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宏观经济学(成都理工大学) 最新满分章节测试答案

2025年5月2日 分类:免费网课答案 作者:网课帮手

本答案对应课程为:点我自动跳转查看
本课程起止时间为:2021-04-09到2021-07-18
本篇答案更新状态:已完结

【作业】第一单元 国民收入核算 单元作业

1、 问题:1.请分析GNP与GDP的不同。
评分规则: 【 答:GNP(国民生产总值)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两者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点:(1)范围不同GNP是本国国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是一个国民概念,即无论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处于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本国国民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记入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的是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所有常住单位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它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是一个地域概念。所谓“常住单位”,其内涵与“常住居民”相同。一国的“常住居民”包括:①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②暂居(一年以内)外国的本国公民;③长期(一年及一年以上)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居民。也就是说,在一国领土范围内,其居民无论国籍如何,只要符合本国常住居民定义,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价值都可算作本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的价值形态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增加值之和,增加值等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总产出减去中间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5分)(2)衡量方法不同GNP是按国民原则核算的,只要是本国(或地区)居民,无论是否在本国境内(或地区内)居住,其生产和经营活动新创造的增加值都应该计算在内。GDP是按国土原则核算的生产经营的最终成果。比方说,外资企业在中国境内创造的增加值就应该计算在GDP中。
(3)内容不同国内生产总值是“生产”概念,而国民生产总值是“收入”概念。(4)两者的数值不一定相等在经济封闭的国家或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在经济开放的国家或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国外净要素收入。国外净要素收入是指从国外得到的生产要素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可见,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国外的净要素收入。生产要素的提供者不一定都是本国居民,有时也有外国居民,本国居民也有向外国的经济活动提供要素的。国内经济活动所创造的收入,作为要素收入,既分配给本国居民,也分配给外国居民,相反,国外的经济活动所创造的收入也分配给本国居民,这两项的差额就是国外净要素收入。以2001年为例,当年我国GDP为95933亿元,GNP为94346亿元,两者差额为1587亿元,也就是说2001年,外商来华投资和来华打工新增加的价值之和比中国人在国外投资和劳务输出新增的价值之和多1587亿元。

2、 问题: 说明在证券市场购买债券和股票不能看作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
评分规则: 【 (1)虽然购买债券和股票对购买者而言可以称为一种“投资”,但经济学上规定的投资与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投资不一样。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经济学上的投资是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包括新厂房、新设备、新商业用房和新住宅的增加;存货投资是指存货价值的增加(也存在减少的可能性)。投资是一定时期内增加到资本中的资本流量。GDP计算时,采用的是总投资而不是净投资。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们买了债券或股票,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因而不属经济学意义的投资活动,也不能计入GNP。当公司从人们手里取得了出售债券或股票的货币资金再去购买厂房或机器设备时,才是投资活动。(2)国民收入核算中核算的是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购买股票和债券的资金,在购买时还没有用于生产,不能产生最终产品,更谈不上价值。但是如果购买股票和债券时支付了一定的佣金和未来可能产生的股息和利息,则应该归入国民收入的核算。因为前者为经纪人的劳务,而后者则是资金利用后的增值。

3、 问题:讨论题:用GDP衡量国民经济活动的缺陷是什么?
评分规则: 【 讨论

第一单元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单元 国民收入核算

1、 问题: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
选项:
A:斯密
B:李嘉图
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答案: 【斯密

2、 问题: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选项: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答案: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3、 问题:下列各项中除( )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
选项:
A:高失业
B:滞胀
C:通货膨胀
D:价格稳定
答案: 【价格稳定

4、 问题: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
选项: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答案: 【国民生产总值

5、 问题: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值被称为( )
选项:
A:国民生产总值
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答案: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6、 问题:实际GDP等于( )
选项:
A:价格水平÷名义GDP
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
C:名义GDPX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潜在GDP
答案: 【(名义GDP÷价格水平)×100%

7、 问题: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流量?( )
选项: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债务
C:现有住房数量
D:失业人数
答案: 【国内生产总值

8、 问题:存量是( )
选项: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
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
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
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答案: 【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

9、 问题: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 )
选项:
A:国内生产总值
B:投资
C:失业人数
D:人均收入
答案: 【失业人数

10、 问题: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 )
选项:
A:储蓄大于投资
B:储蓄等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
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答案: 【储蓄等于投资

第二单元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第二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 问题: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流量指标?( )
选项:
A:消费支出
B:PDI
C:GDP
D:个人财富
答案: 【个人财富

2、 问题:在国民收入核算账户中,下列各项中除了( )外均计人投资需求
选项:
A:厂商购买新的厂房和设备的支出
B:居民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C:厂商产品存货的增加
D:居民购买股票的支出
答案: 【居民购买股票的支出

