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科举与中国文化(湖南大学)1002353014 最新满分章节测试答案

2025年1月6日 分类:免费网课答案 作者:网课帮手

本答案对应课程为:点我自动跳转查看
本课程起止时间为:2017-09-25到2017-12-26
本篇答案更新状态:已完结

【作业】第一章、绪论:褒贬不一 追本溯源 第一章、绪论:褒贬不一 追本溯源

1、 问题:请问你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科举的呢?
评分规则: 【 能体现对相关知识的了解。
表达清晰流畅。

2、 问题:什么是科举呢?
评分规则: 【 基本知识点具备:“科举”这个词中的“科”指得是考试科目,“举”是选拔的意思,“科举”就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科举是中国及部分亚洲国家在古代设科考试,选拔知识分子任官的制度。
表述清晰流畅。

3、 问题:请谈谈科举制度创立的意义。
评分规则: 【 论述有据,能体现相关知识。
表达流畅,逻辑合理。

4、 问题:什么是察举制度呢?请简单评价察举制度。
评分规则: 【 相关知识点: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的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评价言之有理、语言顺畅即可。

第一章、绪论:褒贬不一 追本溯源

1、 问题:范进是哪一个小说家笔下塑造的人物形象?
选项:
A:鲁迅
B:蒲松龄
C:吴敬梓
D:曹雪芹
答案: 【吴敬梓

2、 问题:“明清两代五六百年间的科举制度,在中国文化、学术发展的历史上作了大孽,束缚了人们的聪明才智,阻碍了科学的发展,压制了思想,使人脱离实际,脱离生产,专读死书,专学八股,专写空话,害尽了人,也害死了人,罪状数不完,也说不完。”这句话是谁对科举的评价呢?
选项:
A:鲁迅
B:吴晗
C:梁实秋
D:林语堂
答案: 【吴晗

3、 问题:“现在欧美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中国学过去的。所以,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中最古最好的制度。”这是谁的论断呢?
选项:
A:严复
B:蔡元培
C:孙中山
D:梁簌溟
答案: 【孙中山

4、 问题:“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而升诸司马,曰进士。”这句话是出自哪部儒家经典呢?
选项:
A:《礼记》
B:《尚书》
C: 《论语》
D:《大学》
答案: 【《礼记》

5、 问题:“谨具大明江山一座、崇祯夫妇两口,奉申贽敬。晚生八股顿首。”这句话是谁对科举的评价呢?
选项:
A:黄宗羲
B:顾炎武
C:冯桂芬
D:吕留良
答案: 【吕留良

6、 问题:“昔人所须十年而成者,以一年毕之;昔人所待一年而习者,以一月毕之。成于剿袭、得于假倩。卒而问其所未读之经,有茫然不知为何书者。故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这是谁对科举的评价呢?
选项:
A:黄宗羲
B:顾炎武
C:冯桂芬
D:吕留良
答案: 【顾炎武

7、 问题:“今世科场之文,万喙相因,词可猎而取,貌可拟而肖,坊间刻本,如山如海。《四书》文禄士五百年矣,士禄于《四书》文数万辈矣,既穷既极”。这是谁对科举的评价呢?
选项:
A:龚自珍
B:袁枚
C:冯桂芬
D:林则徐
答案: 【龚自珍

8、 问题:1583年,有个意大利传教士远渡重洋,经过印度来到了中国,他认为古希腊的大学者柏拉图所宣扬的“理想国”在西方还真只是理想,但是在中国已经被付诸实践了,中国就是柏拉图所描绘的理想国。这位传教士的姓名是?
选项:
A:马可波罗
B:利玛窦
C:丁韪良
D:克拉克·科尔
答案: 【利玛窦

9、 问题:科举是哪一年创立的呢?
选项:
A: 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
B: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
C:唐高宗武德元年(618年)
D: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
答案: 【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

10、 问题:科举停废是哪一年呢?
选项:
A:民国元年(1912年)
B: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
C: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
D: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答案: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11、 问题:夏商周的官员主要是靠世卿世禄。享受世卿世禄的标准是什么呢?
选项:
A:官位高低
B:爵位高低
C:血缘关系
D:亲戚关系
答案: 【血缘关系

