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答案对应课程为:点我自动跳转查看
本课程起止时间为:2020-03-02到2020-06-24
本篇答案更新状态:已完结

【作业】第二章 地壳 请选做3道题

1、 问题:什么是矿物?矿物的物理性质包括哪些?
评分规则: 【 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是相对稳定的自然产物(2分)。矿物的物理性质(3分):1、颜色 2、条痕 3、解理与断口 4、矿物的硬度 5、透明度和光泽 6、比重和密度7、磁性 8、熔点

2、 问题:什么是构造运动?基本的地层接触关系有哪些?
评分规则: 【 地球内部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地壳结构改变和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运动,称为地壳运动,也叫 “ 构造运动 ” 。(2分) 整合接触:在地壳相对稳定下降的条件下,岩层沉积连续,且下老上新,没有岩层缺失,这种关系叫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地壳运动使沉积中断,形成时代不连续的岩层,这种关系称为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岩层成角度相交,上覆岩层覆盖在倾斜岩层或褶皱岩层之上。(3分)

3、 问题:常见的地质构造有哪些?
评分规则: 【 水平构造:指层面水平或基本水平(倾角<5°)的岩层,常见于构造运动相对微弱的地区。倾斜构造:指经构造运动后,层面与水平面形成一定夹角( 5°~ 85°)的岩层。褶皱构造:指岩层在侧向压应力作用下发生弯曲的现象,但仍基本保持其连续完整性。断裂构造:岩层受构造运动作用,当受的构造应力超过岩石强度时,岩石连续完整性遭到破坏,产生断裂,称为断裂构造。

4、 问题:海底扩张学说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评分规则: 【 密度较小的大洋壳浮在密度较大的地幔软流圈之上;由于地幔温度的不均一性.导致地幔物质密度的不均一性,从而在地幔或软流圈中引起物质的对流,形成若干环流;在两个向上环流的地方,使大洋壳受到拉张作用,形成大洋中脊,中脊被拉开形成两排脊峰和中间谷,来自地幔的岩浆不断从洋脊涌出,冷凝后形成新的洋壳;新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环流不断向两侧推开;在向下环流的地方,或在不断扩张的大洋壳与大陆壳相遇的地方.大洋壳向大陆壳下俯冲,形成海沟;同时,来自地幔的、以及混杂了重熔陆壳的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和岛弧。

5、 问题:什么是岩浆岩?岩浆岩的主要构造包括哪些?
评分规则: 【 由岩浆冷凝后形成的岩石称为岩浆岩,又称为火成岩(2分)。1、气孔构造、杏仁状构造 2、流动构造 3、流纹构造 4、晶洞构造 5、球状构造 6、块状构造(3分)‍

【作业】第一章 绪论 请选做2道题

1、 问题:什么是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包括哪些?
评分规则: 【 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层这一部分人类环境,所谓地球表层,实际上是指海陆表面上下具有一定厚度范围,而不包括地球高空和内部(2分)。地理环境包括了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3分)。

2、 问题:自然地理学的组成要素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评分规则: 【 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组成,包括地质、地貌(1分)、气候(1分)、水文(1分)、土壤(1分)和生物(1分)。地貌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它们蕴含着外力)和岩石圈(蕴含着内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是,地貌要素反过来又影响着其他各个要素的发展。气候是最活跃的自然地理要素之一。大气蕴含着最终来自太阳的热能,它的物理过程首先支配着地表的热量平衡,同时支配着海陆间的水分循环,从而影响了生物分布和陆地水文网的分布,以及它们的动态。水文也是最活跃的自然地理要素之一。各种水文过程实质成为自然地理环境内部相互联系的纽带。土壤既是自然地理环境派生的自然体,也是它的一个组成要素。土壤是结合无机界和有机界的枢纽,是联系各自然地理要素的关键环节。生物是行星地球的特殊物质,作为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它也起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食物链的联系,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共同改造着周围环境。

3、 问题:自然地理学的任务有哪些?
评分规则: 【 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1分);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动态过程,从整体上阐明它的变化发展规律(1分);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进行自然地理分区和土地类型划分,阐明各级自然区和各种土地类型的特征和开发、利用方向(1分);参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评价(1分);研究人为环境的变化特点、发展动向和存在问题(1分)。

4、 问题:传统自然地理学和现代自然地理学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评分规则: 【 传统自然地理学: 1. 研究目的:认识自然环境,开发、利用自然资源。2.回答的科学问题:1)是什么?鉴别自然环境和自然现象的类型和性质。2)在哪里?确定自然环境和自然现象 的空间分布与区域差异。3.研究方法:定性描述(2.5分) 现代自然地理学:1.研究目的: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2.回答的科学问题:1)怎么样?认识变化过程 2)为什么?揭示变化原因 3)如何办?提出管理对策 3.研究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2.5分)

