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新闻采访与写作(河北传媒学院) 最新满分章节测试答案
- 第六章 消息写作(下) 第六章 消息写作(下)单元测试
- 第一章 发现、辨别新闻 第一章 发现、辨别新闻单元测试
- 第三章 采访提问技巧(上) 第三章 采访提问技巧(上)单元测试
- 第三章 采访提问技巧(下) 第三章 采访提问技巧(下)单元测试
- 第四章 采访实施运作中的其他技巧 第四章 采访实施运作中的其他技巧单元测试
- 第五章 特殊类型采访 第五章 特殊类型采访单元测试
- 第六章 消息写作(上) 第六章 消息写作(上)单元测试
- 第二章 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第二章 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单元测试
- 第七章 通讯及深度报道写作 第七章 通讯及深度报道写作单元测试
- 第八章 新媒体写作 第八章 新媒体写作单元测试
- 【作业】第二章 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18级播音专业16、19班作业
- 【作业】第四章 采访实施运作中的其他技巧 18级16.19班作业
- 【作业】第六章 消息写作(下) 18级19班作业第九周
- 【作业】第六章 消息写作(下) 18级19班、16班作业第十周
本答案对应课程为:点我自动跳转查看
本课程起止时间为:2020-02-29到2020-06-12
本篇答案更新状态:已完结
第六章 消息写作(下) 第六章 消息写作(下)单元测试
1、 问题:以下关于消息主体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选项:
A:消息主体是由导语引出的或者说是导语之后新闻事实的展开部分
B:消息主体通常要回答导语提出的问题或进一步给出结论,进而阐明并深化主题
C:消息主体又被称之为消息主干或者消息躯干
D:消息主体是对新闻事实的核心概括
答案: 【消息主体是对新闻事实的核心概括】
2、 问题:以下关于消息主体写作的论述,错误的是
选项:
A:消息主体写作要围绕主题来取舍材料
B:消息主体写作应采用单纯叙述手法,以达成简洁叙事的效果
C:消息主体要补足新闻要素,使新闻事实表达更加完整
D:消息主体是消息内容的具体呈现,为读者提供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及影响
答案: 【消息主体写作应采用单纯叙述手法,以达成简洁叙事的效果】
3、 问题:常见的消息结尾方式包括
选项:
A:总结式结尾、提醒式结尾、预见式结尾、背景式结尾、反问式结尾
B:概括式结尾、评论式结尾、悬念式结尾、自然式结尾、背景式结尾
C:评论式结尾、提问式结尾、警告式结尾、呼吁式结尾、自然式结尾
D:总结式结尾、希望式结尾、悬念式结尾、反问式结尾、背景式结尾
答案: 【总结式结尾、提醒式结尾、预见式结尾、背景式结尾、反问式结尾】
4、 问题:消息结尾撰写应该注意的问题不包括
选项:
A:选择典型材料,结尾要有韵味
B:要注意首尾配合、互相照应
C:结尾要简洁明快、画龙点睛
D:结尾要直接评论,立场鲜明
答案: 【结尾要直接评论,立场鲜明】
5、 问题:11月18日下午,澳大利亚海岸警卫队在昆士兰州发现了一艘名为“卡兹2号”的游艇漂浮在海面上,发动机、电脑等处于运行状态,但船上空无一人。经过几天的搜救,警方初步排除了犯罪可能,认为这3人可能已于6天前在航行途中落入海中。…… 此事一出,澳大利亚媒体便将这次事件与“玛丽·塞莱斯特”号事件相提并论。1872年,“玛丽·塞莱斯特”号被发现漂浮在大西洋上,船上10名船员不见踪影,而且此后一直没有出现,“玛丽·塞莱斯特”号因此被认为是航海史上最神秘的“幽灵船”之一。以上消息的结尾方式属于
