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答案对应课程为:点我自动跳转查看
本课程起止时间为:2020-02-21到2020-08-30
本篇答案更新状态:已完结

第二十一章 渎职罪(二十九章)与危害国家安全罪 第二十一章 渎职罪(二十九章)与危害国家安全罪单元测验

1、 问题:派出所长陈某在“追逃”专项斗争中,为得到表彰,在网上通缉了7名仅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并且已受过治安处罚的人员。虽然陈某通知本派出所人员不要“抓获”这7名人员,但仍有5名人员被外地公安机关“抓获”。并且在抓获中造成一人死亡,关于陈某行为的性质,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陈某的行为构成滥用职权罪
B:陈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C:陈某的行为构成非法拘禁罪
D:陈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答案: 【陈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陈某的行为构成非法拘禁罪;
陈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2、 问题:实施下列哪些行为,危害国家安全,构成间谍罪?
选项:
A:参加间谍组织
B: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
C: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
D: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
答案: 【参加间谍组织;
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
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

第一讲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七讲 危害公共安全罪单元测验

1、 问题:卡车司机甲在行车途中,被一吉普车超过,甲顿生不快,便加速超过该车。不一会儿,该车又超过了甲,甲又加速超过该车。当该车再一次试图超车行至甲车左侧时,甲对坐在副座的乙说,“我要吓他一下,看他还敢超我。”随即将方向盘向左边一打,吉普车为躲避碰撞而翻下路基,司机重伤,另有一人死亡。甲驾车逃离。甲的行为构成:
选项:
A:故意杀人罪
B:交通肇事罪
C: 破坏交通工具罪
D:故意伤害罪
答案: 【交通肇事罪

2、 问题:甲系汽车检修厂职工,发现自己将要检修的一辆公交车为仇人乙驾驶,便在检修时破坏了刹车装置,然后交付使用。乙驾驶该车时,因刹车失灵,导致与其他车辆相撞,造成三人死亡,一人重伤。关于甲的行为,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故意毁坏财物罪
B:破坏交通工具罪
C:过失致人死亡罪
D:故意杀人罪
答案: 【破坏交通工具罪

3、 问题:下列哪一行为应以危险驾驶罪论处?
选项:
A:醉酒驾驶机动车,误将红灯看成绿灯,撞死2名行人
B:吸毒后驾驶机动车,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危及交通安全
C:司机急于回家,行驶时闯红灯,把马路上的行人撞死
D:将汽车误停在大型商场地下固定卸货车位,后在醉酒时将汽车从地下三层开到地下一层的停车位
答案: 【将汽车误停在大型商场地下固定卸货车位,后在醉酒时将汽车从地下三层开到地下一层的停车位

4、 问题:甲为报复仇人乙潜入乙家放火,见火势越来越大又感到害怕,赶忙使用乙家的电话报火警后离开现场。消防队接报警后很快赶到将火扑灭,仅仅烧毁了乙家的财物,没有酿成更大灾祸,关于甲的行为,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甲成立放火罪
B:甲是放火罪的未遂
C:甲是放火罪的既遂
D:甲是放火罪的中止
答案: 【甲成立放火罪;
甲是放火罪的既遂

5、 问题:下列哪一行为成立交通肇事罪?
选项:
A:甲驾车在公路转弯处高速行驶,撞翻相向行驶车辆,致2人死亡
B:乙驾驶越野车在道路上故意撞死仇人乙
C:丙醉酒后驾车,刚开出10米就撞死2人
D:丁在繁华路段飙车,情节恶劣,但未发生交通事故
答案: 【甲驾车在公路转弯处高速行驶,撞翻相向行驶车辆,致2人死亡;
丙醉酒后驾车,刚开出10米就撞死2人

第二十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二十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单元测验

1、 问题:甲使用6000元假币到电器商场购买了一部高档手机,关于甲的行为,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诈骗罪
B:盗窃罪
C:使用假币罪
D:诈骗罪和使用假币罪数罪并罚
答案: 【使用假币罪

2、 问题:杨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货值金额达15万多元,但尚未销售即被查获。关于杨某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选项:
A:不构成犯罪
B: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定罪处罚
C: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既遂)定罪处罚
D: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答案: 【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定罪处罚

3、 问题:刘某在香港以168万港币购买了20公斤金条。次日上午,刘某携带经过伪装的金条从某海关入境,入境时未向海关申报,企图将黄金偷运往内地销售。经鉴定,该批黄金价值人民币200万元,应缴纳关税16万元。下列对刘某行为的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
选项:
A:刘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B:刘某的行为构成走私贵重金属罪
C:刘某的行为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
D:刘某的行为构成逃税罪
答案: 【刘某的行为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

