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人体解剖生理学(谷艳婷)(沈阳药科大学) 最新满分章节测试答案
本答案对应课程为:点我自动跳转查看
本课程起止时间为:2020-03-02到2020-06-30
本篇答案更新状态:已完结
【作业】第一章 绪论 绪论
1、 问题:人体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需要保持内环境稳态,请说明什么是内环境稳态?当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通过哪些方式的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并描述调节方式的特点。
评分规则: 【 内环境稳态:机体内环境各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调节的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神经调节是神经系统对生理功能所进行的调节,它的特点是快速而精确,是机体内最为普遍的一种调节形式。体液调节是激素经体液运输到达所作用的细胞,调节特定组织细胞的功能,它具有作用缓慢、广泛、持久的特点。自身调节指机体的一些组织细胞能在不依赖于神经、体液因素的作用下,自身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发生的适应性反应,在已知的生理调节中数量较少,所起的作用范围有限。
】
【作业】第二章 细胞、基本组织及运动系统 第二次作业
1、 问题:(1)物质被动转运的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需举例)(2)何为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需举例)继发性主动转运的特点?
评分规则: 【 1)物质被动跨膜转运的方式有:①单纯扩散:物质从质膜的高浓度一侧通过脂质分子间隙向低浓度一侧所进行的跨膜扩散。顺梯度(浓度梯度、电位梯度),不耗能,膜对该物质有通透性。(10)如脂溶性气体O2,CO2。(10)②易化扩散:非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或带电离子在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载体或通道)的帮助下进行的跨膜转运。顺梯度,不耗能,需细胞膜中特殊蛋白质的帮助。(10)包括以载体为中介的:如葡萄糖、氨基酸的转运;以通道为中介如Na+、K+ 的转运。(10)
(2)主动转运方式有:原发性主动转运:细胞膜上具有ATP酶活性的特殊蛋白质即离子泵,直接水解ATP获得能量,帮助一种或多种物质逆着各自的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如钠泵。(10)继发性主动转运:一些物质借助于原发主动转运建立的某离子浓度梯度所具有的势能,在载体帮助下逆浓度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转运。(10)如小肠粘膜上皮葡萄糖的转运(10)①以原发性主动转运为基础,通过钠泵的活动首先建立起细胞内、外Na+离子浓度梯度。②物质逆浓度梯度的转运与Na+离子顺浓度梯度的转运耦联进行。③ATP间接为这些物质逆浓度梯度的转运供能。(30)
】
【作业】第三章 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第三次作业
1、 问题:简述神经肌接头兴奋传递的过程
评分规则: 【 兴奋到达神经-骨骼肌接头处,以“电—化学—电”的方式传递至骨骼肌细胞。兴奋(AP)传到轴突末梢(接头前膜)10分
→电压门控性钙通道开放→钙内流10分
→ACh释放、扩散→ACh与终板膜化学门控通道结合(N2型受体)10分
→通道开放→钠内流为(主),少量钾外流 10分
→引起终板电位→终板电位扩布使邻近肌膜去极化达阈电位→引发AP分
】
2、 问题:以神经纤维或肌细胞为例,说明受到刺激产生动作电位(兴奋)时,其兴奋性变化的规律,并解释其发生机制。
评分规则: 【 规律:发生兴奋后,兴奋性为零(即绝对不应期)5分→兴奋性逐步恢复(相对不应期)5分→兴奋性稍高于正常(超常期)5分→兴奋性稍低于正常(低常期)5分→兴奋性恢复正常
机制:神经纤维或肌细胞的兴奋性与钠通道的状态和膜电位有关 10分
(1)绝对不应期的机制:Na通道失活 5分(2)相对不应期的机制:Na通道部分复活(备用) 5分(3)超常期的机制:Na 通道备用,膜电位与阈电位较近 5分(4)低常期的机制:Na 通道备用,膜电位与阈电位较远 5分
】
【作业】第四章 血液的特性和生理功能 第四次作业
1、 问题:简述血液凝固的概念和本质
评分规则: 【 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10分)本质: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转化为不可溶的纤维蛋白的过程(10分)
】
2、 问题:分别描述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和生理性止血的过程
评分规则: 【 血液凝固过程:1)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形成,需CA2+参与;(10分)2)凝血酶原转化成凝血酶,,需CA2+参与;(10分)3)纤维蛋白原转化成纤维蛋白 需CA2+参与(10分)
生理性止血的过程:1) 受损局部血管收缩(10分)2) 血小板聚集形成血小板栓(10分)3) 血液凝固形成牢固止血栓(10分)
】
3、 问题: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的由何种物质形成,各有何生理意义?
