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第二语言习得(北京语言大学) 最新满分章节测试答案
本答案对应课程为:点我自动跳转查看
本课程起止时间为:2021-03-08到2021-07-15
对比分析与偏误分析 对比分析单元测试题目
1、 问题:1 . 偏误分析是在哪一种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
选项:
A:中介语理论
B:习得顺序假说
C:对比分析理论
D:语言监控模型
答案: 【对比分析理论】
2、 问题:2.关于母语迁移,以下哪一观点是错误的?
选项:
A:语言偏误由多种原因引起,母语的干扰,即母语负迁移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B:母语的负迁移在第二语言习得时可以完全避免
C:母语的迁移并非简单的行为过程,而是带有人主动参与的心理过程
D:母语迁移在两种语言比较相近的情况下更易发生
答案: 【母语的负迁移在第二语言习得时可以完全避免】
3、 问题:3. 偏误的研究步骤除了收集资料以外,还包括哪些?
选项:
A:鉴别偏误
B:描写偏误
C:解释偏误
D:评估偏误
答案: 【鉴别偏误;
描写偏误;
解释偏误;
评估偏误】
4、 问题:4. 以下关于对比分析的表述,正确的是哪几项?
选项:
A:对比分析的基本假设是母语负迁移
B:对比分析的强势说更强调对比分析的预测功能
C:对比分析的步骤等级分别为描写、选择、比较
D:教学中常用的对比分析的方法不同于对比分析的理论
答案: 【对比分析的基本假设是母语负迁移;
对比分析的强势说更强调对比分析的预测功能;
教学中常用的对比分析的方法不同于对比分析的理论】
5、 问题:语内偏误,是由学习者的母语对目的语的干扰造成的。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6、 问题:偏误分析的局限性之一在于,它仅关注了学习者语言系统中有问题的部分,而忽视了正确的部分。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第二语言习得概论 第二语言习得概论单元测试题目
1、 问题:1. 一个中国孩子在上海出生,后移居到德国,他的母语是:
选项:
A:汉语
B:德语
C:上海话
D:汉语和德语
答案: 【汉语】
2、 问题:2. 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区分标准是以下哪一项?
选项:
A:语言获得的方式
B:学习者所属种族
C:语言习得的顺序
D:语言习得的环境
答案: 【语言习得的顺序】
3、 问题:3.关于习得和学习,以下哪些阐述是正确的?
选项:
A:两者在语言获得的方式上不同
B:两者在语言加工的心理过程上不同
C:两者获得知识的类型不同
D: 儿童获得第一语言的过程一般为习得
答案: 【两者在语言获得的方式上不同;
两者在语言加工的心理过程上不同;
两者获得知识的类型不同;
儿童获得第一语言的过程一般为习得】
4、 问题:4. 以下哪几项是体现了第二语言习得的总体发展特点?
选项:
A:研究目的由描述型转为解释型
B: 研究方法由定性分析转为定量质性相结合
C:理论支撑由单学科支撑转为多学科支撑
D:学科归属上逐渐归属于教育学
答案: 【研究目的由描述型转为解释型;
研究方法由定性分析转为定量质性相结合;
理论支撑由单学科支撑转为多学科支撑】
5、 问题:5. 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描写语言习得的过程、解释语言习得的规律。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分析:【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包括两个方面,即描写语言习得的过程、解释语言习得的规律。】
6、 问题:6. 我国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开端于90年代。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分析:【我国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开端80年代,北京语言大学鲁健骥老师1984年在《语言教学与研究》上发表了《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研究》,可以作为我国第二语言开端的标志。90年代,我国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有着比较大的发展。】
中介语研究 中介语研究单元测试题目
小提示:本节包含奇怪的同名章节内容
1、 问题:1.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发展脉络看,以下哪一项是正确的?
选项:
A:偏误分析——对比分析——中介语理论
B:对比分析——偏误分析——中介语理论
C:对比分析——中介语理论——偏误分析
D:中介语理论——对比分析——偏误分析
答案: 【对比分析——偏误分析——中介语理论】
2、 问题:2.根据早期中介语的理论,以下哪一项不是中介语的特征
选项:
A:中介语是可观察到的语言系统
B:中介语具有独立性
C:中介语具有非系统性
D:中介语具有动态发展的特征
答案: 【中介语具有非系统性】
3、 问题:3.当学生接触了“一个月”,之后又接触了“一年”的用法时,根据Corder提出的“假设检验”和相关的“系统生成器”观点,会有以下哪些过程发生?
选项:
A:接触“一个月”的用法,系统生成器建立关于数量结构的规则
B:建立规则后,学习者不断产出类似用法,如,“一个星期”
C:系统生成器也会产出“一个年”等有偏误的用法
D:系统生成器会自动生成所有正确的用法
答案: 【接触“一个月”的用法,系统生成器建立关于数量结构的规则;
建立规则后,学习者不断产出类似用法,如,“一个星期”;
系统生成器也会产出“一个年”等有偏误的用法】
4、 问题:4.关于我国的中介语研究,以下哪几项是正确的?
选项:
A:始于上世纪70年代
B:“偏误分析”和 “中介语”的概念几乎是同时被引进的
C:语言学习理论座谈会的召开推进了国内中介语研究的发展
D:我国的中介语研究涉及语音、词汇、语法、汉字、语用等方面
答案: 【“偏误分析”和 “中介语”的概念几乎是同时被引进的;
语言学习理论座谈会的召开推进了国内中介语研究的发展;
我国的中介语研究涉及语音、词汇、语法、汉字、语用等方面】
5、 问题:5.关于“输入”与“吸纳”,中介语领域学者的观点是,只有“输入”和学习者的教学大纲相吻合的时候,“输入”的内容才会转变为“吸纳”。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6、 问题:6. 学习者在同一阶段的语言能力一般是没有改变的。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7、 问题:3.当学生接触了“一个月”,之后又接触了“一年”的用法时,根据Corder提出的“假设检验”和相关的“系统生成器”观点,会有以下哪些过程发生?
选项:
A:接触“一个月”的用法,系统生成器建立关于数量结构的规则
B:建立规则后,学习者不断产出类似用法,如,“一个星期”
C:系统生成器也会产出“一个年”等有偏误的用法
D:当学生者进一步接触正确形式“一年后”,系统生成器会对两种形式进行比较,生成新的规则
答案: 【接触“一个月”的用法,系统生成器建立关于数量结构的规则;
建立规则后,学习者不断产出类似用法,如,“一个星期”;
系统生成器也会产出“一个年”等有偏误的用法;
当学生者进一步接触正确形式“一年后”,系统生成器会对两种形式进行比较,生成新的规则】
8、 问题:4.关于我国的中介语研究,以下哪几项是正确的?
选项:
A:始于上世纪70年代
B:“偏误分析”和 “中介语”的概念几乎是同时被引进到国内的
C:语言学习理论座谈会的召开推进了国内中介语研究的发展
D:我国的中介语研究涉及语音、词汇、语法、汉字、语用等方面
答案: 【“偏误分析”和 “中介语”的概念几乎是同时被引进到国内的;
语言学习理论座谈会的召开推进了国内中介语研究的发展;
我国的中介语研究涉及语音、词汇、语法、汉字、语用等方面】
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顺序单元测试题目
小提示:本节包含奇怪的同名章节内容
1、 问题:下列哪个不属于行为主义的学习过程?
选项:
A:拓展
B:模仿
C:重复
D:强化
答案: 【拓展】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支付后可长期查看
有疑问请添加客服QQ 2356025045反馈
如遇卡顿看不了请换个浏览器即可打开
请看清楚了再购买哦,电子资源购买后不支持退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