选项:
A:总结式结尾
B:背景式结尾
C:提醒式结尾
D:预见式结尾
答案: 【背景式结尾】
6、 问题:以下关于新闻背景的叙述,错误的是
选项:
A:新闻背景是与新闻事实相关的历史状况、社会环境、政治缘由、地理特征、科学知识等附属性材料
B:适当加入新闻背景材料可以使新闻事实意义鲜明、主题凸显
C:新闻背景可分为对比性背景材料、衬托性背景材料、注释性背景材料三类
D:运用新闻背景材料,可以针对新闻事实进行说明、解释,令新闻通俗易懂
答案: 【新闻背景可分为对比性背景材料、衬托性背景材料、注释性背景材料三类】
7、 问题:新闻背景材料在报道中具有的作用,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选项:
A:背景材料可以起到补充情况、介绍知识,增添新闻的知识性、趣味性的作用
B:以背景材料代替新闻事实叙述,使报道显得更加立体
C:运用背景材料可以揭示新闻事实的意义,唤起社会关注
D:运用背景材料进行对比衬托,可以解释和深化新闻主题
答案: 【以背景材料代替新闻事实叙述,使报道显得更加立体】
8、 问题:一篇题为《莫斯科出现一日三雪三晴现象》的消息中,主体新闻事实是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突然遭遇倒春寒的袭击,出现一天之内三次下雪三次转晴的奇景。消息中加入了这样一段新闻背景材料:“一般来说,每年的这个时候,莫斯科的天气都已经不太冷了。去冬今春,莫斯科气候更是异常温暖。往年4月初,几十厘米厚的积雪还未开始融化,而今年2月底积雪就消融殆尽。最近这几天,莫斯科白天的最高气温都在10度以上,加上日光强烈,一些人甚至还提前换上了夏装。”这条新闻中的背景材料属于
选项:
A:对比性背景材料
B:说明性背景材料
C:解释性背景材料
D:注释性背景材料
答案: 【对比性背景材料】
9、 问题:倒金字塔结构的优势不包括
选项:
A:可以帮助媒体快速发布新闻,尽快收获受众反馈
B:可以帮助记者快速写作,不为结构苦思
C:可以帮助编辑在不影响全文的情况下快速完成对稿件的编辑
D:可以帮助读者快速阅读,无须从头读到尾
答案: 【可以帮助媒体快速发布新闻,尽快收获受众反馈】
第一章 发现、辨别新闻 第一章 发现、辨别新闻单元测试
1、 问题:从国家和政府的文件、决议、指示、行动和领导人讲话这一来源渠道获取的新闻线索,可以制作的新闻属于
选项:
A:时政新闻
B:政策解读型新闻
C:政府与领导人新闻
D:时政类新闻、解读型新闻、社会问题报道等
答案: 【时政类新闻、解读型新闻、社会问题报道等】
2、 问题:在国家教委主办的贫困学生扶助会上,记者发现一位特殊的身上带满了大学校徽的老人,这些校徽来自于老人所救助的贫困学生,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报道,这一线索属于
选项:
A:会议程序之外的公众兴趣点
B:会议中与民众密切相关的重要内容
C:会议各方面的差异之处
D:会议的基本情况
答案: 【会议程序之外的公众兴趣点】
3、 问题:从其他媒体获取的线索,以下各项,哪一条属于记者对线索的有效运用?
选项:
A:对该报道进行直接转载
B:对该报道进行一定的文字加工,再予以刊载
C:进行实地采访,对原报道有所突破,或创新、深入,或纠错、纠偏
D:在网络上搜集和该报道相关的信息,重新撰写稿件
答案: 【进行实地采访,对原报道有所突破,或创新、深入,或纠错、纠偏】
4、 问题:以下关于新闻价值的表述,哪一条是正确的?
