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法理学(康兰平)(合肥工业大学) 最新满分章节测试答案

2025年5月8日 分类:免费网课答案 作者:网课帮手

本答案对应课程为:点我自动跳转查看
本课程起止时间为:2020-10-23到2021-01-15
本篇答案更新状态:已完结

第一章 法学基本理论 法学基本理论测试

1、 问题:法律规范在成文法中由()体现出来。  
选项:
A:A.法律条文 
B: B.法律概念 
C: C.法律原则 
D: D.法律规则
答案: 【A.法律条文 

2、 问题:关于法学的性质,下列正确的是:( )
选项:
A:法学是实证科学
B:法学是形式科学
C:法学是人文科学
D:法学是社会科学
答案: 【法学是实证科学;
法学是形式科学;
法学是人文科学;
法学是社会科学

3、 问题:法学产生必须具备的前提是法律的产生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4、 问题:皋陶在我国古代的任务是判决诉讼。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5、 问题:宪法法、行政法、刑法都属于公法。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6、 问题:“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既是道德界限,也是法律所设置的行为底线。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7、 问题:法的强制作用的本质含义是“法即是刑”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作业】第一章 法学基本理论 第一章 单元作业

1、 问题: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评分规则: 【 一、社会法治理念的基本含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指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法治理念。(5分)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主要内容有5点:(每答对1点得一分,共5分)1.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2.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3.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4.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5.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保障。
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4方面:(答对1点得2分,2点得3分,3点得4分,4点得5分,共5分)1.有利于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的正确政治方向。2.有利于倡导崇尚法律的社会风尚。3.有利于形成遵从法律的社会秩序。4.有利于形成维护法治的社会环境。

第三章 中国社会主义法律实施 第三章 单元测验

1、 问题:2017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典》颁布( )。
选项:
A:10周年
B:15周年
C:20周年
D:25周年
答案: 【20周年

2、 问题:“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这一条文体现了( )
选项:
A:罪刑法定原则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C:罪刑相适应原则
D:类推原则
答案: 【罪刑法定原则

3、 问题:关于刑事责任能力的认定,正确的选项是( )
选项:
A:甲先天双目失明,在大学读书期间因琐事致室友重伤。甲具有限定刑事责任能力。
B:乙17岁,长期组织数名聋哑人在公共场所扒窃。乙属于相对有刑事责任能力。
C:丙服用安眠药陷入熟睡,致同床的婴儿被压迫窒息死亡。丙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D:丁大醉后步行回家,嫌他人小汽车挡路,将车砸坏,事后毫无记忆。丁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答案: 【丁大醉后步行回家,嫌他人小汽车挡路,将车砸坏,事后毫无记忆。丁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4、 问题:关于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比较,正确的选项是( )
选项:
A:正当防卫中的不法“侵害”的范围,与紧急避险中的“危险”相同。
B:对正当防卫中不法侵害是否“正在进行”的认定,与紧急避险中危险是否“正在发生”的认定相同。
C:对正当防卫中防卫行为“必要限度”的认定,与紧急避险中避险行为“必要限度”的认定相同。
D: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都必须针对违法行为才能实施。
答案: 【对正当防卫中不法侵害是否“正在进行”的认定,与紧急避险中危险是否“正在发生”的认定相同。

5、 问题:关于罪刑相适应的说法,正确的有( )
选项:
A: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法不溯及既往。
B: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事立法制定合理的刑罚体系。
C: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与犯罪性质、犯罪情节和罪犯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
D: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在行刑中合理地运用减刑、假释等制度。
答案: 【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事立法制定合理的刑罚体系。;
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与犯罪性质、犯罪情节和罪犯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
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在行刑中合理地运用减刑、假释等制度。

6、 问题:犯罪的本质特征是( )
选项:
A: 犯罪是应受到刑罚惩罚的行为,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B: 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
C: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D:犯罪是触犯法律的行为,具有违法性。
答案: 【 犯罪是应受到刑罚惩罚的行为,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
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7、 问题:下列行为中,不属于刑法意义上的危害行为的是( )
选项:
A:人在睡梦中的举动
B:人在精神错乱状态下的举动
C:人在不可抗力作用下的举动
D:人在身体受到强制下的行为
答案: 【人在睡梦中的举动;
人在精神错乱状态下的举动;
人在不可抗力作用下的举动;
人在身体受到强制下的行为

