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答案对应课程为:点我自动跳转查看
本课程起止时间为:2020-10-09到2020-10-31
本篇答案更新状态:已完结

第一章、环境资源与环境问题 环境、资源和生态系统测试题

1、 问题:“人类环境”这个概念是在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被提出的,它是指以()为中心、为主体的外部世界。
选项:
A:人类
B:生物
C:生态系统
D:生物和非生命物质
答案: 【人类

2、 问题:依据组成环境的物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环境可分为()
选项:
A: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
B: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
C:天然环境与人为环境
D:室内环境,村镇环境,城市环境
答案: 【天然环境与人为环境

3、 问题:2009年9月, 美国甲公司与广东乙公司签订一份废塑料碎片委托加工协议, 双方约定加工好的半成品由甲公司负责处理, 从 2009 年 9 月到2010年1月, 甲公司共运进废塑料碎片500吨。但双方并未按照原协议加工成半成品后由甲公司处理, 而是达成了由乙公司购进废塑料碎片的补充协议, 委托加工合同实质成了购销合同关系,倾倒洋垃圾之实开始浮出水面。这种倾倒洋垃圾的行为对我国环境造成的破坏属于 ( )
选项:
A:开发性损害
B:生态破坏
C:环境破坏
D:工业“三废”污染
答案: 【工业“三废”污染

4、 问题:环境科学主要研究 ( )
选项:
A:第一类环境问题
B:科学技术问题
C:环境与资源问题
D:第二类环境问题
答案: 【第二类环境问题

5、 问题: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中,表述正确的是()
选项:
A:人类是环境的产物
B:人类能够主动的适应和改造环境。
C: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人类可以逐渐摆脱环境的限制和制约
D:人类与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答案: 【人类是环境的产物;
人类能够主动的适应和改造环境。;
人类与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6、 问题:当前, 大气污染范围越来越大, 出现了全球性的并直接影响整个生物圈的某些机制和平衡的三大问题是 ( )
选项:
A:酸雨
B:沙尘暴
C:温室效应
D:臭氧层破坏
答案: 【酸雨;
温室效应;
臭氧层破坏

7、 问题:《环境保护法》列举的法律保护的范围有( )
选项:
A:城市与乡村
B:矿藏
C:自然保护区
D:人文遗迹
答案: 【城市与乡村;
矿藏;
自然保护区;
人文遗迹

8、 问题:下列构成人为环境的环境要素有()
选项:
A:万里长城
B:太平洋
C:长江
D:圆明园遗址
答案: 【万里长城;
圆明园遗址

9、 问题:生态系统在概念上的出发点是以整个地球上的生物及其环境等客观存在为中心,而不是以人类为中心的。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0、 问题:环境科学最早是由美国科学家于1954年提出来的, 当时仅限于研究宇宙飞船中的人工环境问题。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1、 问题:人为环境问题分为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两种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2、 问题:按照环境的功能进行划分,环境可以分为天然环境与人为环境。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作业】第一章、环境资源与环境问题 环境、自然资源、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区别(200字)

1、 问题:环境、自然资源、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区别(200字)
评分规则: 【 环境、自然资源、生态系统概念论述每个2分三者关系,共4分

【作业】第二章、环境法概述 试述环境法的定义及调整对象

1、 问题:试述环境法的定义及调整对象
评分规则: 【 定义4分调整对象6分

第二章、环境法概述 环境法测试

1、 问题:现代环境法的基本价值取向是()
选项:
A:环境安全
B:环境效益
C:环境公平
D:可持续发展
答案: 【可持续发展

2、 问题:环境保护法的直接目标是()
选项:
A:保障公共安全
B: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C: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D: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答案: 【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3、 问题: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 ( )
选项:
A:殷商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 【殷商

4、 问题:关于环境法的性质, 表述正确的是 ( )
选项:
A:技术性
B:阶级性
C:公益性
D:阶级性和公益性的统一
答案: 【阶级性和公益性的统一

5、 问题:环境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调整有关环境资源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选项:
A:开发
B:利用
C:保护
D:治理
答案: 【开发;
利用;
保护;
治理

6、 问题:环境法的调整机制是一种综合性的调整机制,下列属于环境法三大调整机制的是 ( )
选项:
A:技术机制
B:行政机制
C:市场机制
D:社会机制
答案: 【行政机制;
市场机制;
社会机制

7、 问题:环境资源法的调整对象是 ( )
选项:
A:人与物的关系
B:人与社会的关系
C:人与自然的关系
D:与环境资源有关的人与人的关系
答案: 【人与自然的关系;
与环境资源有关的人与人的关系

8、 问题:生态中心主义的两项最高准则是 ( )
选项:
A:自我实现
B:生态中心平等主义
C:个人主义
D:利他主义
答案: 【自我实现;
生态中心平等主义

9、 问题:自然科学规律不是环境法调整的依据。

本门课程剩余章节答案为付费内容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支付后可长期查看
有疑问请添加客服QQ 2356025045反馈
如遇卡顿看不了请换个浏览器即可打开
请看清楚了再购买哦,电子资源购买后不支持退款哦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