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仪器分析(江西师范大学)1451108443 最新满分章节测试答案

2025年1月8日 分类:免费网课答案 作者:网课帮手

本答案对应课程为:点我自动跳转查看
本课程起止时间为:2020-02-17到2020-06-30
本篇答案更新状态:已完结

【作业】第三章 原子发射光谱法 3月2日作业

1、 问题:何谓元素的共振线、灵敏线、最后线、分析线,它们之间有何联系?
评分规则: 【 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所发射的谱线称为共振线。共振线具有最小的激发电位,因此最容易被激发,为该元素最强的谱线。灵敏线是元素激发电位低、强度较大的谱线,多是共振线。最后线是指当样品中某元素的含量逐渐减少时,最后仍能观察到的几条谱线。它也是该元素的最灵敏线。进行分析时所使用的谱线称为分析线。由于共振线是最强的谱线,所以在没有其它谱线干扰的情况下,通常选择共振线作为分析线。

2、 问题:光谱定性分析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进行光谱定性分析时可以有哪几种方法?说明各个方法的基本原理和使用场合。
评分规则: 【 由于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不同,在光源的激发下,可以产生各自的特征谱线,其波长是由每种元素的原子性质决定的,具有特征性和唯一性,因此可以通过检查谱片上有无特征谱线的出现来确定该元素是否存在,这就是光谱定性分析的基础。进行光谱定性分析有以下三种方法:(1)比较法。将要检出元素的纯物质或纯化合物与试样并列摄谱于同一感光板上,在映谱仪上检查试样光谱与纯物质光谱。若两者谱线出现在同一波长位置上,即可说明某一元素的某条谱线存在。本方法简单易行,但只适用于试样中指定组分的定性。(2)对于复杂组分及其光谱定性全分析,需要用铁的光谱进行比较。采用铁的光谱作为波长的标尺,来判断其他元素的谱线。(3)当上述两种方法均无法确定未知试样中某些谱线属于何种元素时,可以采用波长比较法。即准确测出该谱线的波长,然后从元素的波长表中查出未知谱线相对应的元素进行定性。

【作业】第三章 原子发射光谱法 3月5日作业

1、 问题:光谱定量分析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要采用内标?
评分规则: 【 在光谱定量分析中,元素谱线的强度I与该元素在试样中的浓度C呈下述关系:                              I = a * C^b在一定条件下,a,b为常数,因此                           lg I = b * lg C   + lg a 亦即谱线强度的对数与浓度对数呈线性关系,这就是光谱定量分析的依据。在光谱定量分析时,由于a,b随被测元素的含量及实验条件(如蒸发、激发条件,取样量,感光板特性及显影条件等)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往往很难避免,因此要根据谱线强度的绝对值进行定量常常难以得到准确结果。所以常采用内标法消除工作条件的变化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2、 问题:简述内标法的原理。内标元素和分析线对应具备哪些条件?为什么?
评分规则: 【 用内标法进行测定时,是在被测元素的谱线中选择一条谱线作为分析线,在基体元素(或定量加入的其它元素)的谱线中选择一条与分析线均称的谱线作为内标线,组成分析线对,利用分析线与内标线绝对强度的比值及相对强度来进行定量分析。这时存在如下的基本关系:lg R = lg (I1/I2)  = b1 * lg C + lg A]其中 A = a1 / I2 内标元素和分析线对应具备的条件①内标元素与被测元素在光源作用下应有相近的蒸发性质;②内标元素若是外加的,必须是试样中不含或含量极少可以忽略的。③分析线对选择需匹配;两条原子线或两条离子线,两条谱线的强度不宜相差过大。④分析线对两条谱线的激发电位相近。若内标元素与被测元素的电离电位相近,分析线对激发电位也相近,这样的分析线对称为“均匀线对”。⑤分析线对波长应尽可能接近。分析线对两条谱线应没有自吸或自吸很小,并不受其它谱线的干扰。⑥内标元素含量一定的。

