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答案对应课程为:点我自动跳转查看
本课程起止时间为:2020-02-24到2020-04-30
本篇答案更新状态:已完结

第五单元 宋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5.2 同步测验

1、 问题:武臣掌国机密而得军情,岂是国家之利!”这表明北 宋当时的情况是( )
选项:
A:武将地位较高
B:武将掌握了国家机密
C:注意防范武将
D:武将不得在朝廷任职
答案: 【注意防范武将

2、 问题:宋人葵襄在《端明集》中写道:“今世用人,大率以文 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 天下转运司,文士也;知州,文士也。”据此可推知宋代( )
选项:
A:社会阶层中文人数量较多
B:官员均是文臣出身
C:实行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
D:政府机构冗员严重
答案: 【实行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

3、 问题: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年),诏令开封府三鼓以后不禁夜 市;宋仁宗景佑年间(1034—1038年),允许临街开设邸店,商 人只要纳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商店。熙宁年间(1068—1077年), 开封府的鼓楼已不再击鼓,京师的警卫也不再执行夜巡制度。 这些措施( )
选项:
A:加强了开封的城市治安管理
B:推动了交子等纸币的广泛使用
C:使市场汇集了各国精美商品
D:有利于打破对商业活动的限制
答案: 【有利于打破对商业活动的限制

4、 问题:宋代城市商业繁荣,在“通晓不绝”的夜市 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 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景象最能表明( )
选项: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
答案: 【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5、 问题:某校举办宋代历史专题手抄报比赛,一位同学摘录了有 关太湖流域水稻、棉花和茶叶的种植史资料,又搜集了下列三 幅图片,这些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选项:
A:发达的农业生产
B:繁荣的南方经济
C:精巧的手工技艺
D:独特的活字印刷
答案: 【繁荣的南方经济

6、 问题: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皇帝曾对大臣说:“应派能干的官员去管理市舶机构的事务,鼓励外商前来贸易,这 样既可获利,又可减轻百姓负担。”这表明( )
选项:
A:秦国政府严格限制商业发展
B:西晋政府顺应人口南迁浪潮
C: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
D:清朝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答案: 【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

7、 问题:《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买卖衣服图画花环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此生活景象反映了(  )
选项:
A:北方人口南迁,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B:唐朝经济繁华,饮茶成风
C:宋代都市生活丰富,商业繁荣
D:明代社会开放,文学兴盛
答案: 【宋代都市生活丰富,商业繁荣

8、 问题:《东京梦华录》记载:“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 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50余座,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 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是( )
选项:
A: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学习和接受了汉族先进的文化
B:北方人迁到江南,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C:城市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D: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政策
答案: 【城市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9、 问题:海上丝路盛于宋元,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交流进一步 发展。从科技角度看,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有( ) ①指南针应用 ②造船业发达 ③交子在市场上流通 ④政府的鼓励政策 ⑤国家统一,经济发展
选项:
A:③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答案: 【①②

10、 问题:29.元朝统治者在划分行省时,打破以往依“山 川形便”划分行政区域的原则,釆取“犬牙交错"的原则。将 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一级政区。这样做的主要目 的是()
选项:
A:防止分裂割据
B:实现国家统一
C:强化思想控制
D:开发边疆地区
答案: 【防止分裂割据

11、 问题:在九年级历史专题复习课上,老师用多媒体 展示了 “文成公主入藏” “安西都护府” “唐蕃会盟 碑” “宣政院” “驻藏大臣”等史料和信息,这一专题复习的 主题应是()
选项:
A:经济发展史
B:科技成就史
C:民族关系史
D:文学艺术史
答案: 【民族关系史

12、 问题: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一个行政区, 中央政府( )
选项:
A:在西藏设立行省
B:以宣政院为管理西藏地区的机构
C:在西藏设置卫所
D:设置驻藏大臣
答案: 【以宣政院为管理西藏地区的机构

第六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6.3 同步测验

1、 问题:专制主义政治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把国家的一切权力 高度集中于最高统治者之手;二是排斥任何形式的监督。下列 各项中符合这两个基本特征的有( )①西周的分封制②隋唐的科举制③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④清朝设立军机处
选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③④

2、 问题:如果把“锦衣卫” “东厂” “军机处” “文 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主题应该是( )
选项:
A:专制统治的加强
B:特务统治的强化
C:经济控制的加强
D:思想控制的加强
答案: 【专制统治的加强

3、 问题:据统计:明朝正德皇帝廷杖大臣146人,死亡11 A;嘉 靖皇帝曾同时廷杖大臣134人,当场死亡17人。这些数据反 映出明朝( )
选项:
A:皇权极度膨胀
B:相权不断削弱
C:加强思想控制
D:完善政治制度
答案: 【皇权极度膨胀

4、 问题:下表为中国古代部分朝代丞相(宰相、副相)人数统计表。表格数据变化反映了(  )朝代                 秦     唐         两宋  明     清丞相人数          6位    182位   121位 4位    0位
选项:
A:宰相制度历代沿袭
B:科举制度日趋完善
C:重文政策渐趋凸显
D: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答案: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5、 问题: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写出的写字机器”。据此可知,该机构是()
选项:
A:秦朝的郡守
B:西汉的西域都护
C:明朝的厂卫
D:清朝的军机处
答案: 【清朝的军机处

6、 问题:明朝时期,科举考试的范围是四书五经,从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中出题,发挥题意也以《集注》为依据,以“八 股”为应芯文章的程式。此举( )
选项:
A: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
B:有利于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C: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D:严重禁锢知识分子的创新思维
答案: 【严重禁锢知识分子的创新思维

7、 问题:秦始皇“废分封,置郡县”;汉武帝实行“郡国并行制 和内外朝制”;孝文帝“采用汉制,习儒家经典”;武则天“设武举、开殿试”;清雍正“以军机处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  历代帝王这样做的目的是()
选项:
A:为了政治改革的顺利进行
B:为了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C:为了预防官员的贪污腐败
D:为了彰显皇帝的特权地位
答案: 【为了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8、 问题:“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豪迈诗句与历史上哪一 重大历史事件相关联( )
选项:
A:郑和下西洋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戚继光抗倭
D:雅克萨之战
答案: 【戚继光抗倭

9、 问题:史料记载:“国姓爷抓住这个机会,于1661年四月三十日拂晓,率领几百只战舰在热兰遮(台湾)城堡可以望见的台湾海峡出现。敌方大型帆船约六十艘,各装有两门大炮,海战开始了。最大和最重的赫克托号驶在前面,作战颇为顺 利……”该记述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选项:
A:清朝军队激战日本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鉴真舍身东渡日本
D:戚继光抗倭
答案: 【郑成功收复台湾

10、 问题:清政府一些官员认为台湾土地狭小、人口稀少,设立地 方政府要靠朝廷供养,浪费粮饷,主张放弃台湾岛。大臣施琅 劝告康熙帝,没有台湾,东南沿海不得安宁,虽然边远,其实 是沿海要害所在。于是,康熙帝决定设立台湾府管理台湾。上 述材料表明清朝设立台湾府的目的是( )
选项:
A:接受汉族文化
B:发展海外贸易
C:巩固东南海防
D:鼓励官员进谏
答案: 【巩固东南海防

11、 问题:有人估算,十七、十八世纪,约占世界总产量一半的白银输入中国,大多成为流通货币。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本门课程剩余章节答案为付费内容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支付后可长期查看
有疑问请添加客服QQ 2356025045反馈
如遇卡顿看不了请换个浏览器即可打开
请看清楚了再购买哦,电子资源购买后不支持退款哦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