4、 问题:下列哪种构成合同诈骗罪?
选项:
A:甲未经卢某同意即以卢某名义签订合同
B:乙为取得对方当事人的信任,要求自己在审计事务所工作的同学杨某为自己出具一份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
C:丙在签订合同后,携带对方当事人的 20000元定金逃匿
D:丁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答案: 【甲未经卢某同意即以卢某名义签订合同;
乙为取得对方当事人的信任,要求自己在审计事务所工作的同学杨某为自己出具一份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
丙在签订合同后,携带对方当事人的 20000元定金逃匿;
丁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5、 问题:张某窃得同事一张银行借记卡及身份证,张某根据身份证号码试出了借记卡密码,持卡消费10000元。关于本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张某构成盗窃罪
B:张某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C:张某诈骗罪
D:张某构成信用卡诈骗罪和盗窃罪,数罪并罚
答案: 【张某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张某诈骗罪;
张某构成信用卡诈骗罪和盗窃罪,数罪并罚

第二十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上) 第二十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上)单元测验

1、 问题:张某(女)是某幼儿园教师,在上室外课时,见儿童王某一直追打儿童周某,张某屡次训斥王某,王某仍然追打周某,张某恼怒中顺手将王某扯开,王某打了个趔趄摔倒,头部恰好撞上石阶的破口锐角上,致使头破血流,因神经受压而死亡。关于张某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选项:
A:属于意外事件,不构成犯罪‍
B:构成故意伤害罪,属于间接故意‍
C: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
D: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属于过于自信的过失
答案: 【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

2、 问题:甲为索取债务,将债务人乙关在地窖中长达四天四夜,因地窖内通风不畅,致使乙大脑缺氧死亡。对于甲的行为应如何定罪?‍
选项:
A: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B:构成非法拘禁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应数罪并罚‍
C:构成非法拘禁罪并应按照结果加重犯来处罚 ‍
D:构成故意杀人罪
答案: 【构成非法拘禁罪并应按照结果加重犯来处罚 ‍

3、 问题:赵某欲经营服装市场,需要一定的资金,于是盯上了个体户李某。一日,赵某潜入李某家中,将李某杀死,然后将室内现金洗劫一空,共计10万元。对赵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
选项:
A:构成故意杀人罪和抢劫罪‍
B:构成故意杀人罪和盗窃罪‍
C:只构成抢劫罪一罪‍
D:只构成故意杀人罪一罪
答案: 【只构成抢劫罪一罪‍

4、 问题:甲、乙夫妇因8岁的儿子严重残疾,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而非常痛苦。一天,甲往儿子要喝的牛奶里放入“毒鼠强”时被乙看到,乙说:“这是毒药吧,你给他喝呀?”见甲不说话,乙也没有阻止。毒死儿子后,甲、乙二人一起掩埋尸体并对外人说儿子因病而死。关于甲、乙行为的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选项:
A:甲与乙构成故意杀人的共同犯罪‍
B: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乙构成包庇罪‍
C: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乙构成遗弃罪‍
D: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乙无罪
答案: 【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乙构成包庇罪‍;
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乙构成遗弃罪‍;
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乙无罪

5、 问题:甲下班回到自己的住宅楼下时,看到一小偷乙正在向六楼的自己家中爬,甲就向乙喊道:“你不用爬,我家没钱”。乙由于受惊,一失手掉下楼摔死了。对于甲的行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B:甲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C:甲的行为不是犯罪行为‍
D:甲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答案: 【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甲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甲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第二十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下) 第五讲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下)单元测验

1、 问题:张某出于勒索钱财的目的,从幼儿园将一房地产开发商刘某的儿子刘甲骗走,但张某写给刘某让他交钱赎人的信由于地址错误没有寄到,无法进行勒索。张某嫌成天照管孩子吃喝太烦,就将刘甲带到异地以3000元卖掉。对张某应当如何处理:‍
选项:
A:以绑架罪与拐卖儿童罪数罪并罚‍
B:以绑架罪与拐卖儿童罪的牵连犯从一重罪处断‍
C:以拐卖儿童罪一罪处罚‍
D:以绑架罪一罪处罚
答案: 【以绑架罪与拐卖儿童罪数罪并罚‍

2、 问题:李某以出卖为目的花5千元从某困难人家买了一个2岁儿童,在以3万元价格转让给郭某的过程中被警察当场抓获,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李某构成拐卖儿童罪的未遂‍
B:李某构成拐卖儿童罪的既遂‍
C:李某构成收买被拐卖的儿童罪‍
D:李某应以收买被拐卖的儿童罪与拐卖儿童罪的未遂数罪并罚
答案: 【李某构成拐卖儿童罪的既遂‍

3、 问题:某甲与某乙系国家机关工作的同事,平时有隙。为报复某乙,某甲向公安机关作虚假匿名举报,诬告某乙曾在一歌厅嫖娼,有“陪侍女”某丙为证。公安机关调查时,某丙对此作了虚假指证,某乙因而受到了公安机关的处分。在公安机关查处某乙的过程中,某甲在公开场合多次渲染某乙嫖娼的“事实”。对某甲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选项:
A:诬告陷害罪‍
B:报复陷害罪
C:诽谤罪‍
D:不构成犯罪‍
答案: 【诽谤罪‍

本门课程剩余章节答案为付费内容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支付后可长期查看
有疑问请添加客服QQ 2356025045反馈
如遇卡顿看不了请换个浏览器即可打开
请看清楚了再购买哦,电子资源购买后不支持退款哦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