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答案对应课程为:点我自动跳转查看
本课程起止时间为:2020-02-22到2020-06-28
本篇答案更新状态:已完结

【作业】第1周 计算机网络概述(上)(2h12m02s) 作业1

1、 问题: 请用平时做作业的答题纸,完成第7版教材第46页R1,R4,R5,R10的复习题的问题回答。 请书写工整,尽量在一页答题纸上完成作答。然后用手机竖屏的方式对完成的作业拍照,保持好文字方向正确(文字方向不正的,请重拍或编辑文字方向),保持图像清晰。如果在两页或以上完成答题的,拍在一张照片上,因为答题时只能上传一张照片。
评分规则: 【 R1.没有不同,主机和端系统可以互换使用。(1分)端系统包括 PC、工作站、WEB 服务器、 邮件服务器、网络连接的 PDA、网络电视等等。(2分) WEB 服务器是一种端系统。(1分) 本题共4分 R4.主要接入方式有: a.电话线拨号上网:住宅接入;b.电话线 DSL 上网:住宅接入或 小型办公;c.混合光纤同轴电缆:住宅接入;d.100M 交换机以太网接入:公司;e.无线局域 网:无线接入;f.3G、4G、5G:无线接入。 (每回答对1种给1分,共6分)R5. HFC 的带宽是用户间共享的。(2分)在下行信道,所有的分组从头到尾由同一个源发出, 因此在下行信道不会发生冲突。(2分) 本题共4分R10.有两种流行的无线因特网接入技术,一种是 WiFi 无线局域网,一种是 3G 和 4G 广 域无线网络。(2分)WiFi 的覆盖半径较小,一般为几十米(2分)。而无线广域网的 3G 和 4G,单个基站 的覆盖范围可达几十公里,并且可以在服务提供商提供的服务范围的各个基站覆盖范围内进 行漫游。(2分) 本题共6分

【作业】第2周 计算机网络概述(下)(2h12m56s) 作业2

1、 问题:考虑两台主机A和主机B由一条带宽为R bps、长度为M米的链路互连,信号传播速率为V m/s。假设主机A从t=0时刻开始向主机B发送分组,分组长度为L比特。试求:1) 传播延迟(时延)dp;2) 传输延迟dt;3) 若忽略结点处理延迟和排队延迟,则端到端延迟de是多少?4) 若dp>dt,则t=dt时刻,分组的第一个比特在哪里?5) 若V=250000km/s,L=512比特,R=100 Mbps,则使带宽时延积刚好为一个分组长度(即512比特)的链路长度M是多少?(注:1k=10^3,1M=10^6)
评分规则: 【 评分标准:1) 本小题满分10分,只要认真完成作业(无论对错),就可以得到基本分:4分;2) 每个小问正确解答,参考答案中标注分数给分,共10分;3)结果不正确但分析过程正确或部分正确,可酌情给分。参考答案:1) 传播延迟(时延)dp=M/V;(2分)2) 传输延迟dt=L/R;(2分)3) 端到端延迟de= L/R+M/V;(2分)4) 若dp>dt,则t=dt时刻,分组的第一个比特所在位置是:距离主机A的Vdt米的链路上;(2分)5) 带宽时延积=Rdp=RM/V=512,因此, M=512V/R=512×250000000/100000000 =1280米。(2分)

2、 问题:考虑从某源主机跨越一条固定路由向某目的主机发送一分组。列出端到端时延中的时延组成成分。这些时延哪些是固定的,哪些是变化的?
评分规则: 【 答:端到端的时延包括节点处理时延、传输时延、传播时延和排队时延(4分,错一个扣一分)。节点处理时延、 传输时延、传播时延是固定的,排队时延是变化的(4分,错一个扣一分)。

3、 问题:什么是应用层报文?什么是运输层报文段?什么是网络层数据报?什么是链路层帧?(注:答题时,可以输入文字或手写后拍照上传)
评分规则: 【 答:应用层报文:应用程序要发出的在传输层上传递的数据(2分);传输层报文段:将应用层报文加上传输层包头,由传输层管理和封装的信息(2分);网络层数据报:将传输层报文段加上网络层包头之后封装(2分);链路层帧:将网络层数据报加上链路层包头之后封装(2分)。

【作业】第3周 网络应用(上)(3h41m13s) 作业3

1、 问题:第7版教材113页, R2,R3,R5,R6,R11。(作业写在一张作业纸上,上传照片)
评分规则: 【 参考答案:R2. 网络体系结构是指以分层的方式来描述通信过程的组织体系,例如五层网络结构(2分)。另一方面,应用程序体系结构是由应用程序的研发者设计,并规定应用程序的主要结构,例如:客户机/服务器或 P2P 或混合体系结构(2分)。从应用程序研发者的角度看,网络体系结构是固定的,并为应用程序提供了特定的服务集合(2分)。 (本题共6分)R3. 发起通信的进程为客户机(2分),等待联系的进程是服务器(2分)。 (本题共4分)R5. 目的主机 IP 地址和端口号(2分)。 (本题共2分)R6. 应该使用 UDP(2分)。因为 UDP 无连接创建(它将增加时延)、简单、段首部小、无拥塞控制,UDP 能够尽可能快地传输数据,因此此处应该选用 UDP(4分)。 (本题共6分)R11.因为与这些协议相联系的应用都要求应用数据能够被无差错的有序的接收(2分)。TCP 提供这种服务,而 UDP 不提供。TCP 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而 UDP 提供的是不可靠数据传输。(2分) (本题共4分)

