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城市设计概论(聊城大学) 最新满分章节测试答案
本答案对应课程为:点我自动跳转查看
本课程起止时间为:2020-02-17到2020-07-31
本篇答案更新状态:已完结
绪论:历史进程中的城市空间与城市设计 绪论 – 单元测验
1、 问题:城市形态不直接受到( )因素的影响。
选项:
A:生产力水平
B:人口数量
C:技术条件
D:价值观念
答案: 【人口数量】
2、 问题:聚落的出现是因为群居生活的人类在与自然环境的生存竞争中,逐渐选择了( )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选项:
A:农业分工
B:依水而居
C:农业定居
D:自由生长
答案: 【农业定居】
3、 问题:2008年,世界城市化水平突破( ),这意味着城市替代乡村,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聚落。
选项:
A:50%
B:45%
C:30%
D:70%
答案: 【50%】
4、 问题:“场所就是特殊风格的空间,场所的精神如同一种完整的人格”这句话是( )说的。
选项:
A:卡米诺·西特
B:凯文·林奇
C:勒·柯布西耶
D:诺伯特·舒尔茨
答案: 【诺伯特·舒尔茨】
5、 问题:淡化城市界限,使城市空间结构由集聚走向集聚与分散并重的科技革命是( )。
选项:
A:蒸汽技术革命
B:电力技术革命
C:信息技术革命
D: 智能技术革命
答案: 【信息技术革命】
6、 问题:农业时代的主要财富是( )。
选项:
A:知识技能
B:谷物家禽
C:原料劳力
D:经验立法
答案: 【谷物家禽】
7、 问题:在马斯洛:需要层次金字塔中,代表人的最高需求的是( )。
选项:
A:尊重(自尊及受人尊重等)
B:审美(现实美及艺术品欣赏)
C:自我实现(得到社会认可等)
D:交往(爱情、友谊、交流等)
答案: 【自我实现(得到社会认可等)】
8、 问题:早期的营建活动主要依靠自然力,下列可作为营建活动可依靠的自然条件是( )。
选项:
A:地形
B:农田
C:水道
D:方位
答案: 【地形;
水道;
方位】
9、 问题:城市在不同的自然条件和历史背景下生发,城市形态总体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类型( )。
选项:
A:功能主义
B:集权主义
C:理性主义
D:形式主义
E:有机主义
答案: 【功能主义;
形式主义;
有机主义】
10、 问题:( )等书中都认同空间的社会功能,强调其作为日常生活的容器和社会交往的场所。
选项:
A:《城市意象》
B:《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C:《建筑模式言语》
D:《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
答案: 【《城市意象》;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建筑模式言语》】
11、 问题:《雅典宪章》(1933年)所倡导的功能主义原则适应工业城市迅速扩张带来的社会和空间需求,清晰的功能分区让城市的混乱无序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2、 问题:《北京宪章》(1999年)将20世纪称为大建设和大破坏时期,功能主义难咎其责,忽略了人本尺度性的建设行为是对地域文化的毁灭,同时也造成了城市生命力的羸弱。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分析:【《北京宪章》(1999年)将20世纪称为大建设和大破坏时期,功能主义难咎其责,忽略了社会文化差异化和社会活动多样性的建设行为是对地域文化的毁灭,同时也造成了城市生命力的羸弱。】
13、 问题:2008年,世界城市化水平达到50%,2015年中国城市化水平达到50%。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分析:【2008年,世界城市化水平达到50%,2012年中国城市化水平达到50%。】
14、 问题:良好的人居空间首先要求良好的外部生态环境和完善的物质基础设施。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5、 问题:所谓极限意识是指人对自身生命存在、价值存在以及外部认知无限性的积极肯定。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分析:【所谓极限意识是指人对自身生命存在、价值存在以及外部认知有限性的积极肯定。】
【作业】绪论:历史进程中的城市空间与城市设计 绪论 – 单元作业