选项:
A:时效性较弱的事实,没有新闻价值
B: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信息,会打破地域限制,具有接近性新闻价值
C:显著性指新闻事实震动人心、能够在较大范围内产生重大影响
D:时新性指的就是新闻具有时效性
答案: 【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信息,会打破地域限制,具有接近性新闻价值】
5、 问题:普京开车送病重男孩坐直升机这一事实所具备的最明显新闻价值是
选项:
A:重要性
B:显著性
C:接近性
D:新鲜性
答案: 【显著性】
6、 问题:以下关于新闻线索特点的论述,只有一条是全部准确的,这一条是
选项:
A:新闻线索较为具体,它是指向事实的一种信号
B:新闻线索不等于事实,但它可以反映事实的本质
C:新闻线索的作用是提供采访方向,它是新近发生或即将发生的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简明信息和信号
D:新闻线索只是一种信号,它是事实的表象或假象
答案: 【新闻线索的作用是提供采访方向,它是新近发生或即将发生的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简明信息和信号】
7、 问题:新闻媒体向线索提供者支付一定费用,这属于
选项:
A:有偿新闻
B:有奖征集新闻线索,是媒体市场化进程中的一种正当表现
C:社会举报及群众反映线索的收益回报
D:记者对其组建的信息网络的费用支付
答案: 【有奖征集新闻线索,是媒体市场化进程中的一种正当表现】
8、 问题:构成新闻价值的要素有
选项:
A:异常性、冲突性、矛盾性
B:新的信息、新的事实、普遍兴趣
C:重要性、显著性、时新性、接近性、趣味性
D:思想性、指导性、文学性、影响力
答案: 【重要性、显著性、时新性、接近性、趣味性】
第三章 采访提问技巧(上) 第三章 采访提问技巧(上)单元测试
1、 问题:以下关于激问法的论述里,正确的表述是
选项:
A:在采访中,应尽可能多地使用激问法,以获取更丰富的信息
B:采用激问法提问时,应尽量引用非特指他人的话
C:在采访对象不大配合或拒不作答的情况之下,只能采用激问法来完成访问
D:激问刺激的力度无需刻意控制
答案: 【采用激问法提问时,应尽量引用非特指他人的话】
2、 问题:以下以激问法提出的问题,哪一个提问形式不够合理
选项:
A:社会上有人议论:认为您收购了60多家国有企业来壮大自己的企业规模,因此,他们将您称之为侵吞国有资产的大鳄,对于这种评价,您怎么看?
B:网络上有人叫您学术超男,认为您到处上电视,不务正业,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您怎么回应这些评论?
C:你拿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些过去压根儿没有的词套用在历史人物身上,你觉得这合适吗?
D:有一种意见说您参与了过多的商业炒作,把自己运作成了网红,您认为呢?
答案: 【你拿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些过去压根儿没有的词套用在历史人物身上,你觉得这合适吗?】
3、 问题:法拉奇曾向邓小平提问:“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是否会永远保持下去?”这一问题属于哪种提问方法
选项:
A:刺激性提问
B:拆解式侧问
C:铺垫式侧问
D:包装式侧问
答案: 【包装式侧问】
4、 问题:侧问法可以分为
选项:
A:解释性侧问、转折式侧问两类
B:迂回式侧问、修饰式侧问两类
C:拆解式侧问、铺垫式侧问、包装式侧问三类
D:争议式侧问、点睛式侧问两类
答案: 【拆解式侧问、铺垫式侧问、包装式侧问三类】
5、 问题:以下关于侧问法的论述中,错误的表述是
选项:
A:侧问法可以应用于正面提问对方回答不清或不愿回答之时,这两种情况下记者可以使用同一类侧问方法进行提问
B:铺垫式侧问也被称之为“漂近法”,即先提出若干过渡性问题,然后逐渐漂近敏感问题
C:侧问法也叫迂回提问法,它的应用范围比激问法更为广泛
D:最典型也是最巧妙的包装式侧问是用具有象征意义的小事实包裹较为重要、敏感的大话题
答案: 【侧问法可以应用于正面提问对方回答不清或不愿回答之时,这两种情况下记者可以使用同一类侧问方法进行提问】
6、 问题:以下关于设问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选项: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支付后可长期查看
有疑问请添加客服QQ 2356025045反馈
如遇卡顿看不了请换个浏览器即可打开
请看清楚了再购买哦,电子资源购买后不支持退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