第三章 原子发射光谱法 原子发射光谱法单元测验

1、 问题:不能采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物质是
选项:
A: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B:有机物和大部分的非金属元素
C:稀土元素
D:过渡金属
答案: 【有机物和大部分的非金属元素

2、 问题:原子发射光谱仪中光源的作用是
选项:
A:得到特定波长和强度的锐线光谱
B:将试样中的杂质除去,消除干扰
C:提供足够能量使试样灰化
D:提供足够能量使被测元素熔融、蒸发、离解和激发
答案: 【提供足够能量使被测元素熔融、蒸发、离解和激发

3、 问题:在内标法中内标元素必须符合的条件之一是
选项:
A:必须是基体元素中最大的
B:必须与待测元素具有相同的激发电位
C:必须与待测元素具有相同的电离电位
D:与待测元素具有相近的蒸发特性
答案: 【与待测元素具有相近的蒸发特性

4、 问题:在进行谱线检查时,通常采用与标准光谱比较法来确定谱线位置,通常作为标准的是
选项:
A:铁谱
B:铜谱
C:碳谱
D:氢谱
答案: 【铁谱

5、 问题: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是由于
选项:
A:原子次外层电子在不同能级间的跃迁
B:原子外层电子在不同能级间的跃迁
C:原子内层电子在不同能级间的跃迁
D:原子外层电子的振动和转动
答案: 【原子外层电子在不同能级间的跃迁

6、 问题: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不能确定试样元素的价态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7、 问题:ICP光源的突出特点是温度高,背景干扰小,灵敏度和稳定性高,线性范围宽,但自吸严重。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作业】第四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 3月16日作业

1、 问题:简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并从原理上比较发射光谱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异同点及优缺点.
评分规则: 【 AAS是基于物质所产生的原子蒸气对特定谱线的吸收作用来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AES是基于原子的发射现象, 而AAS则是基于原子的吸收现象. 二者同属于光学分析方法. 1. 原子吸收法的选择性高, 干扰较少且易于克服. 由于原于的吸收线比发射线的数目少得多, 这样谱线重叠的几率小得多. 而且空心阴极灯一般并不发射那些邻近波长的辐射线经, 因此其它辐射线干扰较小.2. 原子吸收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在原子吸收法的实验条件下, 原子蒸气中基态原于数比激发态原子数多得多, 所以测定的是大部分原子.  3. 原子吸收法比发射法具有更佳的信噪比, 这是由于激发态原子数的温度系数显著大于基态原子.

2、 问题:何谓锐线光源? 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为什么要用锐线光源?
评分规则: 【 锐线光源是发射线半宽度远小于吸收线半宽度的光源, 如空心阴极灯.在使用锐线光源时, 光源发射线半宽度很小, 并且发射线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一致. 这时发射线的轮廓可看作一个很窄的矩形, 即峰值吸收系数Kν在此轮廓内不随频率而改变, 吸收只限于发射线轮廓内. 这样, 求出一定的峰值吸收系数即可测出一定的原子浓度.

3、 问题:石墨炉原子化法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与火焰原子化法相比较, 有什么优缺点? 为什么?
评分规则: 【 石墨炉原子化器是将一个石墨管固定在两个电极之间而制成的,在惰性气体保护下以大电流通过石墨管,将石墨管加热至高温而使样品原子化.与火焰原子化相比,在石墨炉原子化器中,试样几乎可以全部原子化,因而测定灵敏度高.对于易形成难熔氧化物的元素,以及试样含量很低或试样量很少时非常适用.缺点:共存化合物的干扰大,由于取样量少,所以进样量及注入管内位置的变动会引起误差,因而重现性较差.