1、 问题:19世纪末20世纪初,城市美化运动的开展标志着现代城市设计正式拉开序幕。伴随社会经济发展与人们意识形态的不断变革,城市面貌在不断演进的城市设计观念影响下持续发生改变。结合本单元学习的绪论内容,请你谈一谈对于现代城市设计观念发展演替的理解和认识。
评分规则: 【 现代城市设计观念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代城市设计以“关注形态美学”为主,突出强调城市设计的形态结果,注重城市空间的视觉质量和审美经验,而将文化、社会、经挤、政治以及空间要素的形成等都置于次要地位。城市空间环境的视觉美学特征作为空间形态的主要组成,满足人们对空间的认知和审美需求,是城市设计研究和实践的主要内容。但是,就像现代理性主义对功能过度强调而导致的城市贫血症一样,单纯考虑城市空间的视觉美学问题,而忽视空间背后的社会和文化因素,最终的结果只是形式主义的泛滥。
第二代城市设计以“关注社会认知”为主,强调人与空间和行为的社会特征密切相关,它关注的是人如何使用与复制空间,尤其关注于对空间的认知和理解。这一阶段,环境行为学兴起,对城市规划和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人们开始更为深入的研究人的活动行为与空间之间的关联,极大地提高了城市空间作为物质功能的品质。
第三代城市设计以“关注场所营造”为主,是前两种设计观念的融合与发展。场所是人们为了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对所在的自然环境与空间进行不断适应、熟悉、调整、改造,最终形成的一个以人为主体的,具有意义的世界。城市设计的根本目标就是在理解城市空间内在发生规律的基础上,对特定地区的空间环境进行适当干预,解决人们的需要与空间环境不匹配的矛盾,满足个体与群体对空间环境的物质、使用与情感需求,达成与过往记忆关联、在当下诗意栖居,并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空间环境。
】
第二章 发现问题:现实认知的技术方法 第二章- 单元测验
1、 问题:研判定位阶段的核心是通过对项目进行全面分析,逐步实现对项目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全过程控制。此阶段的主要步骤不包括( )。
选项:
A:潜力挖掘
B:问题研判
C:目标定位
D:策略制定
答案: 【策略制定】
2、 问题:城市设计具有明显的公共政策属性,在大多数情况下城市设计实施是以管控的方式实现的,( )就是链接空间方案与实施管理的重要环节。
选项:
A:城市设计法律
B:城市设计法规
C:城市设计技术规范
D:城市设计导则
答案: 【城市设计导则】
3、 问题:( )的基本任务是整体地保护自然山水空间架构,传承历史文脉,塑造城市整体空间意象,引导城市健康有序发展。
选项:
A:总体城市设计
B:区段城市设计
C:地块城市设计
D:专项城市设计
答案: 【总体城市设计】
4、 问题:( )的基本任务是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等要求,对建设项目所在的地块,提出详细设计方案,提升地块的空间环境品质,提升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艺术性。
选项:
A:总体城市设计
B:区段城市设计
C:地块城市设计
D:专项城市设计
答案: 【地块城市设计】
5、 问题:实施型城市设计从实施项目的类型来看,不包括( )
选项:
A:研究型
B:开发型
C:更新型
D:社区型
答案: 【研究型】
6、 问题:从研究目的角度可以将城市设计调查研究分为( )。
选项:
A: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
B:横剖研究和纵贯研究
C: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D:社会生活研究和空间场所研究
答案: 【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
7、 问题:城市空间的属性分析是认识场所的手段,主要用于分析确定设计对象的社会文化属性、意象认知属性、功能使用属性、空间形态属性等方面内容。其主要研究方法不包括( )
选项:
A:心智地图法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支付后可长期查看
有疑问请添加客服QQ 2356025045反馈
如遇卡顿看不了请换个浏览器即可打开
请看清楚了再购买哦,电子资源购买后不支持退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