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答案对应课程为:点我自动跳转查看
本课程起止时间为:2020-02-18到2020-06-18
本篇答案更新状态:已完结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 第二章单元测验

1、 问题:“两优取重、两劣择轻”是比较优势理论中两国之间分工的基本原则,这一理论是由经济学家(  )提出的。
选项:
A:亚当•斯密  
B:赫克歇尔和俄林
C:大卫•休谟 
D:大卫•李嘉图
答案: 【大卫•李嘉图

2、 问题:如果一个中国工人一天能够生产4单位棉布或2单位空调,而一个韩国工人能够生产3单位棉布或1单位空调,则(   )。
选项:
A:中国在棉布和空调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韩国没有优势
B:韩国在棉布和空调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中国没有优势
C:中国在棉布和空调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韩国在棉布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D:中国在棉布和空调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韩国在空调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答案: 【中国在棉布和空调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韩国在棉布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3、 问题:如果一个中国工人一天能够生产4单位棉布或2单位空调,而一个韩国工人能够生产3单位棉布或1单位空调,能够促进中国和韩国进行贸易并能够使双方都受益的国际交换价格是(  )。
选项:
A:3单位棉布换1单位空调
B:5单位棉布换2单位空调
C:4单位棉布换2单位空调
D:3单位棉布换2单位空调
答案: 【5单位棉布换2单位空调

4、 问题:根据绝对优势理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选项:
A:将对贸易的分析从流通领域延伸到生产领域
B: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能从国际分工与贸易中获利的思想
C:解释了世界上绝对先进与绝对落后的国家之间的分工与贸易
D:对供求关系的分析仍存在片面性
答案: 【解释了世界上绝对先进与绝对落后的国家之间的分工与贸易

5、 问题:比较优势理论是对绝对优势理论的拓展,其主要贡献不包括(     )
选项:
A: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能从国际分工与贸易中获利的思想
B:揭示了国际分工的普遍存在性
C:推动了英国在历史上成为贸易强国
D:论证了所有国家都可以参与国际分工
答案: 【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能从国际分工与贸易中获利的思想

6、 问题:根据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思想,衡量比较优势的方法不包括(   )。
选项:
A:相对生产成本衡量法
B:总产量衡量法
C:机会成本衡量法 
D:相对劳动生产率衡量法
答案: 【总产量衡量法

7、 问题:根据古典贸易理论,各国的贸易政策选择是(  )。
选项:
A:自由贸易  
B:保护贸易
C:既有自由贸易,又有贸易保护 
D:不确定
答案: 【自由贸易  

8、 问题:早期重商主义强调总体的贸易顺差和长期的贸易顺差,因此又被称为贸易差额论。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9、 问题:亚当•斯密认为,国际分工与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存在的生产技术的绝对差别。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0、 问题:随着一国专业化分工的实现,该国专业化生产的产品的机会成本将会逐渐下降。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1、 问题:在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形下,两国能够通过比较优势可以实现完全专业化分工。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2、 问题: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只要国家之间生产商品时存在相对劳动生产率的差别,就可以进行国际分工与贸易。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3、 问题:运用机会成本进行分析时,比较优势理论可以应用于多国模型。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4、 问题:比较优势理论虽然揭示了国际分工的普遍存在性,但其严格的假设前提与现实情况相差甚远。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5、 问题:根据比较优势理论,没有绝对优势的落后国家不可能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作业】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1、 问题:萨卡尔(P.Sarkar)和辛格(W.Singer)对于联合国统计办公室从1970年开始发布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制成品贸易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显示,1970-1987年发展中国家的制成品出口单位价值相对于发达国家每年下降1%左右,18年间累计下降20%左右,但出口结构的调整未能改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不利地位。对包括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和拉美半工业化国家的29个国家或地区1965-1985年制成品贸易条件的研究显示,相对于美国,没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制成品贸易条件呈显著的上升趋势。世界银行《1995年世界发展报告》对1970-1993年发展中国家制成品贸易条件的类似研究显示,36个国家或地区中有23个贸易条件恶化。在对66例最不发达国家所做的1990-2000年数据观察显示,有51例出现了贸易增长,但其中模糊贸易效应和恶性贸易效应占60%以上[Henry Veltmeyer(2004)]。在全球贸易规模增长的背后,除了极少数的后起工业国家之外,发达国家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不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利益分配不公问题日益突出,呈现出“富国越来越富,穷国越来越穷”的马太效应。请分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贸易利益分配不公的原因?
评分规则: 【 达到要点即可,酌情给分参考答案:【案例分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贸易利益分配不公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1)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地位决定贸易的规模经济收益主要流向发达国家。(2)技术差异使得发展中国家处于国际分工体系的下端。(3)市场经济体制和多边贸易体制在全球的发展,使得发展中国家谋求贸易利益的政策实施空间有限。教材中贸易利益和贸易条件的分析假定(如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假设条件)过于严苛,导致国际贸易使两国互利的观点与现实不符。【知识点】贸易条件与贸易利益、生产可能性曲线。

