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答案对应课程为:点我自动跳转查看
本课程起止时间为:2021-02-27到2021-05-31
本篇答案更新状态:已完结

【作业】第一讲 绪论 第一讲 绪论_作业

1、 问题:简述传感器的定义,结构以及分类(50分)
评分规则: 【 传感器的定义:按照国家标准GB7666-87,传感器被定义为“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20分传感器的结构:敏感元件,转换原件,测量电路:10分传感器的分类:按被测量、转换原理、敏感元件的物理现象、能量关系、输出量等进行分类20分

2、 问题:绘制测量系统的基本结构方框图(20),说明各部分的作用(30分)
评分规则: 【

【作业】第二讲 传感器与测量系统的基本特性 第二讲 传感器与测量系统的基本特性_作业

1、 问题:一、选择题(每小题8分,共80分)    1.仪表的精度等级是指仪表的(       )A.绝对误差   B.最大误差   C.相对误差   D.最大引用误差2.属于传感器动态特性指标的是(   )A. 固有频率   B.线性度   C.灵敏度   D.重复性3.属于传感器静态指标的是(  )A.固有频率   B.临界频率   C.阻尼比   D.重复性4.传感器能感知的输入变化量越小,表示传感器的(  )A.线性度越好   B.灵敏度越高   C.重复性越好   D.迟滞越小5.传感器的静态指标标定是给传感器输入已知不变的(  ),测量其输出。A.标准电量   B.正规电量   C.标准非电量   D.正规非电量6.传感器的动态标定是检验传感器的(  )A.静态性能指标   B.频率响应指标   C.动态性能指标   D.相位误差指标7. 在尘埃、油污、温度变化较大伴有振动等干扰的恶劣环境下测量时,传感器的选用必须首先考虑(    )因素。A .响应特性    B.灵敏度     C.稳定性   D.精确度8.一般来讲,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应保持(   )关系A. 一一对应  B. 线性   C. 一一对应的近似线性关系  D.一一对应的线性关系9. 差动结构的传感器具有 (  )的特点A. 提高灵敏度  B. 减小非线性误差  C. 减小灵敏度  D:提高灵敏度和减小非线性误差10. 某温度仪表的测温范围为0~600℃,已知测温误差小于±4℃,该仪表的精度是()。如果在测量过程中工艺要求测温误差小于±4℃,则选择()精度的测温范围为0~600℃的温度仪表比较合适?A.0.5级,1.0级   B.0.7级,0.7级  C. 1.0级,1.0级  D. 1.0级,0.5级
评分规则: 【 D A D B CC C C D D

【作业】第三讲 测量误差分析 第三讲 测量误差分析_作业

1、 问题:一 判断题(题5分, 共60分)1.误差是指在检测过程中仪表测量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值。2.相对误差的表示方法有示值相对误差、实际相对误差和最大偏差。3.在测量过程中, 测量结果的准确度的评价常常使用相对误差,相对误差越小,测量的精确度越高4.系统误差是指仪表本身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有规律的误差,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固定不变。5.随机误差的存在,表现为每次测量值偏大或偏小是随机的, 但它服从一定的大数统计规律。6.在测量过程中,按照误差产生的原因可将误差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 。7. 系统误差的判别方法有实验对比法, 残差观察法,马利科夫判据, 阿卑-赫梅特判据等。8. 系统误差的消除方法有从误差来源上消除, 引入修正值,对称法和替代法等。 9. 在一定的置信概率下,标准差越小,置信区间越 宽,测量数据的可靠度越高。10. 随机误差的消除方法是一经发现,马上剔除;11.粗大误差的消除方法是在相同条件下,多次重复测量值求算术平均。12.在测量过程中,按照误差的性质可将误差分为仪表误差,环境误差,理论误差和方法误差,人为误差 。
评分规则: 【 TFTFTFFTFFFF

2、 问题:二  填写测量数据的基本处理步骤的顺序(1)计算样本的方差和标准差(2)每次测量值xi剩余误差及其平方值如表(3)求算术平均值(4)如有坏值,剔除,转(  ),否则(   )(5)由测量值的标准差计算被测量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6)表示最后测量结果(7)判别线性累积系统误差和周期性系统误差
评分规则: 【 (3)–(2)–(1)–(4)–(7)–(5)–(6)

【作业】第四讲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第四讲 电阻式传感器 作业

1、 问题:一. 单项选择题(共70分,每小题)1. 半导体应变片的电阻相对变化主要是由于电阻丝的(   )变化产生的。         A . 电阻率       B. 尺寸     C.形状      D.材质2. 金属应变片的电阻相对变化主要是由于电阻丝的(   )变化产生的。         A . 电阻率       B. 尺寸     C.形状      D.材质3.设有一电路,R1、R3是工作桥臂,R2、R4是固定电阻,且R1=R2=R3=R4。工作时R1→R1+2∆R1,R3→R3-2∆R3  ∆R3=∆R1 若e0为电桥的电源电压,则电桥输出电压为(B )     A. ∆R1e0/2R1 B. ∆R1e0/R1 C.2∆R1e0/R1 D. 4∆R1e0/R14. 在电阻应变片中对金属丝的要求,下面哪一项是正确的(  )     A.具有比较低的电阻系数    B.具有较大的温度系数C.具有较高的弹性极限     D.对铜的热电动势要大5.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中金属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基于(  )。      A.  压阻效应  B.压电效应  C.应变效应  D. 霍尔效应6.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中半导体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基于(   )。      A.  压阻效应  B.压电效应  C.应变效应  D. 霍尔效应7 . 金属应变片与半导体应变片相比较,具有(  )特点  A. 稳定性和温度特性好  B. 应变灵敏度大   C. 体积小             D. 能制成具有一定应变电阻的元件
评分规则: 【  ABBCCAA

