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答案对应课程为:点我自动跳转查看
本课程起止时间为:2021-01-18到2021-04-10

第二章 人们为什么“知而不行”? 第二章课后测验

1、 问题:所谓锻炼心理学就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探究引发锻炼行为的心理前因和参加体育锻炼后可能引发的心理效应;锻炼产生心理效益的可能机制,锻炼与身心健康之间关系,最终以实现____为主要目的的交叉学科。
选项:
A:促进和持续锻炼
B:促进和维持健康
C:提高竞技水平
D:维持竞技水平
答案: 【促进和维持健康

2、 问题:以下哪个行为不能称为身体活动?
选项:
A:做家务
B:做园艺
C:骑自行车
D:看书
答案: 【看书

3、 问题:1890年____所写的《心理学原理》出版被誉为划时代的巨作。
选项:
A:威廉·詹姆斯
B:冯特
C:班杜拉
D:希洛地卡斯
答案: 【威廉·詹姆斯

4、 问题:_是在健康行为领域当中,最早提出并被广泛应用的一个理论模型。
选项:
A:自我决定理论
B:阶段变化模型
C:健康信念模型
D:合理行为理论
答案: 【健康信念模型

5、 问题:保护动机理论是在____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为了更好的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
选项:
A:自我决定理论
B:阶段变化模型
C:健康信念模型
D:合理行为理论
答案: 【健康信念模型

6、 问题:保护动机理论中的认知中介过程包括两个评估过程,一个是威胁评估,一个是应对评估,所谓威胁评估,是对不健康行为的评估,即危险行为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什么。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7、 问题:干预的内容通常只从针对威胁进行的健康教育或干预,主要是提高个体面临威胁时,以威胁的主观评价而进行。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8、 问题:认知重建是一种应对策略,是用积极的、明确的想法替代消极的、自我攻击的想法,将因威胁而感知到的压力转化为无威胁的方法或技术。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9、 问题:认知重建的方法较多,针对如何克服参与体育锻炼的心理障碍,其中的两个技术,一是思维阻断法,另一个是感情宣泄法。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0、 问题:所谓归因是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行动赋予理由或原因的过程。归因是个体如何解释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原因,是个体对影响和解释其行为的因素做出结论的一种认知过程。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作业】第三章 锻炼流行病学特征 第三章课后作业

1、 问题:体育锻炼行为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诸多健康行为中的一种,具有怎样的特殊性?
评分规则: 【 (1)它是比吸烟或进行乳腺检查等单一行动更为复杂的健康行为。(2)它不同于吸烟、饮酒和使用药物等戒除行为,是一种接纳行为,因此“阻力最小”或惯性是这种接纳行为所缺乏的。(3)相对于健康饮食而言,体育锻炼不是一种必需行为;但它却需要极大的时间保障,比如相对于刷牙、防晒等行为,体育锻炼的参与可能需要更大的意志努力提供时间保障,并坚持一段时间,才可能看见想要看到的结果或效果。(4)体育锻炼进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良”生理反应,比如肌肉酸痛、疲劳等,虽可以适应,但这些生理反应却可能引发压力、饮酒和使用药物等消极行为。(5)是否参与/坚持体育锻炼不是一次性的暂时决定,并且它必须在安静代谢水平之上完成。因此,任何忽视体育锻炼复杂性和特殊性的研究尝试都可能缺乏力量。(每项2分, 意思相近即可)

2、 问题:由于社会发展、医疗水平的进步,老龄化在我国已经成为了必须面对的问题。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对社会发展和经济的影响也在慢慢显现。老年人参加以增强心血管适能为主要目的的体育锻炼时,在锻炼频度、持续时间、强度方面应如何控制?
评分规则: 【 频度(2分):(1)中等强度训练最好每天进行;(2)如果进行高强度训练,每周三次,但应该将锻炼日和休息日间隔进行。持续时间(3分):(1)使锻炼时间不连续也可以是老年人获得健康收益;(2)对于那么持续锻炼30分钟有困难或希望单次锻炼时间较短的老年人,可以建议他们在一天的不同阶段,分三次进行持续十分钟左右的锻炼;(3)为了避免损伤,确保安全,老年人可以尝试增加锻炼持续时间而不是锻炼强度。强度(5分):(1)为了减小引发疾病的可能性和促使老年人长期坚持,初始锻炼强度应该应尽量低,随后依据个体的表现和承受能力适当增加。(2)因大部分老年人均受到疾病困扰,应当保守的增加锻炼强度。(3)对于老年人,锻炼不必高强度或持续时间过长就可以使其获得健康收益,每天进行持续30分钟的中高强度锻炼即可。(4)长时间,高有氧的锻炼强度可以提供额外的健康和体适能收益,但同时它也可以增加心血管和肌肉骨骼发生问题的风险,并影响锻炼的坚持性。(5)由于65岁以上老年人最大心率存在的变化,并且他们具有潜在患冠心病类的疾病巨大风险,可以通过估算最大心率的方法检测锻炼过程.(每点一分,大意相同即可)