【作业】第4周 网络应用(下)(2h53m36s) 作业4

1、 问题: 请用平时做作业的答题纸,完成第7版教材第114页R27,P115页P5。 请书写工整,尽量在一页答题纸上完成作答。然后用手机竖屏的方式对完成的作业拍照,保持好文字方向正确(文字方向不正的,请重拍或编辑文字方向),保持图像清晰。
评分规则: 【 R27. 对于TCP应用程序,客户端一旦执行,它将尝试启动与服务器的TCP连接。如果TCP服务器未运行,则客户端将无法建立连接。(3分)对于UDP应用程序,客户端不会尝试与UDP服务器建立连接,发送数据报时是直接进行发送。(3分)
P5. a.成功找到。(2分) GMT 2008年3月7日星期二12:39:45。(2分)b,GMT 2005年12月10日星期六18:27:46。(2分) c.3874个字节。(2分)d. <!doc。(2分) Connection: Keep-Alive表明同意(2分)。

第4周 网络应用(下)(2h53m36s) 第一单元测验

1、 问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协议要素的是
选项:
A:层次
B:语法
C:语义
D:时序
答案: 【层次

2、 问题:在分组交换网络中,主要取决于网络拥塞程度的时间延迟是
选项:
A:节点处理延迟
B:排队延迟
C:传输延迟
D:传播延迟
答案: 【排队延迟

3、 问题:在下图所示的采用“存储-转发”方式的分组交换网络中,所有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为100 Mbps,分组大小为1 000 B,其中分组头大小为20 B。若主机H1向主机H2发送一个大小为980 000 B的文件,则在不考虑分组拆装时间和传播延迟的情况下,从H1发送开始到H2接收完为止,需要的时间至少是
选项:
A:80 ms
B:80.08 ms
C:80.16 ms
D:80.24 ms
答案: 【80.24 ms

4、 问题:在OSI参考模型中,完成路由选择功能的层次是
选项:
A:传输层
B:网络层
C:数据链路层
D:物理层
答案: 【网络层

5、 问题:假设在存储-转发的分组交换网络中,主机A到达主机B的路径上有4段链路,其速率分别是R1=500kbps,R2=2Mbps,R3=1Mbps,R4=100kbps,则主机A向主机B发送信息的理想吞吐量是
选项:
A:100kbps
B:500kbps
C:1Mbps
D:2Mbps
答案: 【100kbps

6、 问题:如果域名服务器无缓存,当采用迭代(iterative)方法解析另一网络某主机域名时,最后一个被查询的域名服务器是
选项:
A:根域名服务器
B:顶级域名服务器
C:权威域名服务器
D:本地域名服务器
答案: 【权威域名服务器

7、 问题:假设网络无差错、无数据丢失,基于HTTP 1.0,传输一个引用10个JPEG图像的Web页需要的时间为
选项:
A:11个RTT
B:12个RTT
C:21个RTT
D:22个RTT
答案: 【22个RTT

8、 问题:一个DNS资源记录(RR)为(hi.edu.cn, ml.hi.edu.cn, MX, 250),则hi.edu.cn是
选项:
A:邮件服务器的别名
B:邮件服务器的域名
C:本地域名服务器的域名
D:权威域名服务器的域名
答案: 【邮件服务器的别名

9、 问题:服务器端套接字绑定的IP地址是
选项:
A:PF_INET
B:AF_INET
C:INADDR_ANY
D:SOCK_STREAM
答案: 【INADDR_ANY

10、 问题:若用户1与用户2之间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的过程如下图所示,则1、2、3阶段分别使用的应用层协议可以是
选项:
A:HTTP、SMTP、POP3
B:HTTP、SMTP、HTTP
C:SMTP、SMTP、POP3
D:SMTP、SMTP、HTTP
E:SMTP、SMTP、SMTP
F:HTTP、HTTP、POP3
G:SMTP、HTTP、HTTP
H:SMTP、POP3、HTTP
I:POP3、SMTP、HTTP
J:POP3、SMTP、SMTP
答案: 【HTTP、SMTP、POP3;
HTTP、SMTP、HTTP;
SMTP、SMTP、POP3 ;
SMTP、SMTP、HTTP

11、 问题:各用户可以使用相同频率载波发送信息的多路复用技术是
选项:
A:TDM
B:CDM
C:FDM
D:WDM
答案: 【TDM;
CDM

12、 问题:5层参考模型与OSI参考模型相比,缺少的层次是
选项:
A:应用层
B:表示层
C:会话层
D:传输层
E:网络层
F:数据链路层
G:物理层
答案: 【表示层;
会话层

13、 问题:属于OSI参考模型的非端到端层的是
选项:
A:应用层
B:表示层
C:会话层
D:传输层
E:网络层
F:数据链路层
G:物理层
答案: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14、 问题:下列Socket API函数中,可以在TCP服务器端调用的是
选项:
A:socket()
B:bind()
C:listen()
D:accept()
E:sendto()
F:connect()
答案: 【socket();
bind();
listen();
accept()

15、 问题:电路交换技术更适合突发数据传输的网络。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6、 问题:采用10Mbps的HFC接入Internet可能比2Mbps的ADSL接入还慢。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7、 问题:客户端的UDP套接字不能使用connect()函数。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本门课程剩余章节答案为付费内容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支付后可长期查看
有疑问请添加客服QQ 2356025045反馈
如遇卡顿看不了请换个浏览器即可打开
请看清楚了再购买哦,电子资源购买后不支持退款哦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