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大学语文(二)(南瑛)(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最新满分章节测试答案

2025年1月5日 分类:免费网课答案 作者:网课帮手
文章目录[隐藏]

本答案对应课程为:点我自动跳转查看
本课程起止时间为:2020-02-24到2020-06-29
本篇答案更新状态:已完结

【作业】第一周 《召公谏厉王弭谤》的论说艺术单元作业

1、 问题:1、比较《召公谏厉王弭谤》与《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异同点。
评分规则: 【 语言简洁明了、语句通顺、重点通顺,便可得分。

2、 问题:2、体会并分析“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民本思想的重要意义。
评分规则: 【 语言简洁明了、语句通顺、重点通顺,便可得分。

3、 问题:3、翻译以下片段。召公曰:“是鄣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典,史献书,师箴,瞍赋,朦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评分规则: 【 语言简洁明了、语句通顺、重点通顺,便可得分。

4、 问题:4、运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召公谏词的论说技巧。
评分规则: 【 语言简洁明了,语句通顺,重点突出,便可得分。

【作业】第一周 《蒹葭》的中心意象单元作业

1、 问题:1.蒹葭的中心意象是什么?这一意象有何象征意义?
评分规则: 【 中心意象是:“伊人”,象征了世间各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

2、 问题:2.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评分规则: 【 全诗通过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凄清、冷落(或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

3、 问题:3.以《蒹葭》为例,谈谈你对诗歌朦胧美的看法。
评分规则: 【 作品没有直叙心情,而是采用曲笔。作写意式的远距离的勾勒。距离产生美感。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

第二周 单选题:1.下列对《哀江南赋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南北朝时期庾信所写的一首赋。B.主要用来伤悼梁朝灭亡和哀叹个人身世。C.用典繁多,有时损害了文章情感的抒发。D.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宏

1、 问题:1.下列对《哀江南赋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选项:
A:A.是南北朝时期庾信所写的一首赋。
B:B.主要用来伤悼梁朝灭亡和哀叹个人身世。
C:C.用典繁多,有时损害了文章情感的抒发。
D:D.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宏篇杰作。
答案: 【C.用典繁多,有时损害了文章情感的抒发。

2、 问题:2.对“不无危苦之辞,唯以悲哀为主。”理解正确的是( )
选项:
A:A.其中无关自身的危苦之辞,只悲哀国事。
B:B.其中不乏有关自身的危苦之辞,但以悲哀国事为主。
C:C.叙述自身的危苦之辞,不必太悲伤。
D:D.有关自身的危苦,和国事相比太悲哀了。
答案: 【B.其中不乏有关自身的危苦之辞,但以悲哀国事为主。

【作业】第二周 翻译题:1.余乃窜身荒谷,公私涂炭。华阳奔命,有去无归。中兴道销,穷于甲戌。三日哭于都亭,三年囚于别馆。天道周星,物极不反。

1、 问题:1.余乃窜身荒谷,公私涂炭。华阳奔命,有去无归。中兴道销,穷于甲戌。三日哭于都亭,三年囚于别馆。天道周星,物极不反。
评分规则: 【 我于是逃入荒谷,这时公室私家均受其害,如同陷入泥途炭火。不想后来奉命由江陵出使西魏,却有去无归。可叹梁朝的中兴之道,竟消亡于承圣三年。我的心情遭遇,正如率部在都城亭内痛哭三日的罗宪,又如被囚于别馆三年的叔孙婼。按照天理,岁星循环事情当能好转,而梁的灭亡却物极不反了。

第二周 填空题:骈文语典四大类包括正用、反用,明用和____

1、 问题:骈文语典四大类包括正用、反用,明用和____
答案: 【暗用

【作业】第二周 2.2.1(19级)《沈园》导读:陆游《沈园》的难言之隐 单元作业

1、 问题:简答:陆游的这首诗和他的《钗头凤》词在感情表达上有何区别?
评分规则: 【 该题主要考查对作品的赏析

2、 问题:简答:说说《沈园二首》是怎样表达作者真情的。
评分规则: 【 该题主要考查对作品的赏析

3、 问题:简答:你能想到的描写爱情的诗词有哪些?
评分规则: 【 该题主要考查课外阅读

第三周 19级《又呈吴郎》单选题1、杜甫是唐朝伟大的( )诗人 A、浪漫主义诗人 B、现实主义 C、虚无主义 2、杜甫诗歌风格沉郁顿挫、精细老成,因此被后世称为( )A、诗鬼 B、诗仙 C、

1、 问题:19级《又呈吴郎》单选题1、杜甫是唐朝伟大的( )诗人
选项:
A:A、 浪漫主义
B:B、 现实主义
C:C、 虚无主义
D:D、虚幻主义
答案: 【B、 现实主义

2、 问题:2、杜甫诗歌风格沉郁顿挫、精细老成,因此被后世称为( )
选项:
A:A、诗鬼
B:B、诗仙
C:C、诗圣
D:D、诗魂
答案: 【C、诗圣

3、 问题:3、杜甫诗歌多反映百姓困苦生活,后世称他的诗为( )
选项:
A:A、诗史
B:B、史册
C:C、史书
D:D、记实录
答案: 【A、诗史

第三周 19级《又呈吴郎》单选题

1、 问题: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选项:
A: A.“扑枣”即打枣,一二句开门见山地说明自己对西邻打枣的态度和原因。
B:B.三四两句是分析西邻打别家枣的原因,实在是出于贫穷无奈,因此作为枣树的主人应对她表示亲善。
C:C.五六句是劝诫枣树的新主人吴郎不要一搬进草堂就插上篱笆,使西邻多心,即使是防范远方的来客也不合时宜
D:D.“征求”是指官吏们的剥削;“戎马”是指战乱。作者进一步分析西邻扑枣的原因,指出根源是官吏们的盘剥和持续十年的战乱。
答案: 【C.五六句是劝诫枣树的新主人吴郎不要一搬进草堂就插上篱笆,使西邻多心,即使是防范远方的来客也不合时宜

