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城市建设史与规划史(浙江财经大学)1462217447 最新满分章节测试答案
- 第二次课 殷周时代的城市 第二章 课后复习
- 第二次课 殷周时代的城市 第二章 课前预习
- 第二次课 殷周时代的城市 《中外城市发展与规划史》第二讲 单元测试
- 第一次课 我国原始居民点的形成 《中外城市发展与规划史》第一讲 单元测试
- 【作业】第二次课 殷周时代的城市 阶段性单元作业一:书评一篇
- 第一次课 我国原始居民点的形成 第一章 课后复习
- 第三次课 春秋战国到秦汉时代的城市 第三章、第四章 课前预习
- 第三次课 春秋战国到秦汉时代的城市 《中外城市发展与规划史》第三讲 单元测试
- 第四次课 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城市(上) 第五章 课前预习
- 第三次课 春秋战国到秦汉时代的城市 第三章、第四章 课后复习
- 第五次课 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城市(下) 第五章下 课前预习
- 第四次课 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城市(上) 第五章 课后复习
- 第三次课 春秋战国到秦汉时代的城市 第三章、第四章 课后复习2
- 第四次课 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城市(上) 《中外城市发展与规划史》第四讲 单元测试
- 第五次课 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城市(下) 第五章下 课后练习
- 第五次课 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城市(下) 《中外城市发展与规划史》第五讲 单元测试
- 【作业】第六次课 宋元时代的城市(上) 阶段性单元作业二:中国历史名城解析
- 第六次课 宋元时代的城市(上) 第六章上 课前预习
- 第六次课 宋元时代的城市(上) 第六章上 课后练习
- 第七次课 宋元时代的城市(下) 第六章下 课前预习
- 第六次课 宋元时代的城市(上) 《中外城市发展与规划史》第六讲 单元测试
- 第七次课 宋元时代的城市(下) 《中外城市发展与规划史》第七讲 单元测试
- 第七次课 宋元时代的城市(下) 第六章下 课后复习
- 第八次课 明清时期的城市(上) 第七章上 课前预习
- 第八次课 明清时期的城市(上) 第七章上 课后复习
- 第九次课 明清时期的城市(下) 第七章下 课前预习
- 第八次课 明清时期的城市(上) 《中外城市发展与规划史》第八讲 单元测试
- 第九次课 明清时期的城市(下) 第七章下 课后复习
- 第十次课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总结-中国历史名城解析汇报 《中外城市发展与规划史》第九讲 单元测试
- 第十一次课 近代部分第九、十章 近代部分第九、十章 课前预习
- 第十次课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总结-中国历史名城解析汇报 《中外城市发展与规划史》第八讲 单元测试
- 第十二次课 近代部分第十一、十二章 近代部分第十一、十二章 课前预习
- 第十一次课 近代部分第九、十章 近代部分第九、十章 课后复习
- 第十一次课 近代部分第九、十章 《中外城市发展与规划史》第十讲 单元测试
- 第十二次课 近代部分第十一、十二章 近代部分第十一、十二章 课后复习
- 第十三次课 近代部分第十三、十六章 近代部分第十三、十六章 课前预习
- 第十二次课 近代部分第十一、十二章 《中外城市发展与规划史》第十一讲 单元测试
- 第十三次课 近代部分第十三、十六章 《中外城市发展与规划史》第十二讲 单元测试
- 第十三次课 近代部分第十三、十六章 近代部分第十三、十六章 课后复习
- 第十四次课 现代部分 现代部分 课前预习
- 第十四次课 现代部分 现代部分 课后复习
- 第十四次课 现代部分 《中外城市发展与规划史》第十三讲 单元测试
- 第十四次课 现代部分 《中外城市发展与规划史》第十四讲 单元测试
本答案对应课程为:点我自动跳转查看
本课程起止时间为:2020-10-22到2021-01-25
本篇答案更新状态:已完结
第二次课 殷周时代的城市 第二章 课后复习
1、 问题:图中安阳殷墟,III号区域(竖条纹区)的功能为:
选项:
A:宫廷区
B:手工作坊区
C:内环居住区
D:外环居住区
答案: 【手工作坊区】
2、 问题:西安作为都城的历史之起点是:
选项:
A:周原
B:丰京镐京
C:王城成周
D:洛邑
答案: 【丰京镐京】
3、 问题:“经涂九轨,环涂七轨 ,野涂五轨……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则诸侯都城中南北大道宽度的标准为?
选项:
A:三轨
B:五轨
C:七轨
D:九轨
答案: 【七轨】
4、 问题:体现奴隶主与奴隶住房条件巨大差异的商朝城市是?
答案: 【(以下答案任选其一都对)商城;
郑州商城】
5、 问题:图中周代王城的A区域功能为?
答案: 【祖庙】
第二次课 殷周时代的城市 第二章 课前预习
1、 问题:下列哪个不是商城和殷墟这两个城市在城市特征方面的共同点?
选项:
A:墓葬区分布在四周外围地带
B:城墙、壕沟或两者结合作为防御措施
C:有的地面建筑已采用木构架技术
D:全城以宫殿区为政治中心
答案: 【有的地面建筑已采用木构架技术】
2、 问题:下列关于“茅茨土阶”制式正确的是
选项:
A:以石块、木料作为主要建筑材料
B:为商朝典型的建筑形式
C:屋顶覆以瓦片
D:墙用砖建造而成
答案: 【为商朝典型的建筑形式】
3、 问题:下列哪个不是周朝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的成果?