【作业】第四章 海洋与陆地水 请选做3道题

1、 问题:地球的水圈由哪些水体组成?
评分规则: 【 水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物质之一。地球上的水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式存在于空中、地表和地心,成为海洋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大气水以及生物之中的生物水,通过水循环组成一个统一的相互联系的包围地球的水循环。

2、 问题:试述水量平衡与水循环的内在联系?
评分规则: 【 水量平衡是质量守恒定律在水循环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也是地球上水循环能够持续不断进行下去的基本原理。一旦水量平衡失控,水循环的某个环节就要断裂,整个水循环将不复存在。反之,如果没有水循环也就没有水量平衡。水循环使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水量平衡是水循环的内在规律。水量平衡方程式是水循环的数学表达,而且可以依据不同水循环的类型。建立不同的水量平衡方程。

3、 问题:地下水分类的原则是什么?地下水有哪些类型?
评分规则: 【 1)按埋藏条件分: ①上层滞水:是存在于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的重力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耗损则是蒸发和渗透,易被污染。 ②潜水:是埋藏在地表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具有明显的纬度带性和垂直带性特征。 ③承压水: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水.典型承压水分为补给区、承压区和排泄区。 2)按存储空隙分:空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3)按物理性质上的差异可以分为气态水、吸着水、薄膜水、毛管水、重力水和固态水等。

4、 问题:试述冰川对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意义
评分规则: 【 1)在极地和中低纬高山冰川区,冰川本身是自然地理要素之一,并形成独特的冰川景观。 2)规模较小的冰川只对附近地区的气候发生影响,巨大的冰川对广大地区甚至全球气候发生影响。作为一种特殊的下垫面,冰盖的扩展将大大增强地球的反射率,从而促使地球进一步变冷,并影响气团性质和环流特征。 3) 在地球水圈的水分循环中,冰川也有重要的作用。冰盖消融量的增减,将直接影响海平面的升降。 4)冰川不仅是河流的补给来源,还是其调节者。 5)冰川推进时,将毁灭它所覆盖的地区的植被,动物被迫迁移,土壤发育过程亦将中断。自然地带将相应向低纬和低海拔地区移动。冰川退缩时,植被、土壤将逐渐重新发育,自然地带相应向高纬和高海拔地区移动。 6)冰川的侵蚀和堆积作用显著改变地表形态,形成特殊的冰川地貌。

5、 问题:以你所在地区实例说明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
评分规则: 【 1)河流的地理分布受着气候的严格控制。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水源的补给形式及其比例,水位、流量及其季节变化,结冰与否及结冰期长短等,无一不受气候条件制约。 2)其它自然地理要素对河流也有明显影响,流域海拔高度、坡度和切割密度直接影响着径流汇聚条件;地表物质组成决定着径流下渗状况;植被则通过对降水的截留影响径流;等等。 3)河流对地理环境也有显著的影响。河流对其流域的气温有调节作用;河流搬运固体物质,起着削高填低的作用。所以河流既是地表景观的创造者,还是内陆和海洋盆地中盐类的供给者。 4)河流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它在交通运输、灌溉、发电和水产事业等方面都为人类带来了重要财富。

【作业】第三章 大气与气候 请选做3道题

1、 问题: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评分规则: 【 大气的主要成分包括:干洁空气、水汽以及固液态杂质。 1)干洁空气是指除去水汽、固液态杂质外的整个混合气体,主要成分是氮、氧、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 ①氮气对太阳紫外辐射具有选择性吸收; ②氧气是动植物赖以生存、繁殖的必要条件; ③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 ④臭氧具有强烈吸收太阳紫外辐射的能力,保护人类健康; 2) 水汽:水汽主要来源于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大气中水汽是唯一能发生相变的大气成分,同时,水汽能吸收和放出长波辐射能,在相变中释放和吸收热量。 3) 固液态杂质:易使水分凝结,是成云致雨的重要条件,但也可能破坏地面的辐射平衡‍

【作业】第三章 大气与气候 请从本作业中选做3道题,忽略上面的请选做3道题

本门课程剩余章节答案为付费内容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支付后可长期查看
有疑问请添加客服QQ 2356025045反馈
如遇卡顿看不了请换个浏览器即可打开
请看清楚了再购买哦,电子资源购买后不支持退款哦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