2、 问题: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选项:
A:A.首联写作者过去放任邻妇扑枣,因为这位妇人没有吃的、也没有儿女;诗人其实是暗示吴郎应该让她打点枣。
B:B.颔联紧接一二句,叙述邻妇扑枣是因为生活太贫困,目的是希望吴郎能够体谅对方,对邻妇更加亲善友好。
C:C.颈联出句“防”的主语是妇人,对句“插”字的主语是吴郎;这两句诗,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妇人的多心与敏感。
D:D.尾联看似与诗歌主题无关,实则欲借邻妇的诉苦,揭示当时百姓贫困的根源,表达诗人对苛政与战争的痛恨与不满。
答案: 【C.颈联出句“防”的主语是妇人,对句“插”字的主语是吴郎;这两句诗,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妇人的多心与敏感。

3、 问题: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是( )
选项:
A:A.首联现身说法,写诗人以前任由邻妇扑枣,是因为她既没有吃的,也没有儿女,为下文劝告吴郎作铺垫。
B:B.颔联紧承首联,分析邻妇扑枣原因,希望吴郎能够体谅对方,对邻妇不但不要阻拦,反而应该友好亲善。
C:C.本诗在委婉曲折的夹叙夹议当中,逐步展现了诗人沉痛的心理和复杂的感情,语言沉郁顿挫而平实。
D: D.尾联借景抒情,以小见大,深刻揭示了当时广大百姓的贫困根源,表达诗人对苛政与战争的痛恨与不满。
答案: 【 D.尾联借景抒情,以小见大,深刻揭示了当时广大百姓的贫困根源,表达诗人对苛政与战争的痛恨与不满。

【作业】第三周 18级《湘夫人》简答题1、结合《湘夫人》具体章节简述屈原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2、《湘夫人》一文有很多表现主人公行为的诗句,找出并分析这些行为表现出他什么样的心情?除了这些行动之外,作者

1、 问题: 1、简述《哀郢》的抒情特点(10分)
评分规则: 【 要点:该诗具有回环往复、再三致志的抒情特点。(2分)1、在叙事中,按离别郢都、回望郢都、思念郢都、至死不忘郢都的层次展开,盘旋推进,呈现一浪高过一浪的态势;(4分)2、叙写行程中三步一回首,五步一哀叹,再三致志,反复呼告,将他那不忍离去又不得不离去的无奈心情,以及那既挚爱又怨愤的复杂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4分)

2、 问题: 2、简述《湘夫人》的浪漫主义色彩(10分)
评分规则: 【 要点:1、人物的迷离倘偟;(3分)2、内容的奇情幻彩;(3分)3、情景的巧妙结合,全诗通过现实景物、假想景物和幻想境界来渲染感情。(4分)

【作业】第三周 19级《又呈吴郎》简答题

1、 问题:1、结合中间两联体会诗人在批评吴郎时措辞的委婉与艺术性。
评分规则: 【 能说出诗歌措辞委婉部分,即可得分。

2、 问题:2、这首诗揭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持何种态度?
评分规则: 【 1、能说出造成百姓穷困的原因,可得分50%.2、能说出杜甫对老百姓的态度,可得分50%.3、以上两点都能打出,可得满分。

【作业】第三周 19级《又呈吴郎》简答题一、结合中间两联体会诗人在批评吴郎时措辞的委婉与艺术性。 二、这首诗揭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持何种态度?

1、 问题:一、结合中间两联体会诗人在批评吴郎时措辞的委婉与艺术性。
评分规则: 【 语言简练 重点突出

2、 问题:二、这首诗揭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持何种态度?
评分规则: 【 语言简练 重点突出

第三周 18级《湘夫人》单选题1、《湘夫人》一文是以( )口吻写的。A.湘君 B.湘夫人 C.东君 D.河伯2、下面属于《九歌》篇目的是( ) A.湘夫人、东皇太一、云中君、大司命 B.湘君、哀郢、

1、 问题:1、《楚辞章句》的作者是( )
选项:
A:A、刘向
B:B、洪兴祖
C: C、王逸
D:D、朱熹
答案: 【 C、王逸

2、 问题:2、朱东润先生认为《哀郢》中的郢都指的是( )
选项:
A: A、湖北江陵
B:B、安徽寿春
C:C、湖南长沙
D:D、陕西汉中
答案: 【B、安徽寿春

3、 问题:3、“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出自( )
选项:
A:A、《离骚》
B: B、《湘君》
C: C、《湘夫人》
D: D、《哀郢》
答案: 【 C、《湘夫人》

第三周 18级单元测验

本门课程剩余章节答案为付费内容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支付后可长期查看
有疑问请添加客服QQ 2356025045反馈
如遇卡顿看不了请换个浏览器即可打开
请看清楚了再购买哦,电子资源购买后不支持退款哦
请输入手机号或商家订单号
打不开请联系客服QQ 2356025045 商家订单号在哪里?点此了解

商家订单号查看步骤

打开支付宝
方法一:我的 > 账单 > 账单详情 > 更多>复制商家订单号
方法二:我的 > 账单 >搜索关键字【网课小帮手】
> 账单详情 > 更多>复制商家订单号
方法三:联系客服QQ 2356025045
微信支付
我 > 支付 > 钱包 > 账单 > 账单详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