评分规则: 【 血浆晶体渗透压:小分子物质(主要Nacl))(5分),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5分) 血浆胶体渗透压:大分子物质(主要白蛋白)(5分),维持血管内外的水平衡(5分)
】
【作业】第五章 循环系统生理 第五次作业
1、 问题:单项选择题 (50分)1. 心肌细胞分为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的主要根据是 ( )A. 静息电位及最大复极电位数值 B. 动作电位时程长短 C. 0期去极化速度 D. 动作电位复极化速度 E. 4期有无自动去极 2.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的主要离子基础是 ( )A. Na+内流,Cl-外流 B. Na+内流,K+外流 C. Na+内流,Cl-内流 D. Ca2+内流,K+外流 3. 室性期前收缩之后出现代偿间歇的原因是 ( )A. 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延迟发放 B. 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少发放一次 C. 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传出速度大大减慢 D. 室性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E. 窦房结的一次节律性兴奋落在室性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中 4. 心脏正常起搏点位于 ( )A. 窦房结 B. 心房 C. 房室交界 D. 心室 E. 浦肯野纤维网 5. 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 ( )A. 使心室肌不会产生完全强直收缩 B. 增强心肌收缩力 C. 使心室肌有效不应期延长 D. 使心房、心室不会同时收缩 E. 使心室肌动作电位幅度增加 6. 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 ( )A. 血液依赖地心引力而回流 B.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加速静脉回流 C. 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 D. 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 E. 胸内负压促进静脉回流 7 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内压力最高的时期是 ( )A. 心房收缩期末 B. 等容收缩期末 C. 心室收缩期末 D. 快速充盈期末 E. 快速射血期 8. 每搏输出量占下列哪个容积的百分数,称为射血分数? ( )A. 回心血量 B. 每分输出量 C. 等容舒张期容积 D. 心室收缩末期容积 E.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9. 心室肌的前负荷可以用下列哪项来间接表示 ( ) A. 收缩末期容积或压力 B. 舒张末期容积或压力 C. 等容收缩期末容积或压力 D. 等容舒张期容积或压力 E. 舒张末期动脉压 10. 下列哪个是时期的特点是容积不变、压力急剧增高() A.心房收缩期 B.等容收缩期 C. 快速射血期 D. 等容舒张期 E.快速充盈期
评分规则: 【 CDEAD DEEBB 每题5分
】
2、 问题:二、名词解释 (20分,各5分)1、心动周期2、搏出量3、心输出量4、心指数
评分规则: 【 每个名词5分心动周期:心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心房和心室均包括收缩期和舒张期。搏出量: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心输出量:每分钟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即搏出量×心率心指数:以每一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
】
3、 问题:三、心肌自律性的概念及主要影响因素?(20)
评分规则: 【 指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组织细胞能够自动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5分)影响因素:1)4期自动去极化的速度:速度越快,自律性越高(5分)2)最大复极电位:其绝对值越大,自律性越低 (5分)3)阈电位水平:阈电位上移,自律性降低(5分)
】
4、 问题:四、心肌为什么不会发生完全强直收缩?有何生理意义?(10)
评分规则: 【 答:心肌的有效不应期长,包括收缩期和舒张早期。(5分)生理意义:收缩舒张交替进行,保证充盈和泵血。(5分)
】
【作业】第五章 循环系统生理 第六次作业
1、 问题:一、何为动脉血压?简述收缩压舒张压形成的过程。简述动脉血压形成的一个前提和三个因素
评分规则: 【 1、动脉血压:通常指主动脉血压,即主动脉内流动的血液对管壁的压强。(5分)
形成过程:1)心室收缩期:心脏射血,由于外周阻力的存在,三分之一血液流向外周,三分之二的血液储存在弹性贮器血管中,导致血管扩张,血液对管壁的压强,在心室收缩中期达到最高值,即收缩压。(10分)2)心室舒张期:动脉瓣关闭,大动脉发生弹性回缩,将弹性势能转化成动能,大动脉扩张减弱,在舒张末期达到最低值,即舒张压(10分)
前提:心血管系统内有足够的血液充盈(即体循环平均充盈压)(5分),三个因素:心脏射血(5分)、外周阻力(5分)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5分)。
】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支付后可长期查看
有疑问请添加客服QQ 2356025045反馈
如遇卡顿看不了请换个浏览器即可打开
请看清楚了再购买哦,电子资源购买后不支持退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