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答案对应课程为:点我自动跳转查看
本课程起止时间为:2020-02-25到2020-07-30
本篇答案更新状态:已完结

【作业】第1讲计算机网络概述 第1讲 课后作业

1、 问题:在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分层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评分规则: 【 只要答案体现出具有独立性、灵活性、易于实现、易于标准化这四个关键字即可,每个关键字1分。分层的好处包括:1)每一层都实现一种相对独立的功能,降低大系统的复杂度。 2)各层之间界面自然清新,易于理解,相互之间交流尽可能少。 3)各层功能的精确定义独立于具体的实现方法,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 4)保持下层对上层的独立性,上层单向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 5)整个分层结构应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给分重点是“会产生额外开销”。分层的缺点包括:有些功能在不同层中难免重复出现,上下层之间产生了额外的开销。

2、 问题:分层应该注意些什么?
评分规则: 【 分层时应注意使每一层的功能非常明确,层数要适中。若层数太少,就会使每一层的协议太复杂。但层数太多又会在描述和综合各层功能的系统工程任务时遇到较多的困难。仅回答出层数要适中,没有写出层数过多或过少会有什么问题的,得2分。

3、 问题:一个网络系统协议结构有N层。应用程序产生M 字节的报文。网络系统会在每层加一个h字节的协议头,那么,网络带宽中有多大比率用于协议头信息的传输?网络的传输效率是多少?
评分规则: 【 总共有N层,每层加h字节,在每个报文上附加的头部信息长度等于hN字节,因此头信息传输所占网络带宽的比率为hN/(M+hN)。
网络的传输效率即有效数据传输所占带宽的比率,应该为M/(M+hN)。

4、 问题:协议与服务有何区别?有何关系?
评分规则: 【 协议是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协议与服务的关系: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提供的服务。
协议与服务的区别: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之间通信的规则;而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上层的实体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却看不到下层的协议,下层的协议对上层的实体是透明的。

【作业】第2讲 计算机网络概述专题 第2讲课后习题

1、 问题:课后习题19题
评分规则: 【 思路清晰,结果准确

【作业】第4讲:物理层专题 第4讲:物理层作业

1、 问题:完成课后习题2-08、2-09及2-16 三题作业。
评分规则: 【 每道题10分

【作业】第5讲 数据链路层 第5讲课后作业

1、 问题:两个相邻的结点A、B采用滑动窗口协议,其帧序号占用3bit,在后退N帧ARQ的方式中,发送方的窗口尺寸为4。假定A给B发送数据,对于下列事件指出发送窗口的位置(用[w,x,y,z]的形式表示窗口,其中w,x,y,z代表窗口中帧的序号):1)在A发送数据帧之前.2)在A发送数据帧0、1、2之后,B应答了0、1帧,并且A收到了这些回应帧.3)在A发送数据帧3、4、5之后,B应答了第4帧,并且A收到了这些回应帧.注:后退N帧采用累积确认,并假设A发送的帧B都正确接收。
评分规则: 【 [0,1,2,3]
[2,3,4,5]
[5,6,7,0]

2、 问题:设收到的信息码字为1101111001,生成多项式为G(x)=x^4+x^3+1,试问收到的信息有错吗?为什么?
评分规则: 【 有错。
写出CRC检验计算过程或计算原理,且正确,得3分。同时写出计算结果的(余数为1111),得4分。若计算过程或计算原理中存在错误,得2分。

3、 问题:卫星信道的数据传输速率为1Mbit/s,取卫星信道的单程传播时延为0.25s,每一个数据帧长都是2000bit。忽略误码率、确认帧长和处理时间。试计算下列情况下的信道利用率:1)停止一等待协议。2)连续ARQ协议,且发送窗口等于7。3)连续ARQ协议,且发送窗口等于127.4)连续ARQ协议,且发送窗口等于255。
评分规则: 【 卫星信道端到端的传播时延是250ms,当以1Mbit/s 的数据传输速率发送数据时,2000bit长的帧的发送时延是2ms。帧的往返传播时延是250+250=500ms,因此,周期是502ms(确认帧的发送时间忽略不计)。只要写出每一帧的周期是502ms即可得2分。只写出发送时延为2ms,或只写出帧的往返传播时延是500ms,得一分。
停止一等待协议时,信道的利用率为2/502=1/251.公式正确计算结果错误得1分。
WT = 7时,信道的利用率为14/502=7/251.公式正确计算结果错误得1分。
WT =127时,信道的利用率为254/502=127/251.公式正确计算结果错误得1分。
WT = 255时,可以看出2WT =510>502,也就是说,第一帧的确认到达发送方时,发送方还在发送数据,即发送方没有“休息”的时刻,故信道利用率为100%.

4、 问题:假定使用连续ARQ协议,发送窗口大小为3,帧序号范围是[0,15],传输媒体保证在接收方能够按序收到分组。在某时刻,接收方下一个期望收到序号是5。试问:1)在发送方的发送窗口中可能有出现的序号组合有哪几种?2)接收方已经发送出去的,但在网络中(即还未到达发送方)的确认分组可能有哪些?说明这些确认分组是用来确认哪些序号的分组。
评分规则: 【 下一个期望收到的序号为5,说明4及以前的报文已经正确收到。若这些确认全部到达接收方,则WT=[5,6,7]若所有的确认都丢失,则WT=[2,3,4]若3号确认丢失,则WT=[3,4,5]若4号确认丢失,则WT=[4,5,6]答对一个窗口组合得1分。
因为WT=3,ACK=5,所以1号报文的确认肯定已经到达发送方,否则不会发送4号报文。所以,可能滞留在网络中的确认是3、4、5,是对2、3、4号报文的确认.

