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答案对应课程为:点我自动跳转查看
本课程起止时间为:2022-04-19到2022-06-30

【作业】第一章 绪论 关于金属中毒

1、 问题:你生活中遇到过金属中毒的事件吗?或者在电影电视里见过?来来来,谈谈你的所遇所见。并总结一下金属中毒的共同症状,举例说明一些金属的特有症状
评分规则: 【 仔细看题,逐一回答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测试

1、 问题:在我国日常职业监测工作中,应尽量选用                    方法
选项:
A:国外权威机构的分析方法
B:卫生部推荐方法 
C:文献中查到的方法
D:实验室进行方法灵敏度、准确度等考察过的方法
答案: 【卫生部推荐方法 

2、 问题:高效液相色谱进样液的溶剂介质的截止波长
选项:
A:必须等于测定波长
B:不能小于测定波长 
C:不能大于测定波长  
D:与测定波长必须相差至少100nm
答案: 【不能大于测定波长  

3、 问题:生物材料检验中,检测方法灵敏度要求检出限应小于
选项:
A:BEL
B:0.5 BEL
C:0.1BEL
D:0.2BEL
答案: 【0.1BEL

4、 问题:在有机毒物分析中,呼出气监测仅限于
选项:
A:接触量少的毒物 
B:挥发性物质
C:尿毒症患者
D:BEL低的毒物
答案: 【挥发性物质

5、 问题:尿样采集后,肌酐在            范围外的尿样要弃去。
选项:
A:小于0.3g/L 
B:大于3.0 g/L
C:大于3.0 g/L
D:0.3g/ L-3.0 g/L
答案: 【0.3g/ L-3.0 g/L

6、 问题:         是确定采样时间的基础
选项:
A:样品的性质
B:待测物的半衰期
C:被采样人的身体状况 
D:样品的保存条件 
答案: 【待测物的半衰期

7、 问题:下面关于生物接触限值正确的是 
选项:
A:用来判断是否中毒
B:是用来评价有害效应的毒性指标
C:职业卫生实践中评价潜在健康危害
D:制定了BEI的物质表示必须进行生物监测
答案: 【职业卫生实践中评价潜在健康危害

8、 问题:血浆是指   
选项:
A:血液不加抗凝剂分离出的上层淡黄色清液
B:不含纤维蛋白原的血液 
C:加抗凝剂后分离出的上层淡黄色透明液体
D:加抗凝剂后分离出的下层淡黄色透明液体
答案: 【加抗凝剂后分离出的上层淡黄色透明液体

9、 问题:尿样测定结果需要采用肌酐/比重进行校正,原因是  
选项:
A:抵消个体饮水量和排尿量等的影响
B:检测样液解冻后是否混匀
C:校正尿样腐败变质带来的影响
D:A. 校正样品保存过程中空气中水分进入样品带来的稀释效应
答案: 【抵消个体饮水量和排尿量等的影响

10、 问题:下列什么样品中毒物的含量可以反映毒物长期接触情况 
选项:
A:尿样
B:血液
C:呼出气
D:毛发
答案: 【毛发

11、 问题:萃取溶剂的选择首要考虑对待测物的溶解性,其次需考虑
选项:
A:溶剂的毒性
B:溶剂的黏度
C:溶剂的气味
D:溶剂的挥发性
答案: 【溶剂的毒性;
溶剂的黏度;
溶剂的挥发性

12、 问题:贮于低温冷冻的样品,取出后    
选项:
A: 自然解冻   
B:必须加热进行解冻,使得析出物溶解 
C:可放于4℃冰箱解冻,以防止待测物分解 
D:无需解冻,取出所需的量再行解冻测定
答案: 【 自然解冻   ;
可放于4℃冰箱解冻,以防止待测物分解 

13、 问题:当同一工作场所的一组劳动者生物材料样品某毒物标志物检测大多数超过BEI,说明了       
选项:
A:该工作场所对职工身体健康有伤害
B:该工作场所对职工身体健康有潜在危害
C:对该工作场所的职工采取措施减少接触 
D:应对BEI超标进行原因调查
答案: 【该工作场所对职工身体健康有潜在危害;
对该工作场所的职工采取措施减少接触 ;
应对BEI超标进行原因调查

14、 问题:下面正确的说法有     
选项:
A:采样时须防止样品污染
B:生物样品保存时必须加入防腐剂以防止样品腐败 
C:保存时既要考虑样品又要考虑待测物的稳定性
D:采集的样品量满足检测用量即可
答案: 【采样时须防止样品污染;
保存时既要考虑样品又要考虑待测物的稳定性

15、 问题:生物材料检验时,选择样品主要基于
选项:
A:样品中生物标志物的含量是否与环境水平以及健康效应有关
B:样品是否在任何条件下都稳定
C:采样是否方便和对人体无损害
D:样品量是否足够
答案: 【样品中生物标志物的含量是否与环境水平以及健康效应有关;
采样是否方便和对人体无损害;
样品量是否足够

16、 问题:毒物在人体内分布在人死后就不再有变化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7、 问题:毒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快慢仅与毒物的性质有关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8、 问题:部分外源性物质可与葡萄糖醛酸、硫酸、氨基酸(主要是甘氨酸、谷氨酰胺等)和谷胱甘肽等结合生成水溶性结合物而排除体外。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9、 问题:接触苯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时各项血液学检查指标为接触性生物标志物。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分析:【效应性生物标志物

20、 问题:环境监测和生物监测的结果往往具有相关性。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作业】第二章 金属毒物检测 金属作业

小提示:本节包含奇怪的同名章节内容

1、 问题:比较ESI电离源和APCI电离源的电离机制,说明为何APCI的基质效应往往比ESI更低
评分规则: 【 比较电离机制的差异
从电离机制中找出两者受基质效应的影响差异

2、 问题:总结书上讲过的基体改进剂并归纳其种类,以及简述各种基体改进剂的机理
评分规则: 【 归纳完整书上讲过的基体改进剂,若以表格形式答题,可以适当加分
将基体改进剂进行了分类
叙述了每种基体改进剂的机理

第二章 金属毒物检测 金属单元测验

1、 问题: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金属时,经常加入钯盐作为基底改进剂,其作用机理为
选项:

本门课程剩余章节答案为付费内容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支付后可长期查看
有疑问请添加客服QQ 2356025045反馈
如遇卡顿看不了请换个浏览器即可打开
请看清楚了再购买哦,电子资源购买后不支持退款哦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