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课堂问答的智慧与艺术(南宁学院)(南宁学院教师能力提升慕课培训平台) 最新满分章节测试答案
本答案对应课程为:点我自动跳转查看
本课程起止时间为:2021-09-26到2021-11-30
本篇答案更新状态:已完结
第一章 什么是有效的课堂问答 第一周单元测验
1、 问题:鱼牛寓言启示我们,学习是一种基于学生已有经验和知识上的()过程。
选项:
A:认知
B:建构
C:灌输
D:复制
答案: 【建构】
2、 问题:下列哪一项不是有效教学问答应该具有的特征()。
选项:
A:唤起学习者的积极情绪
B:促进学习者的思考
C:加快教学过程的进度
D:激发学习者的动机
答案: 【加快教学过程的进度】
3、 问题:英国布鲁内尔大学教授费舍尔提出的“口头的网球比赛”是指()。
选项:
A:教师提出问题,教师回答问题
B: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
C: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回答问题
D: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
答案: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
4、 问题:在以学为中心的课堂问答中,我们强调教师的作用更多的是()。
选项:
A:教授固定的教学内容
B:维持课堂教学的秩序
C:激发学生心中的疑问
D:提高学生的成绩
答案: 【激发学生心中的疑问】
5、 问题:提问是打破灌输的开始,把陈述句改成疑问句往往就意味着思考的开始。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6、 问题:在鱼牛寓言中,假若鱼能够不断提出问题,不断接近真相,脑海里的勾勒出的牛就会越来越接近真实的牛。这说明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的问题,不是教师的问题。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7、 问题:小明同学和小红同学都在学习历史课本中“辛亥革命”的主题。小红同学快速地阅读了一遍书本,认为没有什么疑难之处就合上了书本。小明同学在阅读课本后,脑海里对革命党人把辛亥革命的果实拱手让给袁世凯感到非常不解与困惑。他又阅读了课文的内容,还查阅了当时的一些史实,对革命党人的选择有了了解。小明心里觉得历史真是太有趣了。 综上,接下来更可能发生情况是学得更快的小红同学对辛亥革命的知识保持更长时间的记忆。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8、 问题:在以学为中心的课堂问答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在于对既定的教学内容进行传递。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9、 问题:帕尔默在《教学的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中指出,课堂有三个主体,学生是第三主体。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0、 问题:在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凯瑟琳老师在第二节课抛开了课本,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艺术?”“艺术评判的标准是什么?”“谁决定了这些标准?”,在这里我们看到,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激疑、生疑和释疑,学习真正地发生了。从这个小片段中我们看到是的织网状的课堂问答。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1、 问题:小王老师是一位语文老师,她在课堂教学时总喜欢围绕课文的某些章节提出一连串的问题要求学生回答。一段时间后,不少学生向老师反映思考的问题太多了,拖延课堂进度。 面对这样的情况,王老师最好的解决方法是保持问题量,加快课堂节奏,减少学生走神。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2、 问题:有的教师之所以倾向于请优秀学生回答问题是因为优秀学生的回答能够带动全班的思考,让教师产生成就感。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3、 问题:小吴老师的学生最近纷纷抱怨小吴老师在给同学们布置问题时总是留下极短的时间,同学们来不及整理答案就被要求回答问题。 小吴老师的这一情况,说明小吴老师更可能习惯于主控课堂,往往不太放心把时间交给学生。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4、 问题:教为中心的课堂问答结构和以学为中心的课堂问答结构的区别归根到底是两者对教学内容看法的不同,或者也可以说是教学的前提不同。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5、 问题:在某小学开展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小张同学在教师主持下的全新课堂问答环节中表现出色,获得了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称赞。回家之后,小张同学又认真复习了当天所学,并进行了整理归纳。这说明有效的课堂问答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动机。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6、 问题:水平思维是一个线性回归的过程,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要把思路理清楚。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7、 问题:在比格斯首创的SOLO学生认知分类水平方法中,前结构水平指对问题理解比较简单肤浅,仅靠回忆生硬地回答。答案停留在表面,或者是某一方面。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8、 问题:达克沃斯在《精彩观念的诞生》一书中也提到,“哎呀!”“怎么办呢?”“这真是太有趣了!”“怎么回事呢?”“等等……”“哦,我知道了!”,这其中包含的惊讶、困惑、斗争、期望、茅塞顿开构成了完整的思维过程。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9、 问题:教育学家克莱曼有一个很好的比喻“教育就像一块发痒的疥疮,而不是一道抓痕。”这句话说明学生不仅要产生疑问,而且应该不断产生疑问。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20、 问题:以教为中心的课堂问答结构教学内容是不确定的,教学内容背后是一个活生生的真实世界,是值得师生共同探究的。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21、 问题:根据大脑的三个相关联的功能,即思考、动机和情绪,有效的课堂问答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唤起学习者的积极情绪,促进学习者的思考。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22、 问题:以学为中心的课堂理想状态是教师可以当学生,学生也可以当教师,彼此都可以向对方发表见解。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23、 问题:有效的课堂问答只需要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动机,不需要激发学习者的外在动机。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作业】第二章 怎样设计好的问题 第一次作业
1、 问题:这周我们学习了“怎样设计好的问题”,包括设计有目的的问题、设计有层次的问题和设计与学生关联的问题三大部分。请根据第二周的学习内容,原创设计1-3个问题,并注明你设计的问题所属的类别,鼓励尝试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鼓励尝试有创意的问题。问题1: 所属类别: 问题2: 所属类别: 问题3: 所属类别:
评分规则: 【 从作业的完整性来看: 2分:内容完整,设计了三个问题且说明所属类型 1分:存在空白未填写; 0分:没有完成作业
从课堂内容的应用度来看: 2分:三个问题所属类型来自三个小节,体现了较大差异性 1分:设计问题中有两个或全部属于同一类型 0分:抄袭他人设计的问题
从问题与类型的对应度来看: 2分:设计的问题与所属类型完全对应,逻辑严密 1分:存在设计的问题与所属类型间对应不上,牵强附会 0分:问题与类型间毫无逻辑对应关系,完全是生搬硬套
】
第二章 怎样设计好的问题 第二周单元测验
1、 问题:按照导入、展开、结束进行划分的课堂问题依据的是( )的功能分类。
选项:
A:课堂的流程
B:课堂的组织
C:知识类型
D:思维的方向
答案: 【课堂的流程】
2、 问题:在特级教师华应龙《圆的认识》课堂教学中,华老师在课堂伊始向同学们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明参加奥林匹克寻宝活动,寻宝图上这样写着宝物距小明的左脚3米。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直尺,在纸上画出宝物的位置。”华老师提出的“寻宝”活动属于问题的课堂流程功能分类中( )阶段的问题
选项:
A:导入
B:展开
C:结束
D:总结
答案: 【导入】
3、 问题:沃尔什和萨特斯把布鲁姆的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归成了“回忆”、“应用”和“创造”三类形象地比作了一间房子。其中“创造”指的是这间房子中( )。
选项:
A:第一层“他人的知识”
B:第二层“自己的知识”
C:第三层“跃起的知识”
D:以上答案都不是
答案: 【第三层“跃起的知识”】
4、 问题:在哈佛大学的课堂结束时,很多教授都会问这样两个问题:1.这节课对你来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2.这节课引发你什么样的思考或者疑问?请问从问题的功能分类看,前后两个问题依次发挥了( )作用。
选项: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支付后可长期查看
有疑问请添加客服QQ 2356025045反馈
如遇卡顿看不了请换个浏览器即可打开
请看清楚了再购买哦,电子资源购买后不支持退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