2、 问题:
评分规则: 【 (1)贸易前,国内供给等于需求。即2000-0.02P=1200+0.02P,得:P=20000,产量=1600。(2)自由贸易下,P=10000。则:供给=1400,需求=1800,进口=400。(3)自由贸易的影响:见下图。消费者福利增加a+b=1/2(1800+1600)10000=1.7107生产者福利减少a=1/2(1400+1600)10000=1.5107社会福利增加b=(a+b)-a=2*106

【作业】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 第二单元作业

1、 问题:【基本案情】比较优势陷阱是指一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完全依据比较优势生产并且出口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在与以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经济发达国家的贸易中,总是处于不利的地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大国,但存在大进大出、利润稀薄的贸易现状。例如,中国小家电产能占全球产能80%以上,出口额约占全球的45%。又如,2016年中国小家电出口额342亿美元,但基本以代工为主,出口价格一般为终端市场零售价的1/4左右,有的甚至更低。2016年中国卡客车轮胎对美出口约11亿美元,出口平均单价约130美元,但美国市场的终端销售价格约250美元。从卡客车轮胎的出口价格构成看,成本占比为75%左右,加工费占比20%。再如2016年,中国对美出口羽绒服3.1亿美元。其中,中档羽绒服出口均价约每件40美元,美国市场终端销售价则在200美元左右,出口价是零售价的1/5。高档羽绒服出口均价约每件60美元,美国市场终端销售价约500美元,出口价约是零售价的1/8。中国企业在加工环节的获利约占产品终端售价的1%-2%,获益非常有限,美国进口商是主要受益者。中国企业在加工环节的获利约占产品终端售价的9%左右。【国际经济问题】判定我国是否存在比较优势陷阱?如何减缓或防止比较优势陷阱?
评分规则: 【 我国存在比较优势陷阱的可能性。比较优势理论的前提假设是国际贸易发生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然而现实中的国际贸易市场结构是不完全竞争的,商品价格大于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不能如实地反映一国的比较优势,从而引起贸易福利的不均衡分配。
减缓或防止比较优势陷阱的措施:大力推动我国外贸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努力实现五个转变:一是推动出口由货物为主向货物、服务、技术、资本输出相结合转变;二是推动竞争优势由价格优势为主向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转变;三是推动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转变;四是推动营商环境由政策引导为主向制度规范和营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转变;五是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地位由遵守、适应国际经贸规则为主向主动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订转变。

2、 问题:
评分规则: 【 (3)在无贸易情况下,A国的奶酪相对价格为每公斤奶酪2/3瓶葡萄酒,在B国为2/5。写出生产可能性曲线方程,画图,并根据消费量确定无差异曲线的位置。
(4)开放贸易后,A国出口葡萄酒而B国出口奶酪。如果均衡自由贸易价格为每千克奶酪等于1/2瓶葡萄酒, A国完全专业化于葡萄酒的生产而B国完全专业化于奶酪的生产。
(5)在自由贸易条件下,A国生产200万瓶葡萄酒。如果它出口100万瓶,它便消费掉l00万瓶。该国还消费掉进口的200万千克奶酪。B国生产500万千克奶酪。如果它出口200万千克,它便消费掉300千克。该国还消费掉进口的100万瓶葡萄酒。画图分析比较直观。
(6)两国均从贸易中受益。两国都能够消费掉比本国生产能力所能提供的更多的两种商品的组合(自由贸易消费点位于生产可能性曲线之外),两国均达到了更高水平的社会无差异曲线。

第三章新古典贸易理论 第三章单元测验

1、 问题:率先针对要素禀赋进行实证分析的经济学家是(  )。
选项:
A:斯托尔帕
B:里昂惕夫
C:萨缪尔森
D:俄林
答案: 【里昂惕夫

2、 问题: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是(   )。
选项:
A: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 
B:各国劳动生产率不同
C:各国技术水平不同 
D:各国产品技术含量不同
答案: 【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 

3、 问题:要素禀赋理论认为,每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是由它们的(   )决定的。
选项:
A:国际价格
B:有效使用价值
C:供给和需求
D:国内价值
答案: 【供给和需求

4、 问题:从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收入的影响看,国际贸易有利于(   )。
选项:
A:生产出口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
B:生产进口竞争品中密集使用的共同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
C:生产出口品中密集使用的共同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
D:生产进口竞争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
答案: 【生产出口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

5、 问题:下列(   )不属于新古典贸易理论的范畴。
选项:
A:H-O理论
B:H-O-S定理
C:S-S定理
D:比较优势理论
答案: 【比较优势理论

6、 问题:对里昂惕夫之谜较为典型的解释不包括( )。
选项:
A:自然资源
B:贸易壁垒
C:要素密集度逆转
D:汇率因素
答案: 【汇率因素

7、 问题:下列选项中,属于要素禀赋理论的假设前提的是(   )。
选项:
A:规模报酬递增
B:完全竞争

本门课程剩余章节答案为付费内容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支付后可长期查看
有疑问请添加客服QQ 2356025045反馈
如遇卡顿看不了请换个浏览器即可打开
请看清楚了再购买哦,电子资源购买后不支持退款哦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