支持退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