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20春-中学历史教材教法-崔恒秀-1(苏州大学) 最新满分章节测试答案
本答案对应课程为:点我自动跳转查看
本课程起止时间为:2020-02-23到2020-07-03
本篇答案更新状态:已完结
第一章 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概述 单元测验一
1、 问题: 历史教材的能力构成是在教材知识结构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教材的能力构成。这里所说的能力主要是指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它可以分为认知能力和核心能力。其中“核心能力”主要是指
选项:
A:A.历史感知和历史记忆的能力
B: B.历史阅读和历史运用的能力
C:C.历史鉴别和历史认知的能力
D: D.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案: 【A.历史感知和历史记忆的能力 】
2、 问题: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要求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特点,转变教学观念,全面发挥历史教育功能。以下说法不符合高中历史课程理念的是
选项:
A:A.倡导学生主动学习
B: B.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
C:C.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D: D.增强学生历史意识
答案: 【 B.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
3、 问题: 历(歴):“从止表示与脚、行走有关,意为经过”;“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希腊语中“historia”,原义为“调查、探究”。据此,对“历史”理解正确的是
选项:
A:A.历史就是史学记录
B:B.历史必须亲身经历
C:C.历史可以任意评说
D: D.历史应该客观真实
答案: 【 D.历史应该客观真实】
4、 问题:“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
选项:
A:A、卢梭
B: B、凯洛夫
C: C、杜威
D: D、赫尔巴特
答案: 【A、卢梭 ;
C、杜威 】
5、 问题:皮亚杰将个体的认识发展划分的阶段包括()。
选项:
A:A、感知运动阶段
B: B、前运算阶段
C:C、具体运算阶段
D: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 【A、感知运动阶段 ;
B、前运算阶段 ;
C、具体运算阶段 ;
D、形式运算阶段】
6、 问题:教师职业的特点()
选项:
A:A、艰巨性
B: B、示范性
C: C、创造性
D: D、复杂性
答案: 【A、艰巨性 ;
B、示范性 ;
C、创造性 ;
D、复杂性】
7、 问题:历史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第二章 课程标准之核心素养理论阐释 单元测验二
1、 问题:1.历史核心素养的宏观指导是指:
选项:
A:A.唯物史观
B:B.史料实证
C:C.历史解释
D: D.家国情怀
答案: 【A.唯物史观】
2、 问题:2.某种意义上说,所有的历史都可以称之为
选项:
A:A.唯物史观
B:B.时空观念
C: C.历史解释
D: D.历史理解
答案: 【 C.历史解释】
3、 问题:3.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指的是
选项:
A:A.家国情怀
B: B.史料实证
C: C.唯物史观
D:D.历史解释
答案: 【 B.史料实证 】
4、 问题:1.当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有
选项:
A:A.唯物史观
B: B.史料实证
C:C.历史解释
D: D.家国情怀
答案: 【A.唯物史观 ;
B.史料实证 ;
C.历史解释 ;
D.家国情怀】
5、 问题:当前,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方兴未艾。下列关于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体现表述正确的是
选项:
A:A由对知识的知晓转化为对知识的理解
B:B由对史事的记忆转化为对历史的思考
C:C由对知识的接受转化为对历史的探究
D:D由对教材的复述转化为对历史的建构
答案: 【A由对知识的知晓转化为对知识的理解 ;
B由对史事的记忆转化为对历史的思考 ;
C由对知识的接受转化为对历史的探究 ;
D由对教材的复述转化为对历史的建构 】
6、 问题:1.关于隐性课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A、隐性课程以间接的、内隐的、非公开的方式呈现
B:B、隐性课程往往是学生无意识获得的非学术性经验
C:C、隐性课程的实施往往表现出非计划性、非预期性
D: D、隐性课程从本质上是无法进行研究的
答案: 【A、隐性课程以间接的、内隐的、非公开的方式呈现 ;
B、隐性课程往往是学生无意识获得的非学术性经验;
C、隐性课程的实施往往表现出非计划性、非预期性 】
7、 问题:在教学中,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积累直接经验。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第三章 历史课程与核心素养之教学设计 第三章测验
1、 问题:1.有人说:“对历史事件的发生、进程、结果及性质、影响等,对历史人物的言行、贡献、历史地位等,对历史现象的出现、状态、波及、后果等的认识,都需要将其放在历史的条件中进行具体的考察。”这强调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
选项:
A:A.唯物史观
B:B.历史解释
C:C.史料实证
D: D.时空观念
答案: 【B.历史解释】
2、 问题:2.某学者在评价义和团运动时写道:“他们站在新旧交替的世纪转折点,对已然逝去的时光作出了深情的回望,不愿意也不屑于看一眼面前金发碧眼的西洋。”这一观点主要是基于下列哪种史观作出的?
选项:
A:A.文明史观
B: B.唯物史观
C: C.整体史观
D: D.唯心史观
答案: 【A.文明史观】
3、 问题:3.“注重人类历史不同领域发展的关联性,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使学生逐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历史和社会进行全面的认识。”这描述的是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特性中的
选项:
A:A.思想性
B: B.人文性
C: C.综合性
D: D.社会性
答案: 【 D.社会性】
4、 问题:1..当前,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方兴未艾。下列关于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体现表述正确的是
选项:
A:A由对知识的知晓转化为对知识的理解
B:B由对史事的记忆转化为对历史的思考
C:C由对知识的接受转化为对历史的探究
D:D由对教材的复述转化为对历史的建构
答案: 【A由对知识的知晓转化为对知识的理解;
B由对史事的记忆转化为对历史的思考;
C由对知识的接受转化为对历史的探究;
D由对教材的复述转化为对历史的建构】
5、 问题:1.关于隐性课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A、隐性课程以间接的、内隐的、非公开的方式呈现
B: B、隐性课程往往是学生无意识获得的非学术性经验
C:C、隐性课程的实施往往表现出非计划性、非预期性
D: D、隐性课程从本质上是无法进行研究的
答案: 【A、隐性课程以间接的、内隐的、非公开的方式呈现;
B、隐性课程往往是学生无意识获得的非学术性经验;
C、隐性课程的实施往往表现出非计划性、非预期性】
6、 问题:2.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研究隐性课程有两个视角
选项:
A:A、班级或学校生活中的非正式的社会关系结构所包含的隐含信息
B: B、教师的潜在价值观
C:C、学校课程知识中隐含的意识形态方面的信息
D: D、学生的兴趣所隐含的课程意义
答案: 【A、班级或学校生活中的非正式的社会关系结构所包含的隐含信息;
C、学校课程知识中隐含的意识形态方面的信息】
7、 问题:在教学中,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积累直接经验。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支付后可长期查看
有疑问请添加客服QQ 2356025045反馈
如遇卡顿看不了请换个浏览器即可打开
请看清楚了再购买哦,电子资源购买后不支持退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