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答案对应课程为:点我自动跳转查看
本课程起止时间为:2020-02-29到2020-08-30
本篇答案更新状态:已完结

第二章 随机向量和多元正态分布 第二章测验

1、 问题:设随机向量的协差阵为                                                                    则相关阵R为
选项:
A:
B:
C:
D:
答案: 【

2、 问题:下面哪个矩阵肯定不是随机向量x的协差阵。
选项:
A:
B:
C:
D:
答案: 【

3、 问题:马氏距离何时退化为欧氏距离。
选项:
A:各变量单位相同
B:协差阵为对角阵
C:协差阵为单位阵
D:协差阵为正定阵
答案: 【协差阵为单位阵

4、 问题:设随机向量的相关阵R为                                                            的相关阵为
选项:
A:
B:
C:
D:
答案: 【

5、 问题:设,则x离μ越远(近)密度越小(大)。度量这里远近的距离应是
选项:
A:欧氏距离
B:马氏距离
C:各变量标准化后的欧氏距离
D:其他距离
答案: 【马氏距离

6、 问题:设x和y是两个同维随机向量,则x和y的协差阵与y和x的协差阵必相等。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7、 问题:马氏距离不受变量单位的影响。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8、 问题:相关系数度量了两个随机变量之间依赖关系的强弱。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第六章 因子分析 第六章测验

1、 问题:设A是载荷矩阵,则共性方差是
选项:
A:A的元素
B:A的行元素平方和
C:A的列元素平方和
D:A的元素平方和
答案: 【A的行元素平方和

2、 问题:设A是载荷矩阵,则衡量(公共)因子重要性的一个量是
选项:
A:A的元素
B:A的行元素平方和
C:A的列元素平方和
D:A的元素平方和
答案: 【A的列元素平方和

3、 问题:在对各原始变量都做了标准化变换后的正交因子模型中,因子载荷必是
选项:
A:原始变量与因子的协方差
B:原始变量与因子的相关系数
C:原始变量之间的协方差
D:原始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
答案: 【原始变量与因子的相关系数

4、 问题:因子旋转的目的是为了
选项:
A:使因子更易于解释
B:增加因子的累计贡献率
C:增加共性方差
D:提高因子模型的拟合程度
答案: 【使因子更易于解释

5、 问题:正交旋转将改变共性方差。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6、 问题:正交旋转将改变所有(公共)因子的累计贡献率。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7、 问题:因子分析有时可用来对变量进行聚类分析。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8、 问题:因子旋转一定有利于因子的解释。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9、 问题:因子分析中对因子解释成功的可能性一般大于主成分分析中对主成分解释成功的可能性。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0、 问题:在正交因子模型中,因子载荷完全决定了原始变量之间的协方差或相关系数。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第四章 聚类分析 第四章测验

1、 问题:如果对某公司在一个城市中的各个营业点按彼此之间的路程远近来进行聚类,则最适合采用的距离是
选项:
A:欧氏距离
B:绝对值距离
C:马氏距离
D:各变量标准化之后的欧氏距离
答案: 【绝对值距离

2、 问题:不适合用于对变量聚类的方法有
选项:
A:最短距离法
B:最长距离法
C:类平均法
D:k均值法
答案: 【k均值法

3、 问题:容易产生链接倾向,不适合对分离得很差的群体进行聚类的系统聚类法有
选项:
A:最短距离法
B:最长距离法
C:类平均法
D:重心法
E:离差平方和法
答案: 【最短距离法

4、 问题:大的类之间不易合并,而小的类之间易于合并的系统聚类法有
选项:
A:最短距离法
B:最长距离法
C:类平均法
D:重心法
E:离差平方和法
答案: 【离差平方和法

本门课程剩余章节答案为付费内容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支付后可长期查看
有疑问请添加客服QQ 2356025045反馈
如遇卡顿看不了请换个浏览器即可打开
请看清楚了再购买哦,电子资源购买后不支持退款哦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