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最新满分章节测试答案
- 第一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历史地位
- 第二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萌芽奠基期)
- 第二十二讲 尊师重道
- 第三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
- 第四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近代转型期)
- 第五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
- 第六讲 中国共产党人论传统文化
- 第八讲 学习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 第七讲 必须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 第九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 第十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
- 第十一讲 精忠报国 第十一讲 精忠报国
- 第十二讲 以民为本
- 第十三讲 天下大同
- 第十四讲 勤俭廉政
- 第十五讲 舍生取义
- 第十六讲 仁爱孝悌
- 第十七讲 和而不同
- 第十八讲 敬业乐群
- 第十九讲 诚实守信
- 第二十讲 自强不息
- 第二十一讲 厚德载物
本答案对应课程为:点我自动跳转查看
本课程起止时间为:2019-09-23到2019-12-15
本篇答案更新状态:已完结
第一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历史地位
1、 问题:古巴比伦文明大约何时消亡
选项:
A:公元前5世纪
B:公元前3世纪
C:公元前1000年
D:公元前4世纪
答案: 【公元前5世纪】
2、 问题:毛泽东说:“从()到(),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选项:
A:老子,康有为
B:孔夫子,孙中山
C:孔夫子,康有为
D:老子,孙中山
答案: 【孔夫子,孙中山】
3、 问题:雅斯贝斯所说的“轴心期”大约是
选项:
A:公元前700年至公元前300年
B: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
C:公元前500年至公元前300年
D: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500年
答案: 【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
4、 问题: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形成了以哪三大哲学为主的哲学
选项:
A:儒,道,法
B:儒,道,佛
C:儒,佛,墨
D:道,佛,墨
答案: 【儒,道,佛】
5、 问题:下列属于纪传体史书的是
选项:
A:《汉书》
B:《左传》
C:《资治通鉴》
D:《春秋》
答案: 【《汉书》】
6、 问题: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列举了多少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选项:
A:27
B:30
C:28
D:26
答案: 【26】
7、 问题: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个性
选项:
A:持中贵和
B:德性优先
C:以德报怨
D:天下一家
答案: 【以德报怨】
第二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萌芽奠基期)
1、 问题:“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的含义是
选项:
A:乐是天地之间的和谐的表现,礼是天地之间的秩序的表现。
B:乐是天地和气的表现,礼是天地顺序的表现。
C:音乐是天地和谐的产物,礼貌是天地秩序的产物。
D:音乐是天地和气的表现,礼貌是天地秩序的表现。
答案: 【乐是天地之间的和谐的表现,礼是天地之间的秩序的表现。】
2、 问题:“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出自
选项:
A:《孟子·告子上》
B:《论语·八佾》
C:《论语·述而》
D:《荀子·礼论》
答案: 【《论语·八佾》】
3、 问题:关于“化性起伪”理解正确的是
选项:
A:人的本性是善的,对人加以教化就会转变人天生的善性,人就会变得虚伪。
B:人的本性是恶的,对人加以教化,使人先天的恶性转化为后天的德性。
C:人的本性是恶的,对人加以教化就会转变人天生的恶性,人就会变得虚伪。
D:人的本性是善的,对人加以教化,使人先天的善性转化为后天的德性。
答案: 【人的本性是恶的,对人加以教化,使人先天的恶性转化为后天的德性。】
4、 问题:下列哪个不是老子的思想
选项:
A:“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B:“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C:“道法自然”
D:“道不可闻,闻而非也”
答案: 【“道不可闻,闻而非也”】
5、 问题:关于“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论述错误的是
选项:
A: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儒家思想的缺陷。
B:表达了万物齐一,浑然一体的思想。
C:出自《庄子·逍遥游》。
D:与“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表达的思想一致。
答案: 【出自《庄子·逍遥游》。】
6、 问题:下面不属于法家思想的是
选项:
A:“以刑治则民威,民威则无奸,无奸则民安其所乐。”
B:“贤不足以服不肖,而势位足以屈贤矣。”
C:隆礼重法。
D:法术势结合。
答案: 【隆礼重法。】
7、 问题:关于墨家的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主张兼爱、非攻等。
B:在汉代以前一直处于显学的地位。
C:对爱与被爱者之间的关系的理解是主张尽心,不言回报。
D:主张爱无差等。
答案: 【对爱与被爱者之间的关系的理解是主张尽心,不言回报。】
第二十二讲 尊师重道
1、 问题:“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出自
选项:
A:《管子》
B:《孟子》
C:《礼记》
D:《吕氏春秋》
答案: 【《吕氏春秋》】
2、 问题:荀子曰:“礼有三本”,分别是
选项:
A:鬼神 圣人 老师
B:天地 先祖 君师
C:圣人 父母 先王
D:天地 圣人 先王
答案: 【天地 先祖 君师 】
3、 问题:师者基本的素质包括
选项:
A:师德 师才 师术
B:言行 才学 道德
C:职位 学问 才能
D:道德 学问 言行
答案: 【师德 师才 师术】
4、 问题:“明帝尊师”的典故涉及的主要历史人物是哪两位
选项:
A:西汉明帝 桓荣
B:东汉明帝 桓温
C:东汉明帝 桓荣
D:西汉明帝 桓温
答案: 【东汉明帝 桓荣 】
5、 问题:“读书好处心先觉,立雪深时道已传。”涉及的典故和人物是
选项:
A:囊萤映雪 车胤 杨时
B:程门立雪 程颐 杨时 游酢
C:囊萤映雪 程颐 朱熹
D:程门立雪 程颢 杨时 朱熹
答案: 【程门立雪 程颐 杨时 游酢】
6、 问题:哪位先圣在古代被推崇为“至圣先师”
选项:
A:帝尧
B:周公
C:孔子
D:孟子
答案: 【孔子】
7、 问题:对于现代教育面临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应注意克服物质享乐的价值取向。
B:不能将“学竞于业”完全替代“士志于道”,要怀有对于理想和真理的追求精神。
C:学校要以升学率、就业率等为标尺。
D:在教育中要重视德育与技术的平衡,要警惕实用主义和工具价值将教育效果指标化、工具化的倾向。
答案: 【学校要以升学率、就业率等为标尺。】
第三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
1、 问题: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分期错误的是
选项:
A:秦汉是定型时期
B:两宋是成年时代
C:魏晋是青年时代
D:隋唐是鼎盛时期
答案: 【魏晋是青年时代】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支付后可长期查看
有疑问请添加客服QQ 2356025045反馈
如遇卡顿看不了请换个浏览器即可打开
请看清楚了再购买哦,电子资源购买后不支持退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