选项:
A:成周
B:洛邑
C:周原
D:商城
答案: 【商城】
4、 问题:二里头一号宫殿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一座宫殿遗址,反映了我国早期封闭式庭院的面貌。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5、 问题: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周礼.考工记》主体内容编纂于战国末年。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第二次课 殷周时代的城市 《中外城市发展与规划史》第二讲 单元测试
1、 问题: 乌尔城主要的城市功能分区中,不包括以下的?
选项:
A:塔庙区
B:居住区
C:手工作坊区
D:宫殿区
答案: 【手工作坊区】
2、 问题: 以下哪一个规划创举不是前古典玛雅时期的城市纳克贝开创的?
选项:
A:在平台上兴建建筑群
B:三合一金字塔
C:灰路
D:球场
答案: 【灰路】
3、 问题:豪尔萨巴德首开亚述都城建设中围绕中央庭院展开宫室建筑以及宗教建筑之先河。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分析:【尼姆鲁德首开亚述都城建设中围绕中央庭院展开宫室建筑以及宗教建筑之先河。】
4、 问题: 作为中国区域规划之先河的王畿制是夏朝开创的。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5、 问题: 商代都城一共迁徙的次数是几次?(一个数字回答)
答案: 【5】
分析:【古语有“殷都五迁”的说法。】
6、 问题: 中美洲文明之母是哪一个文明?
答案: 【奥尔梅克】
第一次课 我国原始居民点的形成 《中外城市发展与规划史》第一讲 单元测试
1、 问题: 规划史学科的性质是什么?
选项:
A:是一门交叉学科
B:是一门边缘学科
C:是城市史与城市规划学的交叉
D:是城市史的分支学科
答案: 【是一门交叉学科;
是城市史与城市规划学的交叉;
是城市史的分支学科】
2、 问题: 本课程的授课框架参考了以下哪几本专著?
选项:
A:乔尔·科特金的《全球城市史》
B:皮特·N. 斯特恩斯《全球文明史》
C:沈玉麟《外国城市建设史》
D:本特利与齐格勒的《新全球史》
答案: 【皮特·N. 斯特恩斯《全球文明史》;
本特利与齐格勒的《新全球史》】
3、 问题: 原城市化是从新石器到铁器时代定居点的区域格局形成的过程。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分析:【原城市化是从旧石器到铁器时代定居点的区域格局形成的过程。】
4、 问题: 新石器革命理论的提出者是?
答案: 【柴尔德】
5、 问题: 城市起源的贸易动因说的提出者是?
答案: 【雅各布斯】
【作业】第二次课 殷周时代的城市 阶段性单元作业一:书评一篇
1、 问题:城建史书评1篇。个人任选与城市发展史、城市建设史相关的书籍一本,撰写书评1篇。长度1000-2000字,格式规范请参考“作业范例”。请通过PDF附件形式在线提交。 具体评分标准如下:一、论文规范(20分)1.能按时上交论文;(10分)2.论文格式符合标准论文规范要求。(10分)二、主题准确(20分)1.主题处于课程内容的范畴中,即城建史学科相关;(10分)2.论文具有一定的原创性,不可大量抄袭资料,引用文献应有标注。(10分)三、内容充实(30分)1.论文内容充实,案例丰富,观点明确;(10分)2.论文主体部分字数达到3000字以上;(10分)3.论文包含引言、概述、分析、总结等部分,总体结构完整。(10分)四、写作水平(20分)1.全文文笔流畅,无明显的错字病句;(10分)2.论文排版合理、结构清晰,能做到内容丰富、图文并茂。(10分)五、提高要求(10分)1.能从独特的视角挖掘主题,具有独立的、创新性强的观点。(10分)
评分规则: 【 论文规范1.能按时上交论文;(10分)2.论文格式符合标准论文规范要求。(10分)
主题准确1.主题处于课程内容的范畴中,即与城建史学科相关;(10分)2.论文具有一定的原创性,不可大量抄袭资料,引用文献应有标注。(10分)
内容充实1.论文内容充实,案例丰富,观点明确;(10分)2.论文主体部分字数达到1000字以上,2000字以内;(10分)3.论文包含引言、概述、分析、总结等部分,总体结构完整。(10分)
写作水平1.全文文笔流畅,无明显的错字病句;(10分)2.论文排版合理、结构清晰,能做到内容丰富、图文并茂。(10分)
提高要求1.能从独特的视角挖掘主题,具有独立的、创新性强的观点;(10分)
】
第一次课 我国原始居民点的形成 第一章 课后复习
1、 问题:下列哪个是第一次劳动大分工的特点?
选项:
A:会使用火
B:会使用简单石工具
C:开始出现农业
D:生产方式为采集和狩猎
答案: 【开始出现农业】
2、 问题:下列哪个不是半坡遗址和姜寨遗址在布局上的共同点?
选项:
A:整体规划都有明显的分区
B:居住区都分为若干个组群
C:都是依河而居
D:都有明显的防御措施
答案: 【居住区都分为若干个组群】
3、 问题:下列哪个不是半坡遗址和姜寨遗址的功能分区?
选项:
A:居住区
B:墓葬区
C:窑场
D:商业区
答案: 【商业区】
4、 问题:干阑式建筑为巢居方式的演化。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支付后可长期查看
有疑问请添加客服QQ 2356025045反馈
如遇卡顿看不了请换个浏览器即可打开
请看清楚了再购买哦,电子资源购买后不支持退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