【作业】第6讲 数据链路层 第6讲课后作业

1、 问题:某局域网采用CSMA/CD协议实现介质访问控制,数据传输速率为10Mbps,主机甲和主机乙之间的距离为2km,信号传播速度是200000KM/S。请回答下列问题,并给出计算过程。(1)若主机甲和主机乙发送数据时发生冲突,则从开始发送数据时刻起,到两台主机均检测到冲突时刻止,最短需经过多长时间?最长需经过多长时间?(假设主机甲和主机乙发送数据过程中,其他主机不发送数据)。 (2)若网络不存在任何冲突与差错,主机甲是以标准的最长以太网数据帧(1518字节)向主机乙发送数据,主机乙每成功收到一个数据帧后,立即发送下一个数据帧。此时主机甲的有效数据传输速率是多少?(不考虑以太网帧的前导码)
评分规则: 【 当甲乙两台主机同时向对方发送数据时,两台主机均检测到冲突的时间最短为:Tmin=1km/200000km/s×2=10s 当一台主机发送的数据就要到达另一个主机时,另一台主机才发送数据,两台主机均检测到冲突的时间最长:Tmax=2km/200000km/s×2=20s回答出最短冲突时间得2分,回答出最长冲突时间得2分。
主机甲发送一帧数据所需的时间为:T1=1518B/10Mbps=1.2144ms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所需的时间为:T2=2km/200000km/s =0.01ms因此,主机甲的有效数据传输速率:V=10Mbps×(T1/(T1+T2)) =10Mbps×(1.2144ms/(1.2144ms+0.01ms))=9.92Mbps计算出主机A发送一帧数据的时间得1分,计算出数据在介质中的传播时间得1分,最终计算出有效数据传输速率再得2分(若有效数据传输效率数值计算出错,但公式正确,得1分)。

2、 问题:长度为1公里、数据传输率为10Mbps的CSMA/CD以太网,信号传播速度为200米/微秒。求该网络正常运行的最小帧长。
评分规则: 【 来回路程=1000×2m RTT=1000×2÷(200×10^6)s,发送速率=10Mbps=10×10^6bps1000×2÷(200×10^6)×(10×10^6)=100bit 所以,能使网络正常运行的最小帧长是100比特。计算出RTT得2分,最小帧长计算正确再得2分(公式正确,结果不正确得1分)。

3、 问题:某个CDMA接收方收到一条如下所示碎片系列:(-1 +1 -3 +1 -1 -3 +1 +1)假如站点碎片序列如下:A:(-1 -1 -1 +1 +1 -1 +1 +1) B:(-1 -1 +1 -1 +1 +1 +1 -1)C:(-1 +1 -1 +1 +1 +1 -1 -1) D:(-1 +1 -1 - 1 -1 -1 +1 -1)那么哪些站点发送了数据?每一站点发送了什么信息?
评分规则: 【 (-1+1-3+1-1-3+1+1)·(-1-1-1+1+1-1+1+1)/8=+1(-1+1-3+1-1-3+1+1)·(-1-1+1-1+1+1+1-1)/8=-1(-1+1-3+1-1-3+1+1)·(-1+1-1+1+1+1-1-1)/8=0(-1+1-3+1-1-3+1+1)·(-1+1-1- 1-1-1+1-1)/8=+1 结果是A和D发送比特1,B发送比特0,C没有发送信息。每个站结果正确各得2分。

【作业】第7讲 数据链路层3 第7讲课后作业

1、 问题:长度为1km,数据传输速率为10Mbit/s 的以太网,电信号在网络上的传播速度是200m/ms。 假设以太网数据帧的长度为256bit,其中包括64bit帧头,校验和及其他开销。数据帧发送成功后的第一个时间片保留给接收方用于发送一个64bit 的确认帧。假设网络负载非常小(即不考虑冲突的任何情形),试问该以太网的有效数据传输速率是多少?
评分规则: 【 发送256bit数据帧所用的发送时间=256bit/(10Mbit/s)=25.6ms;数据帧在电缆上的传播时间=1000m/(200m/ms)=5ms;发送64bit的确认帧所用的发送时间=64bit/(10Mbit/s)=6.4ms;确认帧在电缆上的传播时间=1000m/(200m/ms)=5ms;计算发送该以太网帧所用的总时间=25.6ms+5ms+6.4ms+5ms=42ms。以上每个时间计算正确得1分。
有效数据传输率=有效数据的长度/发送有效数据所用的总的时间。题目已经很明确地说明 256bit 的帧长,其中有 64bit帧头、校验和及其他开销,因此有效数据=256bit-64bit=192bit,故该以太网的有效数据传输速率为 192bit/42ms=4.57Mbit/s。计算出有效数据长度得1分。

本门课程剩余章节答案为付费内容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支付后可长期查看
有疑问请添加客服QQ 2356025045反馈
如遇卡顿看不了请换个浏览器即可打开
请看清楚了再购买哦,电子资源购买后不支持退款哦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