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答案对应课程为:点我自动跳转查看
本课程起止时间为:2020-03-02到2020-07-20
本篇答案更新状态:已完结

第01周 科学与社会研究 单元测验

1、 问题:下列关于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有
选项:
A:社会现象可以做假设检验,但很难去做重复检验
B:自然现象的属性可以测量,而社会现象的属性不可以测量
C:社会现象同自然现象一样,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D:自然现象可以做重复检验
答案: 【自然现象的属性可以测量,而社会现象的属性不可以测量

2、 问题:汉弗莱斯关于“茶室”的研究违背了社会科学研究的哪项伦理原则?
选项:
A:知情同意
B:对参与者的身心及名声无害
C:诱导性问题
D:匿名与保密
答案: 【知情同意

3、 问题:以下哪些现象属于社会现象?
选项:
A:贫富差距
B:女性的平均预期寿命高于男性
C:邻居家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
D:父代的社会地位越高,子代的社会地位也越高
答案: 【贫富差距;
女性的平均预期寿命高于男性;
父代的社会地位越高,子代的社会地位也越高

4、 问题:请判断,下面列出的属性中,哪些属于社会现象的自然属性?
选项:
A:收入
B:年龄
C:性别
D:户籍
答案: 【年龄;
性别

5、 问题:社会现象是变化的,自然现象是不变的。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分析:【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都可以是变化的,区别在于,一般来说,社会现象的变化速率比自然现象要快。】

6、 问题:公理和定理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较少出现。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分析:【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由于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得出的结论通常是情境性的。】

7、 问题:与自然科学相比,社会科学的测量共识更难达成。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第02周 社会科学研究与理论 单元测验

1、 问题:有意义的理论假设必须具备以下哪种特征:
选项:
A:正确性
B:可证伪性
C:客观性
D:抽象性
答案: 【可证伪性

2、 问题:以下哪个不属于社会理论的基本要素:
选项:
A:概念
B:命题
C:变量
D:数据
E:假定
答案: 【数据

3、 问题:以下哪些对受教育程度的操作化是合适的?
选项:
A:最高学历
B:受教育年数
C:当年高中的升学率
D:大学毕业时的年龄
E:是否是高中毕业
答案: 【最高学历;
受教育年数;
是否是高中毕业

4、 问题:以下哪些陈述属于社会科学的理论命题?
选项:
A:父代的受教育程度影响子代的受教育程度
B: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应该和男性获得相同的薪酬回报
C:人生而自由平等
D:年龄与妇女支持自身解放的态度存在着负相关
E: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促进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答案: 【父代的受教育程度影响子代的受教育程度;
年龄与妇女支持自身解放的态度存在着负相关;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促进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5、 问题:好的实证研究一定要有新的理论观点。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分析:【新的理论观点并不是好的实证研究的必要条件,如在方法和使用数据上有创新也可以是好的实证研究。】

6、 问题:探索性的社会调查研究不需要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分析:【探索性的社会调查研究同样需要一定理论的指导。】

7、 问题:命题可以进行直接检验,而公理与定理则不可以进行检验。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分析:【命题可以进行直接检验,公理无需进行检验,但定理有些可以检验、有些不可。】

8、 问题:理论最基本的要素是概念,或者说是概念的另一种形态“变量”。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分析:【概念与变量是理论的最基本要素,变量其实是对概念的具体化,是概念在测量与分析模型中的一个表述。】

第03周 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的原理 单元测验

1、 问题:在简单实验设计中,对受试者所进行的前后测是对______的测量
选项:
A:自变量
B:因变量
C:调节变量
D:中介变量
答案: 【因变量

2、 问题:实验设计中的核心难题是
选项:
A:信度问题
B:效度问题
C:精确度问题
D:相关度问题
答案: 【效度问题

3、 问题:下表是在某中学的同一个班级中进行的一次教学实验结果,这16个学生被随机地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中(表中1代表实验组,0代表控制组),我们记录下了他们在实验开始之前与实验完成之后的两次考试成绩。假定考试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请问这个教学实验属于什么类型的实验设计?学生序号干预前测后测学生序号干预前测后测1175729180882098971017780308080111909540808012073755188951318890606668141879270929015076758045501618593
选项:
A:单组前后测设计
B:两组前后测实验设计
C:两组无前测实验设计
D:双盲实验设计
答案: 【两组前后测实验设计

4、 问题: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实验的内在效度:
选项:
A:测量工具
B:实验对象的流失
C:是否随机选择实验对象
D:是否随机将实验对象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
答案: 【测量工具;
实验对象的流失;
是否随机将实验对象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

5、 问题:【阅读材料】波波玩偶实验是美国心理学家阿尔波特·班杜拉于1961年进行的关于攻击性暴力行为研究的一个重要实验。他在1963年和1965年又对此专题继续进行深入研究。波波玩偶是与儿童体形接近的一种充气玩具。波波玩偶实验对于班杜拉研究观察学习、创建其社会学习理论起了关键作用。在该实验中,班杜拉选用儿童作为实验对象,因为通常儿童很少有社会条件反射。班杜拉试图使儿童分别受到成人榜样的攻击性行为与非攻击性行为的影响。然后将这些儿童置于没有成人榜样的新环境中,以观察他们是否模仿了成人榜样的攻击性行为与非攻击性行为。 班杜拉为这个实验制定了4个假设:(1)目击了攻击性成人榜样行为的儿童,将试图模仿或实施类似的攻击性行为,即使榜样不在现场。此外,他相信这些孩子的行为将会与那些目击了非攻击性成人榜样行为的儿童以及没有观察任何榜样的儿童大为不同。(2)榜样不在现场时,目击了非攻击性成人榜样行为的儿童所表现出来的攻击性行为,将不仅少于目击了攻击性成人榜样行为的儿童,而且少于没有观察任何榜样的儿童。(3)儿童将更乐于模仿同性榜样的行为,因为儿童通常更为认同同性的成人与家长。(4)由于攻击性行为更多地具有男性化的特征,男孩们将会更乐于展示攻击性行为,尤其是对于目击了富于攻击性的男性榜样的男孩。 在该实验中,班杜拉让斯坦福大学幼儿园年龄介于3-6岁之间的36名男孩和36名女孩观看一位榜样殴打一个波波玩偶。控制组、第一实验组和第二实验组各包括24名儿童,分别观看攻击性行为,以及观看非攻击性行为。第一实验组和第二实验组再按性别再次分组。然后再分别观看同性榜样和异性榜样。(材料来源:维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3%A2%E6%B3%A2%E7%8E%A9%E5%81%B6%E5%AE%9E%E9%AA%8C) 问: 该实验(设计)属于
选项:
A:实地实验
B:实验室实验
C:单因素实验设计
D:多因素实验设计
答案: 【实地实验;
多因素实验设计

6、 问题:波波玩偶实验有着很广泛的影响,它很好地体现了实验方法作为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选项:
A:实验原理就是控制可能影响因素的条件下确认变量间的真实关系
B:实验原理几乎贯穿了社会科学研究的所有阶段
C:只有在较为严格的实验室条件下才能够实施
D:实验原理只适用于搜集数据
答案: 【实验原理就是控制可能影响因素的条件下确认变量间的真实关系;
实验原理几乎贯穿了社会科学研究的所有阶段

7、 问题:如果设计一个有三个自变量的实验,需要做的是3×3的多因素设计。
选项:
A:正确
B:错误

本门课程剩余章节答案为付费内容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支付后可长期查看
有疑问请添加客服QQ 2356025045反馈
如遇卡顿看不了请换个浏览器即可打开
请看清楚了再购买哦,电子资源购买后不支持退款哦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