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遥感原理与方法(首都师范大学) 最新满分章节测试答案
- 第一部分 遥感概述 quiz1-1 遥感系统与分类
- 【作业】第一部分 遥感概述 homework1-1 请再举出2个关于遥感的例子
- 第二部分 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 quiz2-1 电磁波基础
- 【作业】第二部分 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 homework2-1 植被反射波谱特征
- 第二部分 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 quiz2-2 太阳与大气
- 第二部分 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 quiz2-3 地物反射光谱特征
- 【作业】第二部分 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 homework2-2 大气对遥感的影响
- 第三部分 遥感平台与传感器系统 quiz3-1 遥感平台
- 第三部分 遥感平台与传感器系统 quiz3-2 传感器与成像原理
- 【作业】第三部分 遥感平台与传感器系统 homework3-1 卫星平台与传感器的发展
- 第四部分 遥感图像的特征 quiz4-1 遥感图像解译
- 【作业】第四部分 遥感图像的特征 homework4-1 遥感图像的特征
- 第五部分 遥感数字图像的校正 quiz5-1 数字图像
- 【作业】第五部分 遥感数字图像的校正 homework5-1 遥感数字图像的校正
- 第六部分 遥感数字图像计算机解译 quiz6-1 计算机解译
- 【作业】第六部分 遥感数字图像计算机解译 homework6-1 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
本答案对应课程为:点我自动跳转查看
本课程起止时间为:2017-09-15到2017-11-17
本篇答案更新状态:已完结
第一部分 遥感概述 quiz1-1 遥感系统与分类
1、 问题:遥感系统的组成中,不包括:
选项:
A: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
B:信息接收
C:信息获取
D:信息处理
E:信息应用
F:目标物的形状
答案: 【目标物的形状】
2、 问题:遥感一词来自英语__。
选项:
A:Remote System
B:Remote Sensing
C:Remote Society
D:Remote Control
E:Remote Security
答案: 【Remote Sensing】
3、 问题: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 LiDAR)是一种可以精确、快速地获取地面三维空间信息的主动探测技术,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它经常被应用到无人驾驶汽车上,被称为无人驾驶汽车的眼睛。按照遥感的分类,被安装在无人驾驶汽车上的LiDAR,不属于:
选项:
A:被动遥感
B:主动遥感
C:地面遥感
D:航空遥感
E:航天遥感
F:热红外遥感
G:微波遥感
H:多波段遥感
答案: 【被动遥感;
航空遥感;
航天遥感;
热红外遥感;
微波遥感;
多波段遥感】
4、 问题:遥感技术的特点有: 、时效性和周期性强、数据具有综合性、经济和社会效益高,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答案: 【大面积同步】
【作业】第一部分 遥感概述 homework1-1 请再举出2个关于遥感的例子
1、 问题:除了第一讲中的例子,请你再分别给出一个广义遥感的例子和一个狭义遥感的例子,并说明它们的原理,以及你判定的理由。
评分规则: 【 是否给出了广义遥感的例子?
是否给出了狭义遥感的例子?