3、 问题:在国民收入核算账户中,计人GDP的政府支出是指( )
选项:
A:政府购买物品的支出
B: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C: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的转移支付之和
D:政府工作人员的薪金和政府转移支付
答案: 【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4、 问题:已知某一经济中的消费额为6亿元,投资额为1亿元,间接税为1亿元,政府用于物品和劳务的支出额为1.5亿元,出口额为2亿元,进口额为1.8亿元,则( )
选项:
A:NDP=8.7亿元
B:GNP=7.7亿元
C:GNP=8.7亿元
D:NDP=5亿元
答案: 【GNP=8.7亿元

5、 问题:所谓净出口是指( )
选项:
A:出口减进121
B:进口减出口
C:出口加进121
D:GNP减出口
答案: 【出口减进121

6、 问题: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衡量,GNP等于( )
选项:
A:消费+投资
B: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C: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D:消费+投资+净出口
答案: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7、 问题:下列各项中,能够计入GDP的有( )
选项:
A: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务折合成的收入
B:出售股票的收入
C:拍卖毕加索作品的收入
D:为他人提供服务所得收入
答案: 【为他人提供服务所得收入

8、 问题:按最终使用者类型,将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加总起来计算NDP的方法是( )
选项:
A:支出法
B:收入法
C:生产法
D:增加价值法
答案: 【支出法

9、 问题:用收入法计算的NDP等于( )
选项:
A: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B:工资+利息+地租+利润+间接税
C:工资+利息+中间产品成本+间接税+利润
D:厂商收入一中间产品成本
答案: 【工资+利息+地租+利润+间接税

10、 问题:下列哪一项不是公司间接税?( )
选项:
A:销售税
B:公司所得税
C:货物税
D:公司财产税
答案: 【公司所得税

【作业】第二单元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单元作业

1、 问题:什么是乘数原理?乘数原理发挥作用的假设前提是什么?
评分规则: 【 (1)乘数原理的含义乘数原理(multiplier principle)指自发总支出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如果是自发总支出中投资的增加,则乘数是投资乘数;如果是自发总支出中政府支出的增加,则乘数是政府支出乘数;等等。乘数原理说明了各种支出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因为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所以,对某一部门的需求(支出)的增加,不仅会使该部门的生产和收入相应增加,而且还会引起其他部门的生产、收入和支出的增加,从而使国民收入增加量数倍于最初增加的支出。设对第一部门最初增加的需求(支出)为,由这种支出引起的收入的增量为。设所有各部门的边际消费倾向为C,则由第一部门增加的收入会使消费需求增加C·,由此引起第二部门的收入增加C·。第二部门增加的收入中又要消费C2·,于是,又使第三部门的收入增加C2·。第三部门由此增加的消费需求C3·将使第四部门的收入增加C3·。这种由收入增加带动的消费需求增加逐轮连续下去,当整个经济再次到达均衡时,增加的总支出(ΔAE)与国民收入(ΔY)则为:。因为,01;而且,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C)。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越大;边际消费倾向越小,乘数越小。乘数的概念最初由俄国经济学家图干·巴拉诺夫斯基提出。以后又为英国经济学家卡恩用来解释投资增加与就业增加的关系。凯恩斯在《通论》中把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联系起来,说明总支出变动与国民收入变动的关系。所以,乘数原理在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后,美国经济学家汉森和萨缪尔森把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结合起来,解释经济周期的原因。(2)乘数原理发挥作用的假设前提前提假设:①社会中存在闲置资源。②投资和储蓄的决定相互独立。③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内容:假如一国增加(或减小)一笔投资[以表示],那么由此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量(或减小量)[以△表示]是这笔投资的若干倍,即△=,其中称为投资乘数。其原因是,各经济部门是相互关联的,某一部门的一笔投资不仅会增加本部门的收入,而且会在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中引起连锁反应,从而增加这些部门的投资与收入。

本门课程剩余章节答案为付费内容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支付后可长期查看
有疑问请添加客服QQ 2356025045反馈
如遇卡顿看不了请换个浏览器即可打开
请看清楚了再购买哦,电子资源购买后不支持退款哦
请输入手机号或商家订单号
打不开请联系客服QQ 2356025045 商家订单号在哪里?点此了解

商家订单号查看步骤

打开支付宝
方法一:我的 > 账单 > 账单详情 > 更多>复制商家订单号
方法二:我的 > 账单 >搜索关键字【网课小帮手】
> 账单详情 > 更多>复制商家订单号
方法三:联系客服QQ 2356025045
微信支付
我 > 支付 > 钱包 > 账单 > 账单详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