12、 问题:“学而优则仕”中“优”的本意是什么呢?
选项:
A:优秀
B:有余力
C:优良
D:出色
答案: 【有余力

13、 问题:齐桓公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得益于哪位相国的辅佐呢?
选项:
A:苏秦
B:张仪
C:管仲
D:商鞅
答案: 【管仲

14、 问题:“考试犹准绳也,未有舍准绳而意正曲直。”这个论断是谁提出的呢?
选项:
A:王昶
B:王充
C:嵇康
D:王羲之
答案: 【王昶

【作业】第二章 唐代科举:发展奠基 英雄入彀 第二章 发展奠基 英雄入彀

1、 问题:什么是制科?请列举4个以上的制科名称。
评分规则: 【 唐初便继承汉隋间制诏举人的做法实行制诏举人,也就是皇帝或者朝廷根据需要临时设立科目,选拔人才,称之为制科。
唐代制科的名目繁多,主要有志烈秋霜、词殚文律、抱器怀能、茂才异等、才膺管乐、道侔伊尹、贤良方正、军谋宏远、明于体用、达于吏理等。

2、 问题:什么生徒?什么是乡贡?
评分规则: 【 生徒是中央官学系统和州县官学的在校生,他们参加国子监祭酒、司业、监丞等组织的选拔性考试,合格者有资格参加尚书省主持的省试;
乡贡是指不通过学校教育而在私学或完全自学成材的青年,他们是唐代科举取士的主要对象。

3、 问题:乡贡考生报考,需要“怀牒自列于州县”。什么是“牒”呢?
评分规则: 【 “牒”是应试者的家状
包括籍贯、父祖三代名讳、年龄、相貌、所习本经等。

4、 问题:请问什么是纳省卷呢?
评分规则: 【 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举子将平日所写的代表性作品交给主考官,以便在考前便对考生的实际水平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再根据正常的考试成绩,两者结合来录取进士。
由于是考生是将平时所作诗文卷轴交给尚书省所在官府——礼部,所以这一做法又称为纳省卷。纳省卷从天宝以后成为一种惯例。

5、 问题:请问什么是通榜呢?
评分规则: 【 是指科举考试之前,主考官则根据推荐预先初步确定录取名单
这份名单一般不会与最后的录取名单会有很大的差异。

6、 问题:请问什么是唐代科举的“求知己”?
评分规则: 【 由于科举考试通榜,考生能否被录取在很大程度就取决于推荐,为了能得到达官贵人和文坛名人的推荐,考生们需要让能够跟主考官推荐自己的达官贵人了解自己。
于是,他们通过投献文章、馈送礼物等方式拜谒社会贤达和权贵,叫做“求知己”。

7、 问题:什么是“行卷”呢?
评分规则: 【 是指应考进士科的举子将自己的文学创作择优编成文卷,投献给当时的达官贵人或文坛名人
希望得到他们赏识推荐,以提高知名度和及第机会。

8、 问题:什么是“座主”,什么是“门生”呢?
评分规则: 【 座主就是指主持科举考试的礼部侍郎,即“南宫主文为座主”;
门生是指被录取的进士,即“登第进士为门生”。

9、 问题:请举出两个著名的武举选拔的将领的名字。
评分规则: 【 郭子仪、戚继光、吴三桂等。
答出两个即可得满分。

10、 问题:请问武举人、武进士的武功都很高吗?

本门课程剩余章节答案为付费内容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支付后可长期查看
有疑问请添加客服QQ 2356025045反馈
如遇卡顿看不了请换个浏览器即可打开
请看清楚了再购买哦,电子资源购买后不支持退款哦
请输入手机号或商家订单号
打不开请联系客服QQ 2356025045 商家订单号在哪里?点此了解

商家订单号查看步骤

打开支付宝
方法一:我的 > 账单 > 账单详情 > 更多>复制商家订单号
方法二:我的 > 账单 >搜索关键字【网课小帮手】
> 账单详情 > 更多>复制商家订单号
方法三:联系客服QQ 2356025045
微信支付
我 > 支付 > 钱包 > 账单 > 账单详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