第四章 影响锻炼的心理因素及模型(1) 第四章课后测验

1、 问题:自我效能是一个关于()的概念。
选项:
A:工作效率
B:运动频率
C:情景特异性自信心
D:运动效果
答案: 【情景特异性自信心

2、 问题:以下关于情绪和心境不同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选项:
A:心境比情绪更具有持久性
B:引发情绪变化的前因比心境更加容易辨明
C:情绪变化对人的影响比心境要小
D:情绪比心境更具激烈性和变化性
答案: 【情绪变化对人的影响比心境要小

3、 问题: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大五人格理论”中分类的是()。
选项:
A:神经质   
B:宜人性
C:好胜心
D:责任心
答案: 【好胜心

4、 问题:以下关于合理行为/计划行为理论,描述错误的是()。
选项:
A:合理行为理论认为意图是直接影响行为的决定因素。
B:两个理论都认为主观行为控制感会影响人们的行动。
C:在理论框架中意图受到态度和主观准则的约束。
D:两个理论在身体活动领域的应用都十分成功。
答案: 【两个理论都认为主观行为控制感会影响人们的行动。

5、 问题:在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中,互为三角因果关系的因素不包括()。
选项:
A:人体的行为
B:个体的认知
C:环境
D:个体的社会经济地位
答案: 【个体的社会经济地位

6、 问题:自我效能的四个来源不包括()。
选项:
A:自我暗示
B:成功经验
C:替代经验
D:心理/生理状态
答案: 【自我暗示

7、 问题:自尊是个体对于他人对自己评价引起的情绪体验。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8、 问题:身体意象是个体对于自己身体的客观认识。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9、 问题:个性是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结构和过程,能够影响个体的行为和对环境的反应。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0、 问题:模型主要用于研究者理解研究问题“是什么”,而理论则可以帮助我们回答“为什么”和“怎么样”。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1、 问题:尽管合理行为理论与计划行为理论在身体活动领域的应用都极为成功,但合理行为理论的作用更为显著。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2、 问题:在自我效能的来源中,成功体验是学习者的亲身经验,它对自我效能的影响最大。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作业】第五章 影响锻炼的心理因素及模型(2) 第五章课后作业

1、 问题:结合自我效能理论,设计一个安利身边朋友亲戚参与体育锻炼的方案。(从自我效能的来源出发,描述安利对象的具体情况,对症下药)。
评分规则: 【 “成功经验”、“替代经验”、“口头说服”、“身心状态”四个关键词一个1分,每个方面结合对象实际展开说明各1分,劝说对象的实际情况描述1分,整体说辞合理性1分。

2、 问题:锻炼身体的益处和必要性早已深入人心,但还是有很多懒人朋友“知而不行”,请结合健康信念模型的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人们明知锻炼好处却不付诸行动。
评分规则: 【 “个体的主观感知”、“个体的行动暗示”、“行为的制约因素”三个方面一个2分,其中“主观感知”分为“知觉到某种疾病或危险因素的威胁”和“对采取某种行为或放弃某种行为的结果的估计”两方面结合实际论述,各1分;“个体的行动暗示”结合对象实际展开说明1分;“行为的制约因素”结合对象实际展开说明1分。

第六章 影响锻炼的环境因素——社会生态模型 第六章课后测验

1、 问题:以下不属于阶段变化模型中变化阶段的是()。
选项:
A:前意图阶段
B:后意图阶段
C:维持阶段
D:终极阶段
答案: 【后意图阶段

2、 问题:自我决定理论中最关键的核心概念是()。
选项:
A:动机
B:自我效能
C:自尊
D:坚持性
答案: 【动机

3、 问题:以下属于验证操作条件反射的经典实验是()。
选项:
A:巴甫洛夫的狗唾液分泌实验
B:斯金纳箱实验
C:哈洛的“代理母亲”猴子实验
D:塞利格曼的“狗电击实验

本门课程剩余章节答案为付费内容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支付后可长期查看
有疑问请添加客服QQ 2356025045反馈
如遇卡顿看不了请换个浏览器即可打开
请看清楚了再购买哦,电子资源购买后不支持退款哦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