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区域经济学(广西财经学院)1452675457 最新满分章节测试答案
- 【作业】绪论 绪论单元作业
- 绪论 绪论单元测验
- 【作业】第一章 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学理论框架 第一章单元作业
- 第一章 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学理论框架 第一章单元测验
- 【作业】第二章 生产要素配置与产业聚集 第二章第一次课单元作业
- 第二章 生产要素配置与产业聚集 第二章单元测验第一次课测验
- 第二章 生产要素配置与产业聚集 第二章第一次课单元测验
- 【作业】第二章 生产要素配置与产业聚集 第二章第二次课单元作业
- 第三章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发展模式 第三章单元测验
- 【作业】第三章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发展模式 第三章单元作业
- 【作业】第四章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 第四章单元作业
- 第五章 区域竞争与合作 第五章单元测验
- 【作业】第五章 区域竞争与合作 第五章单元作业
本答案对应课程为:点我自动跳转查看
本课程起止时间为:2020-03-01到2020-07-30
本篇答案更新状态:已完结
【作业】绪论 绪论单元作业
1、 问题:区域经济学中的区域概念是如何界定的?如何划分不同类型的空间?什么是连续空间、离散空间、同质区域、功能区域?各空间具有何种特征?
评分规则: 【 无固定标准答案,言明问题主要内容即可
】
2、 问题:国外的区域经济学理论是如何形成的?我干过的区域经济学理论是如何形成的?
评分规则: 【 无固定标准答案,言明问题主要内容即可
】
3、 问题: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评分规则: 【 无固定标准答案,言明问题主要内容即可
】
4、 问题:产生区域差异的客观基础是什么?区域经济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评分规则: 【 无固定标准答案,言明问题主要内容即可
】
绪论 绪论单元测验
1、 问题:根据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界定,区域经济学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经济活动区位、( )、 区际分工与联系、地域结构演进、政府调控等。
选项:
A:区域生产活动特征
B:区域产业结构特征
C:区域的自组织能力
D:区域人力资本结构
答案: 【区域的自组织能力】
2、 问题:不同于同质区域中的区域研究,在功能区域中的区域研究主要关注区域外生要素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这种研究的基本逻辑是(), 区位优势促进经济发展以及吸引产业向该区位转移,产业转移又强化区位的聚集优势。
选项:
A:城市造就区位优势
B:经济聚集造就区位优势
C:生产集中造就城市区位优势
D:城乡统筹造就乡村区位优势
答案: 【经济聚集造就区位优势】
3、 问题:离散空间是具有一定边界且又互不重叠的均质空间,这些空间单元可以组成更大范围的空间单位,这些空间单元就是我们常说的区域。离散空间又可以划分为同质区域和功能区域。同质区域是指那些在一种或几种属性方面具有( ) 的地区组合在一起的区域。
选项:
A:一致性特征
B:差异化特征
C:共同特征
D:同质性特征
答案: 【同质性特征】
4、 问题:由于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商品交易和提供服务的空间障碍、( )、 创新能力的区 位锁定和知识溢出的局部性特征,经济变量在空间,上的变化不是连续的过程,而是非连续的过程,具有块状特性。
选项:
A:空间异质性特征
B:规模收益不变假设
C:生产工序的可分性
D:经济活动的不可分性
答案: 【经济活动的不可分性】
【作业】第一章 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学理论框架 第一章单元作业
1、 问题: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思想主要包括哪些思想?
评分规则: 【 无固定标准答案,言明问题主要内容即可
】
2、 问题: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思想是如何在中国得到发展的?