4、 问题:在原子吸收光度计中为什么不采用连续光源 (例如钨丝灯或氘灯), 而在分光光度计中则需要采用连续光源?
评分规则: 【 虽然原子吸收光谱中积分吸收与样品浓度呈线性关系, 但由于原子吸收线的半宽度很小, 如果采用连续光源, 要测定半宽度很小的吸收线的积分吸收值就需要分辨率非常高的单色器, 目前的技术条件尚达不到, 因此只能借助锐线光源, 利用峰值吸收来代替.而分光光度计测定的是分子光谱, 分子光谱属于带状光谱, 具有较大的半宽度, 使用普通的棱镜或光栅就可以达到要求. 而且使用连续光源还可以进行光谱全扫描, 可以用同一个光源对多种化合物进行测定.

第四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单元测验

1、 问题: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法中,光源辐射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的光,通过样品蒸气时,被蒸气中待测元素的     吸收
选项:
A:离子
B:分子
C:基态原子
D:激发态原子
答案: 【基态原子

2、 问题:原子吸收法的灵敏度、准确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选项:
A:空心阴极灯
B:火焰
C:原子化器
D:分光系统
答案: 【原子化器

3、 问题: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以下测定条件的选择正确的是
选项:
A:在保证稳定和适宜光强下,尽量选用最低的灯电流
B:总是选择待测元素的共振线为分析线
C:对碱金属分析,总是选用乙炔-空气火焰
D:由于谱线重叠的概率较小,选择使用较宽的狭缝宽度
答案: 【在保证稳定和适宜光强下,尽量选用最低的灯电流

4、 问题: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如果组分较复杂且被测组分含量较低时,为了简便准确地进行分析,最好选择何种方法进行分析
选项:
A:工作曲线法
B:内标法
C:标准加入法
D:间接测定法
答案: 【标准加入法

5、 问题: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塞曼效应用来消除
选项:
A:物理干扰
B:背景干扰
C:化学干扰
D:电离干扰
答案: 【背景干扰

6、 问题:原子吸收法测定钙时,加入EDTA是为了消除下述哪种物质的干扰?
选项:
A:盐酸
B:磷酸
C:钠
D:镁
答案: 【磷酸

7、 问题:在原子吸收分析中,如怀疑存在化学干扰,采取哪种措施进行补救是不适当的
选项:
A:加入释放剂
B:加入保护剂
C:提高火焰温度
D:改变光谱通带
答案: 【改变光谱通带

8、 问题:原子吸收测定时,调节燃烧器高度的目的是
选项:
A:控制燃烧速度
B:增加燃气和助燃气预混时间
C:提高试样雾化效率
D:选择合适的吸收区域
答案: 【选择合适的吸收区域

9、 问题: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目前常用的光源是
选项:
A:火焰
B:空心阴极灯
C:氙灯
D:交流电弧
答案: 【空心阴极灯

10、 问题:火焰原子化法比石墨炉原子化法的检出限低但误差大。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1、 问题:原子光谱理论上应该是线光谱,原子吸收谱线具有一定宽度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光栅的分光能力不够所致。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作业】第五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2 3月30日课后作业

1、 问题:试简述产生吸收光谱的原因.
评分规则: 【 分子具有不同的特征能级, 当分子从外界吸收能量后, 就会发生相应的能级跃迁. 同原子一样, 分子吸收能量具有量子化特征. 记录分子对电磁辐射的吸收程度与波长的关系就可以得到吸收光谱.

本门课程剩余章节答案为付费内容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支付后可长期查看
有疑问请添加客服QQ 2356025045反馈
如遇卡顿看不了请换个浏览器即可打开
请看清楚了再购买哦,电子资源购买后不支持退款哦
请输入手机号或商家订单号
打不开请联系客服QQ 2356025045 商家订单号在哪里?点此了解

商家订单号查看步骤

打开支付宝
方法一:我的 > 账单 > 账单详情 > 更多>复制商家订单号
方法二:我的 > 账单 >搜索关键字【网课小帮手】
> 账单详情 > 更多>复制商家订单号
方法三:联系客服QQ 2356025045
微信支付
我 > 支付 > 钱包 > 账单 > 账单详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