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答案对应课程为:点我自动跳转查看
本课程起止时间为:2020-02-25到2020-06-30
本篇答案更新状态:已完结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 第二章单元测验

1、 问题:“两优取重、两劣择轻”是比较优势理论中两国之间分工的基本原则,这一理论是由经济学家(  )提出的。
选项:
A:亚当•斯密  
B:赫克歇尔和俄林
C:大卫•休谟 
D:大卫•李嘉图
答案: 【大卫•李嘉图

2、 问题:如果一个中国工人一天能够生产5单位棉布或2单位电视机,而一个印度工人能够生产4单位棉布或1单位电视机,则(   )。
选项:
A:中国在棉布和电视机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印度没有任何优势
B:印度在棉布和电视机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中国没有任何优势
C:中国在棉布和电视机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印度在棉布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D:中国在棉布和电视机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印度在空调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答案: 【中国在棉布和电视机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印度在棉布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3、 问题:如果一个中国工人一天能够生产4单位棉布或2单位空调,而一个韩国工人能够生产3单位棉布或1单位空调,能够促进中国和韩国进行贸易并能够使双方都受益的国际交换比例是(  )。
选项:
A:3单位棉布换1单位空调
B:5单位棉布换2单位空调
C:4单位棉布换2单位空调
D:3单位棉布换2单位空调
答案: 【5单位棉布换2单位空调

4、 问题:大卫·李嘉图认为贸易的基础是(  )
选项:
A:比较优势
B:绝对优势
C:国际分工
D:劳动投入产出
答案: 【比较优势

5、 问题:比较优势理论是对绝对优势理论的拓展,其主要贡献不包括(    )
选项:
A: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能从国际分工与贸易中获利的思想
B:提出了落后国也有可能参与到国际贸易
C:推动了英国在历史上成为贸易强国
D:论证了所有国家都可以参与国际分工
答案: 【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能从国际分工与贸易中获利的思想

6、 问题:根据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思想,衡量比较优势的方法不包括(   )。
选项:
A:相对生产成本衡量法
B:总产量衡量法
C:机会成本衡量法 
D:相对劳动生产率衡量法
答案: 【总产量衡量法

7、 问题:根据古典贸易理论,各国的贸易政策选择是(  )。
选项:
A:自由贸易  
B:保护贸易
C:既有自由贸易,又有贸易保护 
D:不确定
答案: 【自由贸易  

8、 问题:大卫·李嘉图认为财富就是贵金属,是金银。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9、 问题:绝对优势理论假定两国贸易中只采取非关税贸易壁垒,而不采取关税形式。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0、 问题:随着一国专业化分工的实现,该国专业化生产的产品的机会成本将会逐渐下降。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1、 问题:在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形下,两国通过比较优势可以实现完全专业化分工。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2、 问题: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只要国家之间生产商品时存在相对劳动生产率的差别,就可以进行国际分工与贸易。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3、 问题:古典贸易理论强调,国际贸易的最大好处是能带来国际收支顺差的机会。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4、 问题:比较优势理论虽然揭示了国际分工的普遍存在性,但其严格的假设前提与现实情况相差甚远。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5、 问题:根据比较优势理论,没有绝对优势的落后国家不可能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第三章新古典贸易理论 第三章单元测验

1、 问题:率先针对要素禀赋进行实证分析的经济学家是(  )。
选项:
A:斯托尔帕
B:里昂惕夫
C:萨缪尔森
D:俄林
答案: 【里昂惕夫

2、 问题: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是(   )。
选项:
A: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 
B:各国劳动生产率不同
C:各国技术水平不同 
D:各国产品技术含量不同
答案: 【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 

3、 问题:要素禀赋理论认为,每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是由它们的(   )决定的。
选项:
A:国际价格
B:有效使用价值
C:供给和需求
D:国内价值
答案: 【供给和需求

4、 问题:根据S-S定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选项:
A:出口价格的上涨增加了生产中所有要素的收入
B:出口价格的上涨增加了生产中密集使用的要素的收入
C:出口价格的上涨减少了生产中所有要素的收入
D:出口价格的上涨减少了生产中密集使用的要素的收入
答案: 【出口价格的上涨增加了生产中密集使用的要素的收入

5、 问题:下列(   )不属于新古典贸易理论的范畴。
选项:
A:H-O理论
B:H-O-S定理
C:S-S定理
D:比较优势理论
答案: 【比较优势理论

6、 问题:对里昂惕夫之谜较为典型的解释不包括( )。
选项:
A:自然资源
B:贸易壁垒
C:要素密集度逆转
D:汇率因素
答案: 【汇率因素

7、 问题:下列选项中,属于要素禀赋理论的假设前提的是(   )。
选项:
A:规模报酬递增
B:完全竞争
C:要素在不同国家之间可以自由流动
D:完全专业化分工
答案: 【完全竞争

8、 问题:下列选项(  )表明,甲国是劳动丰裕的国家。
选项:
A:甲国劳动总量是100个单位,资本总量80单位
B:甲国的劳动总量是100个单位,而乙国的劳动总量只有80个单位
C:甲国的劳动总量是100个单位、资本总量是100个单位,而乙国的劳动总量是80个单位、资本总量是60个单位
D:甲国的劳动总量是100个单位、资本总量是100个单位,而乙国的劳动总量是60个单位、资本总量是75个单位
答案: 【甲国的劳动总量是100个单位、资本总量是100个单位,而乙国的劳动总量是60个单位、资本总量是75个单位

9、 问题:里昂惕夫之谜质疑(    )的有效性。
选项:
A:绝对优势理论 
B: 比较优势理论 
C:要素禀赋理论
D:重叠需求理论
答案: 【要素禀赋理论

10、 问题:生产一单位X需要投入1单位资本和10单位劳动,生产一单位Y需要5单位资本和1单位劳动,则X产品为资本密集型产品,Y产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选项:
A:正确
B:错误

本门课程剩余章节答案为付费内容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支付后可长期查看
有疑问请添加客服QQ 2356025045反馈
如遇卡顿看不了请换个浏览器即可打开
请看清楚了再购买哦,电子资源购买后不支持退款哦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