评分规则: 【 无固定标准答案,言明问题主要内容即可
】
3、 问题:简述新时期中国区域经济学理论的主要发展。
评分规则: 【 无固定标准答案,言明问题主要内容即可
】
4、 问题:简述新时期中国区域经济学理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评分规则: 【 无固定答案,总结教材中相关要点
】
5、 问题:简述推进新时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展望
评分规则: 【 无固定答案,总结本节中的两篇学习论文要点
】
第一章 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学理论框架 第一章单元测验
1、 问题:区际分工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精华之一,这种区际分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业部门间的分工与协作,二是()。
选项:
A:农业和工业的分工与协作
B:区域间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C:区域间的分工与协作
D:区内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分工
答案: 【区域间的分工与协作】
2、 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区域经济思想是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学理论的重要渊源,也是指导我们处理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的理论指南。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思想,主要包括生产力布局、( ) 及区际分工与协作思想等。
选项:
A:城乡统筹
B:城市化
C:新农村建设
D:城市群建设
答案: 【城乡统筹】
3、 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我国学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许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概念和理论,如()、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协调与协同发展理论、城乡统筹理论、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平衡充分发展理论等,这些概念和理论组成了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学理论框架。
选项:
A:工业区位理论
B:生产力均衡布局理论
C:交通成本最小化的区位选择理论
D:利润最大化的区位选择理论
答案: 【生产力均衡布局理论】
4、 问题:改革开放后我国提出的以沿海地区率先发展,沿海地区适时扶持内陆地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为基本内涵的“两个大局”的发展构想,既强调了(),又强调了区域经济非均衡中的均衡,是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选项:
A: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
B: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C:区域间发展差距的缩小
D:城乡发展差距的缩小
答案: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
5、 问题:《新时代中国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新进展》中提及中国的产业空间聚集并非完全基于市场机制自然演化,以开发区为代表的( )对其产生了重要影响。
选项:
A:政府公共政策
B:政府产业政策
C:政府财政政策
D:政府聚集政策
答案: 【政府产业政策】
6、 问题:《新时代中国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新进展》中提及以( )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既是未来城市化的主要方向,也是建立区域协调新机制的重点。
选项:
A:大城市
B:城市群
C:都市圈
D:城镇体系
答案: 【城市群】
7、 问题:《新时代中国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新进展》中提及( )作为居民生活成本和企业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了资源在城市间和城市内部的空间配置,进而作用于城镇化的进程。
选项:
A:薪资水平
B:房价
C:公共设施
D:交通
答案: 【房价】
8、 问题:《新时代中国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新进展》中提及以( )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存在城市规模分布扁平化现象
选项:
A:英国
B:美国
C:欧盟
D:俄罗斯
答案: 【美国】
9、 问题:《中国区域经济发展70年演进的历程及其走向》中提及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逐渐从工业文明过渡到生态文明,区域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已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遵循。
选项:
A:生态发展理念
B:绿色发展理念
C:环保发展理念
D:区域发展理念
答案: 【绿色发展理念】
10、 问题:《新时代中国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新进展》中区域协调发展方面主要涉及( )。
选项:
A: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新时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战略选
B: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提高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方面
C:区域基础设施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D: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之一
答案: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新时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战略选;
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提高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方面;
区域基础设施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11、 问题:《中国区域经济发展70年演进的历程及其走向》中提及7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演变的历程,主要经历了以下( )阶段。
选项:
A:重点发展内地、追求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B:实施东部沿海优先发展、先富带动后富的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
C: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D:实施全国均一化发展战略
答案: 【重点发展内地、追求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实施东部沿海优先发展、先富带动后富的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12、 问题:《中国区域经济发展70年演进的历程及其走向》中提及将国土空间划分为( )主体功能区,突出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形成中国国土管理模式和区域经济发展理念上的伟大创新,使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不断完善,进一步深化了对区域发展规律的认识。
选项:
A:优化开发
B:重点开发
C:限制开发
D:禁止开发
答案: 【优化开发;
重点开发;
限制开发;
禁止开发】
13、 问题:《中国区域经济发展70年演进的历程及其走向》中提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是绝对存在的,学者利用( )衡量的区域经济差异。
选项:
A:人均GDP
B:锡尔指数
C:全球DMSP/OLS夜间灯光遥感数据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支付后可长期查看
有疑问请添加客服QQ 2356025045反馈
如遇卡顿看不了请换个浏览器即可打开
请看清楚了再购买哦,电子资源购买后不支持退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