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航测与遥感(山西财经大学) 最新满分章节测试答案
本答案对应课程为:点我自动跳转查看
本课程起止时间为:2020-03-02到2020-07-31
本篇答案更新状态:已完结
第2章 电磁波及遥感物理基础(下) 第二章单元测验
1、 问题:大气散射中瑞利散射的强度与以下哪项有关:
选项:
A:与波长的一次方成反比
B: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
C:与波长的三次方成反比
D: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
答案: 【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
2、 问题:对于朗伯体,辐射出射度与辐亮度存在的倍数关系为:
选项:
A:π倍
B:2π倍
C:3π倍
D:4π倍
答案: 【π倍】
3、 问题:绝对黑体辐射通量密度是____和波长的函数。
答案: 【温度】
4、 问题:在可见光波段,引起电磁波衰减的主要原因是散射,在紫外、红外与微波区,引起电磁波衰减的主要原因是____。
答案: 【吸收】
5、 问题:电磁波谱中某些波段的电磁辐射通过大气后衰减较小,____较高,这些波段通常称为“大气窗口”。
答案: 【透过率(大气透过率)】
【作业】第2章 电磁波及遥感物理基础(下) 第二章单元作业
1、 问题:如何理解电磁波谱(定义)? 遥感常用的电磁波波段包括哪些? 请写出对应的波段名称以及大致的波段范围。
评分规则: 【 电磁波谱定义:根据电磁波在真空传播的波长或频率,按递增或递减顺序排列成的图表叫电磁波谱。
遥感常用的电磁波段:(1) 可见光: 0.38~0.76μm(2分)(2) 红外: 0.76~1000μm(1分)(3) 微波:1mm~1m(1分)
】
2、 问题:简述大气对电磁波的作用形式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微波遥感全天候工作的理论依据。
评分规则: 【 大气对电磁波的作用形式主要包括散射和吸收。
在可见光波段,引起电磁波衰减的主要原因是分子散射。在紫外、红外与微波区,引起电磁波衰减的主要原因是大气吸收。
微波具有较长的工作波长,面对成像时天气条件较差(如云、雨等),它同样也能获取地面的信息。这是由于微波波长比云、雨滴等组成粒子的直径大得多,则属于瑞利散射,而其散射强度与波长的4次方成反比,波长越长散射越弱,所以微波才可能有最小散射,最大透射,而被称为具有穿云透雾(全天候)的工作能力。
】
【作业】第5章 遥感图像的存储与基本处理 第五章单元作业
1、 问题:多光谱遥感和高光谱遥感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热红外遥感 (3 -100 µm) 和可见光近红外遥感 (0.4 – 2.5 µm)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评分规则: 【 (1) 高光谱和多光谱主要区别在于高光谱的波段较多,谱带较窄,光谱分辨率更高,但相应空间分辨率降低。
(2) 可见光和近红外遥感的辐射源主要来自地物反射的太阳辐射(3分),大多在白天观测,热红外遥感的辐射源主要来自地物自身辐射,一般要在夜间进行观测(2分)。
】
2、 问题:简述遥感图像三种存储格式(BSQ、BIL和BIP),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评分规则: 【 BSQ格式为按波段存储遥感数据,也称为波段顺序格式,按照波段顺序依次记录各波段的图像。
BIL格式为波段按行交叉格式,逐行按波段次序排列。
BIP格式为波段按像元交叉格式,每个像元按波段次序交叉排序。
BSQ的优点在于读取、显示波段方便,但不便于对像元及其邻域的处理(2分)。BIP的优点在于处理不同波段的同一像元较为方便,但不便于处理某个波段。BIL鉴于BSQ和BIP之间。(2分)
】
第6章 遥感图像的几何处理(下) 第六章单元测验
1、 问题:地球表面曲率给遥感图像造成的几何变形表现为:
选项:
A:遥感图像的不同行错动
B:遥感图像发生缩放
C:遥感图像在航向方向偏移
D:遥感图像边缘的像元对应的地面单元面积增大
答案: 【遥感图像边缘的像元对应的地面单元面积增大】
2、 问题:以下关于地面控制点描述错误的是:
选项:
A:可根据野外调查、地形图选取
B:可选取道路、河流上的点作为控制点
C:可根据已经过几何精校正、具有高精度的遥感图像选取
D:在图像内部尽量均匀分布
答案: 【可选取道路、河流上的点作为控制点】
3、 问题:采用阶数为2的多项式校正模型对遥感图像进行几何校正,须至少有:
选项:
A: 3个控制点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支付后可长期查看
有疑问请添加客服QQ 2356025045反馈
如遇卡顿看不了请换个浏览器即可打开
请看清楚了再购买哦,电子资源购买后不支持退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