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答案对应课程为:点我自动跳转查看
本课程起止时间为:2021-04-27到2021-07-06
本篇答案更新状态:暂停更新

第五周 互联网假新闻:辨识与应对 第五周 单元测试

1、 问题:“新闻素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需要对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有一定得辨别能力。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2、 问题:部分互联网虚假消息之所以最终成为“新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新闻媒体的介入和报道。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3、 问题:群体极化是个人在群体中受群体无意识地、大范围地走向极端行为的一种社会反应。这种现象在网络论坛中较为常见。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4、 问题:假新闻所涉及的事件往往因为与社会公德、社会伦理相关,能引起公众的强烈关注,因而极易进入媒体的“议程设置”。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5、 问题:凡是知名媒体发布的新闻都没有假新闻。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6、 问题:作为公民,针对网络上的假新闻,若自己已经进行或参与了调查,应当如实、及时地发布自己的调查过程和调查结果,让网民朋友了解事件真相。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7、 问题:虚假信息互联网传播的三种传播平台包括论坛、微博和______。
答案: 【微信

8、 问题:从个体来看,由于网络的______和便捷性,新媒体更适用于个体的意见表达。
答案: 【隐匿性

9、 问题:互联网假新闻的两个主要特征是指传播主体失实和__
答案: 【(以下答案任选其一都对)传播过程失实;
传播过程的失实;
过程失实

10、 问题:相对于论坛、微博而言,微信私密性更强,属于__的人际传播。
答案: 【(以下答案任选其一都对)熟人;
熟人群体;
强关系;
熟人社会;
点对点;
一种熟人社会;
“熟人社会”

11、 问题:群体心理学家塞奇•莫斯科维奇指出,个体在群体中会有意无意地将群体的行为方式强加于己,力求与群体保持一致,唯有如此,个体才能感到自己确实属于某个群体,从而避免遭受某种信息压力。这就是网民群体中常见的_心理。
答案: 【从众

第八周  新媒介与公民赋权 第八周 单元测试

1、 问题:网络时代的自我赋权一般包含以下哪几个纬度:( )。[多选]
选项:
A:认同赋权
B:技术赋权
C:组织赋权
D:文化赋权
E:资本赋权
答案: 【认同赋权;
技术赋权;
组织赋权

2、 问题:公民赋权是指普通公民获得决策和行动的权力,它意味着被赋权的人有相当程度的自主权和独立性。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3、 问题:相比于现实生活中,网民通过互联网更有可能动员到意见领袖等具有较丰富社会资本的阶层,从而有助于其自我赋权的实现。
选项:
A:正确

本门课程剩余章节答案为付费内容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支付后可长期查看
有疑问请添加客服QQ 2356025045反馈
如遇卡顿看不了请换个浏览器即可打开
请看清楚了再购买哦,电子资源购买后不支持退款哦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