2、 问题:二 .多项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10分,选错、不选或少选不给分)   1. 测量电桥根据供电电源不同可以分为直流电桥和交流电桥,直流测量电桥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半桥的输出电压和灵敏度都比单桥大一倍,且非线性得到改善。B. 全桥的输出电压和灵敏度都比半桥大一倍,实际应用中尽量采用全桥。C. 全桥的输出电压和灵敏度都比单桥大2倍,且非线性得到改善。D.半桥的输出电压和灵敏度都比单桥大一倍,且非线性得到改善。 2. 金属应变片温漂产生的原因是(    )。     A.电阻丝温度系数引起的;     B. 被测材料的线膨胀系数引起的     C.由电阻丝与被测材料的线膨胀系数的不同引起       D. 被测材料的温度系数引起的3.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可检测(       )等物理量。      A.重量          B..加速度        C.物体的固有频率        D. 压力
评分规则: 【 AB,AC,ABCD

【作业】第一讲 绪论 第一章 单元测试

1、 问题:选择题(单选或多选)1.传感器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属于(    )。A.控制单元B.被控对象C.执行单元D.测量与变送单元   2.信息技术的支柱包括(   )。A.计算机技术B.物联网技术C.通信技术D.传感与检测技术   3.按照国家标准GB7666-87,传感器被定义为“能感受(   )并按照(  )转换成(  )的器件和装置。A.被测量,规律,输出信号B.规定的被测量,一定的规律,输出信号C.规定的被测量,一定的规律,可用的输出信号【答案】D.被测量,一定的规律,可用的输出信 4. 传感器一般由(   )组成。A.敏感元件,弹性元件,测量电路B.弹性元件,转换元件,测量电路C.敏感元件,转换元件D.敏感元件,转换元件,测量电路 5.传感器技术发展趋势及重点开发的内容包括:A.新型敏感材料B.微细加工技术C.新型传感器D.智能传感器 6. 传感器的分类方法很多,按(  )进行分类,有利于传感器的设计与应用。A.构成原理B.输入量C.能量关系D.工作原理 7.检测技术是自动化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以现代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为目的,涉及到   )的一门综合技术。A.检测过程B.检测方法C.检测结构D.信号处理 8.一个完整的检测过程应该包括信息的(    )等。A.提取与转换B.存储与传输C.显示D.分析 9.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检测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方面。A.传感器水平的提高B.检测方法的推进C.检测仪器与计算机技术的集成D.微细加工技术的开发 10.按照工作原理分类,属于能量控制型的传感器是(  ) A.光电式传感器  B.电容式传感器   C.压电式传感器 D.磁电式传感器 
评分规则: 【 1.A.  2.ACD3.C4.D5.ABCD6.D7.BCD8.ABCD9.ABC10.ACD

第一讲 绪论 第一章 单元测试

1、 问题:传感器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属于(    )。
选项:
A:控制单元
B:被控对象
C:执行单元
D:测量与变送单元  
答案: 【测量与变送单元  

2、 问题:按照国家标准GB7666-87,传感器被定义为“能感受(   )并按照(  )转换成(  )的器件和装置。
选项:
A:被测量,规律,输出信号
B:规定的被测量,一定的规律,输出信号
C:规定的被测量,一定的规律,可用的输出信号
D:被测量,一定的规律,可用的输出信号
答案: 【规定的被测量,一定的规律,可用的输出信号

3、 问题:传感器一般由(   )组成。
选项:
A:敏感元件,弹性元件,测量电路
B:弹性元件,转换元件,测量电路
C:敏感元件,转换元件
D:敏感元件,转换元件,测量电路
答案: 【敏感元件,转换元件,测量电路

4、 问题:传感器的分类方法很多,按(  )进行分类,有利于传感器的设计与应用。
选项:
A:构成原理
B:输入量
C:能量关系
D:工作原理
答案: 【工作原理

5、 问题:信息技术的支柱包括(   )。
选项:
A:计算机技术
B:物联网技术
C:通信技术
D:传感与检测技术 
答案: 【计算机技术;
通信技术;
传感与检测技术 

6、 问题:传感器技术发展趋势及重点开发的内容包括()。
选项:
A:新型敏感材料
B:微细加工技术
C:新型传感器
D:智能传感器
答案: 【新型敏感材料;
微细加工技术;
新型传感器;
智能传感器

7、 问题:检测技术是自动化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以现代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为目的,涉及到   )的一门综合技术。
选项:
A:检测过程
B:检测方法
C:检测结构
D:信号处理
答案: 【检测方法;
检测结构;
信号处理

8、 问题:一个完整的检测过程应该包括信息的(    )等。
选项:
A:提取与转换
B:存储与传输
C:显示
D:分析
答案: 【提取与转换;
存储与传输;
显示;
分析

9、 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检测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方面
选项:
A:传感器水平的提高
B:检测方法的推进
C:检测仪器与计算机技术的集成
D:微细加工技术的开发
答案: 【传感器水平的提高;
检测方法的推进;

本门课程剩余章节答案为付费内容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支付后可长期查看
有疑问请添加客服QQ 2356025045反馈
如遇卡顿看不了请换个浏览器即可打开
请看清楚了再购买哦,电子资源购买后不支持退款哦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