8、 问题: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区别是( )
选项:
A:主要是意志因素不同。直接故意是“希望”结果发生;间接故意是“放任”危害结果发生。
B:主要是意志因素不同。直接故意是“放任”结果发生;间接故事是“轻信能够避免”危害结果发生。
C: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均认识到危害结果必然发生。
D:认识因素有所不同。直接故意的“明知”,包括认识到结果“必然”发生,也包括认识到结果“可能”发生;而间接故意通常只认识到结果“可能”发生。
答案: 【主要是意志因素不同。直接故意是“希望”结果发生;间接故意是“放任”危害结果发生。;
认识因素有所不同。直接故意的“明知”,包括认识到结果“必然”发生,也包括认识到结果“可能”发生;而间接故意通常只认识到结果“可能”发生。

9、 问题: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包括( )
选项:
A: 针对不法的侵害行为而实施。
B:不法侵害行为必须是在进行中。
C:不得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伤害。
D: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人进行防卫。
答案: 【 针对不法的侵害行为而实施。;
不法侵害行为必须是在进行中。;
不得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伤害。;
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人进行防卫。

10、 问题:关于故意犯罪形态的认定,正确的选项是( )
选项:
A:甲绑架幼女乙后,向其父勒索财物。乙父佯装不管乙安危,甲只好将乙送回。甲虽未能成功勒索财物,但仍成立绑架罪既遂。
B:甲抢夺乙价值1万元项链时,乙紧抓不放,甲只抢得半条项链。甲逃走60余米后,觉得半条项链无用而扔掉。甲的行为未得逞,成立抢夺罪未遂。
C:乙欲盗汽车,向甲借得盗车钥匙。乙盗车时发现该钥匙不管用,遂用其他工具盗得汽车。乙属于盗窃罪既遂。
D:甲在珠宝柜台偷拿一枚钻戒后迅速逃离,慌乱中在商场内摔倒。保安扶起甲后发现其盗窃行为并将其控制。甲未能离开商场,属于盗窃罪未遂。
答案: 【甲绑架幼女乙后,向其父勒索财物。乙父佯装不管乙安危,甲只好将乙送回。甲虽未能成功勒索财物,但仍成立绑架罪既遂。;
乙欲盗汽车,向甲借得盗车钥匙。乙盗车时发现该钥匙不管用,遂用其他工具盗得汽车。乙属于盗窃罪既遂。

第二章 法的效力-以宪法为例 第二章 单元测验

1、 问题:宪法与一般性法律最明显的区别是:( )
选项:
A:宪法的根本性
B:宪法的强制性
C:宪法的易变性
D:宪法的规范性
答案: 【宪法的根本性

2、 问题:我国宪法的“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的理论基础是:( )
选项:
A: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B: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C:波丹的主权学说
D:君权神授论
答案: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3、 问题: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 )
选项:
A:工农阶级专政
B:工农联盟
C:无产阶级专政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答案: 【无产阶级专政

4、 问题: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
选项:
A:代表团制
B:内阁制
C:总统制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 问题: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确立了我国公民首要的基本权利是:( )
选项:
A:公民权
B:人民主权
C:平等权
D:人权
答案: 【平等权

6、 问题:公民对于政治和社会的各种问题通过语言形式表达其思想和见解的自由是:( )
选项:
A:思想自由
B:言论自由
C:出版自由
D:意识自由
答案: 【言论自由

7、 问题:宗教信仰自由属于:( )

本门课程剩余章节答案为付费内容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支付后可长期查看
有疑问请添加客服QQ 2356025045反馈
如遇卡顿看不了请换个浏览器即可打开
请看清楚了再购买哦,电子资源购买后不支持退款哦
请输入手机号或商家订单号
打不开请联系客服QQ 2356025045 商家订单号在哪里?点此了解

商家订单号查看步骤

打开支付宝
方法一:我的 > 账单 > 账单详情 > 更多>复制商家订单号
方法二:我的 > 账单 >搜索关键字【网课小帮手】
> 账单详情 > 更多>复制商家订单号
方法三:联系客服QQ 2356025045
微信支付
我 > 支付 > 钱包 > 账单 > 账单详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