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答案对应课程为:点我自动跳转查看
本课程起止时间为:2020-03-16到2021-01-01
本篇答案更新状态:已完结

第二章 美与旅游景观鉴赏 单元测验

1、 问题:“泰山雄,黄山奇,华山险,峨眉秀,青城幽”就是比喻美的()。
选项:
A:独特性
B:形象性
C:形式性
D:艺术性
答案: 【形象性

2、 问题:“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对自然景物的流连忘返,这是因为自然美的()所致。
选项:
A:感染性
B:外化性
C:和谐性
D:主观性
答案: 【感染性

3、 问题:被梁思成认为在美学上体现了“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的有机结合的建筑是()。
选项:
A:颐和园长廊
B:北京故宫太和殿广场
C:北京城墙
D:中国万里长城
答案: 【颐和园长廊

4、 问题:中国古代被认为是天仙华服的一些服饰、装扮,在现代看来却不认为有多美,这体现了()的特性。
选项:
A:社会美
B:艺术美
C:自然美
D:变化美
答案: 【社会美

5、 问题:艺术美的特点和价值不包括()。
选项:
A:典型性
B:理想性
C:普遍性
D:功利性
答案: 【功利性

6、 问题:()是人在对自然事物的审美活动中所感到的美。
选项:
A:自然美
B:艺术美
C:社会美
D:形式美
答案: 【社会美

7、 问题:面对着风光绮丽的自然景观或优秀感人的艺术作品展开的景观鉴赏想象是()。
选项:
A:过渡性想像
B:艺术性想像
C:创造性想象
D:知觉性想象
答案: 【知觉性想象

8、 问题: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将自己的悠然自得的心境交融在景色之中。体现了旅游景观鉴赏的方法原理中的()。
选项:
A:动态鉴赏
B:静态鉴赏
C:移情鉴赏
D:鉴赏距离
答案: 【移情鉴赏

9、 问题:东方人陡然站在西方的环境中,或是西方人陡然站在东方的环境中,都觉得面前的事物光怪陆离,别有一种美妙的风味。体现了鉴赏距离中的()。
选项:
A:视觉距离
B:心理距离
C:文化距离
D:空间距离
答案: 【心理距离

10、 问题:涉足谷底,应以水景为主要鉴赏对象,可坐以聆听清流徐徐的溪流;登临峰顶,应以松景为主要鉴赏对象,闻松涛呼啸,观夕阳晚照。体现了()的旅游景观鉴赏方法。
选项:
A:重点鉴赏
B:鉴赏节奏
C:鉴赏位置
D:鉴赏时机
答案: 【重点鉴赏

11、 问题:美的主要特征主要有()。
选项:
A:客观性
B:社会性
C:形象性
D:主观性
E:感染性
F:创造性
答案: 【客观性;
社会性;
形象性;
感染性;
创造性

12、 问题:社会美的特点包括()。
选项:
A:与社会实践的直接联系
B:与社会功利性相密切联系
C:与社会历史条件密切相关
D:一直维持不变
答案: 【与社会实践的直接联系;
与社会功利性相密切联系;
与社会历史条件密切相关

13、 问题:景观鉴赏想象包括()。
选项:
A:知觉性想象
B:艺术性想像
C:创造性想象
D:过渡性想像
答案: 【知觉性想象;
创造性想象

14、 问题:旅游景观鉴赏的方法原理包括()。
选项:
A:动态与静态
B:移情与距离
C:等待与行动
D:节奏与重点
答案: 【动态与静态;
移情与距离;
节奏与重点

15、 问题:鉴赏以下哪些景观时,需要用把握好鉴赏时机。
选项:
A:苏堤春晓
B:三潭印月
C:黄山云海
D:衡山日出
答案: 【苏堤春晓;
三潭印月;
黄山云海;
衡山日出

16、 问题:原汁原味的自然美同样也具有社会性。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7、 问题:美是主观存在的,为人的意志所改变。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8、 问题:在中世纪的绘画中,圣母像都戴有大大小小的光环,没有动态,没有太多的表情,显得很威严。而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栩栩 如生、和蔼可亲、年轻貌美的圣母像。这体现了鉴赏的差异性。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9、 问题:在旅游景观鉴赏活动中,对景观的命名只要比较贴切,或者说景观命名只要与景观的空间形象趋于吻合,就会激发观赏者的景观鉴赏想象。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20、 问题:“动态鉴赏”作为旅游景观鉴赏活动中广泛应用的方法之一,是指游人对移动的景物进行鉴赏。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21、 问题:一般说来,旅游景观鉴赏活动既离不开动态鉴赏,也离不开静态鉴赏。相比之下,前者是种选择性极强的鉴赏方法。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第三章 地文景观审美鉴赏 第三章单元测验

1、 问题:自然景观观赏价值的核心基础是自然景观美表现出的什么?
选项:
A:形式美
B:自然美
C:精神美
D:艺术美
答案: 【形式美

2、 问题:自然景观审美是人审美活动的重要形式和方式,在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既依据自身个体价值观念和价值来判断和完善自己的 ,同时也依据社会群体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判断来修正群体的 。
选项:

本门课程剩余章节答案为付费内容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支付后可长期查看
有疑问请添加客服QQ 2356025045反馈
如遇卡顿看不了请换个浏览器即可打开
请看清楚了再购买哦,电子资源购买后不支持退款哦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