说明例子中广义遥感的工作原理,并给出判定它属于广义遥感的理由。
说明例子中狭义遥感的工作原理,并给出判定它属于狭义遥感的理由。
】
第二部分 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 quiz2-1 电磁波基础
1、 问题:以下关于电磁波谱的描述,正确的是:
选项:
A:按照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递增排列,就构成了电磁波谱。
B:按照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频率递减排列,就构成了电磁波谱。
C:按照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振幅递减排列,就构成了电磁波谱。
D:按照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振幅递增排列,就构成了电磁波谱。
E:按照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电场强度递减排列,就构成了电磁波谱。
F:按照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电场强度递增排列,就构成了电磁波谱。
G:按照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周期递减排列,就构成了电磁波谱。
H:按照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周期递增排列,就构成了电磁波谱。
答案: 【按照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递增排列,就构成了电磁波谱。;
按照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频率递减排列,就构成了电磁波谱。】
2、 问题: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
选项:
A:0.38—0.76um
B:0.01—0.38um
C:0.76—1000um
D:1mm-1m
E:0.25—0.38um
F:0.78—0.96um
G:0.78—0.86um
答案: 【0.38—0.76um】
3、 问题:由斯忒藩-波尔兹曼定律得知,当绝对黑体的温度增加 1 倍时,其总辐射出射度将增加为原来的___倍。
选项:
A:2
B:4
C:8
D:16
E:6
F:12
答案: 【16】
4、 问题:微波遥感采用的波长范围是:
选项:
A:1mm—1m
B:10nm—100nm
C:1um—10um
D:680nm—1000nm
E:0.38—0.76um
F:0.76—2.4um
答案: 【1mm—1m】
5、 问题:以下关于面辐射源辐射亮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选项:
A:具有方向性,与观测的角度有关。
B:不具有方向性,与观测的角度无关。
C: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面积的辐射能量。
D: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
E:在某一方向,单位投影表面、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
F:它的单位是单位是:瓦 / 米²•球面度(W/m² • Sr)
G:对于理想的朗伯体来说,辐射亮度与观察角度无关。
H:对于理想的朗伯体来说,辐射亮度与观察角度有关。
答案: 【具有方向性,与观测的角度有关。;
在某一方向,单位投影表面、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
它的单位是单位是:瓦 / 米²•球面度(W/m² • Sr);
对于理想的朗伯体来说,辐射亮度与观察角度无关。】
6、 问题:不同波段的电磁波都是横波,遵守相同的反射、折射、透射、吸收和散射定律。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7、 问题:当黑体温度升高时,其热辐射的峰值波长将向短波方向移动。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8、 问题:灰体的比辐射率随波长而变化,而且<1。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9、 问题:物体可按其辐射特性分为黑体、灰体和 三大类。
答案: 【选择性辐射体】
【作业】第二部分 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 homework2-1 植被反射波谱特征
1、 问题:请手工绘制植被的光谱曲线特征。要求标识清楚,有坐标系和单位。并简要说明影响可见光、近红外和中红外光谱特征的主要因素。
评分规则: 【 有横、纵坐标,横坐标是波长,纵坐标是反射率,单位标识清楚。
可见光波段,在蓝和红波段有明显的吸收谷,在绿光波段有反射峰。主要是由于叶绿素造成的。
近红外波段,反射率有迅速抬升的红边现象。主要是由于植被叶细胞结构的影响。
中红外波段,有多个吸收谷。是植被含水量造成的。
】
第二部分 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 quiz2-2 太阳与大气
1、 问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不包括:
选项:
A:吸收作用
B:反射作用
C:散射作用
D:折射作用
E:衍射作用
答案: 【折射作用;
衍射作用】
2、 问题:大气散射对下面哪个大气窗口的影响最小?
选项:
A:紫外
B:可见光
C:近红外
D:中红外
E:远红外
F:微波
答案: 【微波】
3、 问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选项:
A:波长越短越容易被散射。所以,在可见光中,红光最容易被散射。
B: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0.7—1.2um的可见光波段。
C:太阳光谱相当于6000K的黑体辐射,最大辐射强度位于波长0.47um左右。
D:大气主要通过吸收、折射和反射作用,影响太阳到达地球表面的电磁辐射。
E:平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一半以上。
答案: 【太阳光谱相当于6000K的黑体辐射,最大辐射强度位于波长0.47um左右。】
4、 问题:以下关于大气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选项:
A:大气按热力学性质垂直分层,从地面向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散逸层。
B:云、雾、雨、雪等现象主要发生在对流层。
C:在平流层中,高度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大约0.65℃。
D:航空遥感主要在对流层进行。
E:陆地卫星主要在散逸层进行工作。
F:臭氧主要分布在平流层,它能够吸收紫外线。
G:大气的组成可分为恒定成分和可变成分。臭氧和二氧化碳都属于恒定成分。
答案: 【在平流层中,高度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大约0.65℃。;
陆地卫星主要在散逸层进行工作。;
大气的组成可分为恒定成分和可变成分。臭氧和二氧化碳都属于恒定成分。】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支付后可长期查看
有疑问请添加客服QQ 2356025045反馈
如遇卡顿看不了请换个浏览器即可打开
请看清楚了再购买哦,电子资源购买后不支持退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