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2017秋计算机专业导论(六盘水师范学院) 最新满分章节测试答案

2025年1月8日 分类:免费网课答案 作者:网课帮手
文章目录[隐藏]

本答案对应课程为:点我自动跳转查看
本课程起止时间为:2017-09-20到2017-12-31
本篇答案更新状态:已完结

【作业】SPOC计算机导论 SPOC第1讲 计算机、计算与计算思维 汇报PPT

1、 问题:需要在翻转课堂学习前利用SPOC完成相关视频的学习,选择挖出的“金子”,制作PPT,通过知识脉络图、思维导图、关键知识点的案例示意图、计算模拟图等形式,展示对“金子”的深入理解。具体要求:1、覆盖找金子、矛碰盾的全部内容。2、描述手段精炼、简洁、直观、准确。3、封面、目录、内容、封底齐全。
评分规则: 【 ⑴内容完整性A、覆盖找金子、矛碰盾的全部内容(45分)B、只有找金子、矛碰盾的部分内容(20分)C、没有找金子或矛碰盾的内容(0分)
⑵设计科学性:A、描述手段精炼、简洁、直观、准确(45分)B、文字在整个PPT的占比超过50%(20分)C、文字在整个PPT的占比超过80%(0分)
⑶排版完整性:A、封面、目录、内容、封底齐全(10分)B、封面、目录、内容、封底缺少一项(5分)C、封面、目录、内容、封底至少缺少两项(0分)

【作业】SPOC计算机导论 SPOC第1讲 计算机、计算与计算思维 学习笔记

1、 问题:需要在翻转课堂学习前利用SPOC完成相关视频的学习,并以Word文档的方式整理出学习笔记,学习笔记应覆盖翻转课堂规定的全部学习内容。具体要求:关于亮功夫:1、内容覆盖面的宽广程度。2、知识理解的深度。3、成果展现形式的新颖、独特性。关于找金子:1、重点与难点的准确度。2、奇妙点发现的数量。3、对奇妙点的详细解释。关于矛碰盾:1、题目的综合程度。2、题目的数量。3、对题目解答的详略程度
评分规则: 【 亮功夫部分⑴内容覆盖面的宽广程度A、超本讲内容的1/4(25分)B、全部覆盖本讲内容(18分)C、覆盖不足本讲内容的3/4(12分)D、覆盖不足本讲内容的1/4(5分)E、覆盖不足本单内容的1/10(0分)
⑵知识理解的深度A、理解透彻,能将知识串联起来,形成清晰的脉络(15分)B、基本理解,覆盖重要的知识点,概念清晰,有示例辅助解释概念和知识(7分)C、只是简单的知识点罗列,没有解释(0分)
⑶成果展现形式的新颖、独特的要求A、有新颖、独特展现形式的成果,超学习笔记的1/2(10分)B、有新颖、独特的展现形式的成果(5分)C、仅是视频截图,没有独特或新颖的成果展现(2分)D、成果仅仅是文字,未有特殊展现方式(0分)
找金子部分⑴重点与难点的准确度A、准确度70%以上(15分)B、准确度40%以上(10分)C、准确度40%以下(5分)D、准确度20%以下(0分)
⑵奇妙点发现的数量:A、发现5处及以上(10分)B、发现3处及以上(7分)C、发现2处及以上(4分)D、发现不足2处(1分)E、没有发现(0分)
⑶对奇妙点的详细解释:A、每一处奇妙点都有详细解释——其为什么奇妙,其价值在哪里(10分)B、部分奇妙点有详细解释(7分)C、全部奇妙点都没有详细解释(4分)D、准确度20%以下(1分)E、没有任何描述(0分)
矛碰盾部分⑴题目的综合程度:A、覆盖4个及以上知识点(7分)B、覆盖3个及以上知识点(4分)C、覆盖2个及以上知识点(2分)D、仅是单一知识(0分)
⑵题目的数量:A、≥3个(4分)B、2个(3分)C、1个(2分)D、0个(0分)
⑶对题目解答的详略程度:A、详实且准确(4分)B、简略描述,内容准确(2分)C、有解答,但存在错误(1分)D、没有解答(0分)

【作业】SPOC计算机导论 SPOC第2讲 符号化、计算化与自动化 学习笔记

1、 问题:需要在翻转课堂学习前利用SPOC完成相关视频的学习,并以Word文档的方式整理出学习笔记,学习笔记应覆盖翻转课堂规定的全部学习内容。具体要求:关于亮功夫:1、内容覆盖面的宽广程度。2、知识理解的深度。3、成果展现形式的新颖、独特性。关于找金子:1、重点与难点的准确度。2、奇妙点发现的数量。3、对奇妙点的详细解释。关于矛碰盾:1、题目的综合程度。2、题目的数量。3、对题目解答的详略程度
评分规则: 【 亮功夫部分⑴内容覆盖面的宽广程度A、超本讲内容的1/4(25分)B、全部覆盖本讲内容(18分)C、覆盖不足本讲内容的3/4(12分)D、覆盖不足本讲内容的1/4(5分)E、覆盖不足本单内容的1/10(0分)
⑵知识理解的深度A、理解透彻,能将知识串联起来,形成清晰的脉络(15分)B、基本理解,覆盖重要的知识点,概念清晰,有示例辅助解释概念和知识(7分)C、只是简单的知识点罗列,没有解释(0分)
⑶成果展现形式的新颖、独特的要求A、有新颖、独特展现形式的成果,超学习笔记的1/2(10分)B、有新颖、独特的展现形式的成果(5分)C、仅是视频截图,没有独特或新颖的成果展现(2分)D、成果仅仅是文字,未有特殊展现方式(0分)
找金子部分⑴重点与难点的准确度A、准确度70%以上(15分)B、准确度40%以上(10分)C、准确度40%以下(5分)D、准确度20%以下(0分)
⑵奇妙点发现的数量:A、发现5处及以上(10分)B、发现3处及以上(7分)C、发现2处及以上(4分)D、发现不足2处(1分)E、没有发现(0分)
⑶对奇妙点的详细解释:A、每一处奇妙点都有详细解释——其为什么奇妙,其价值在哪里(10分)B、部分奇妙点有详细解释(7分)C、全部奇妙点都没有详细解释(4分)D、准确度20%以下(1分)E、没有任何描述(0分)
矛碰盾部分⑴题目的综合程度:A、覆盖4个及以上知识点(7分)B、覆盖3个及以上知识点(4分)C、覆盖2个及以上知识点(2分)D、仅是单一知识(0分)
⑵题目的数量:A、≥3个(4分)B、2个(3分)C、1个(2分)D、0个(0分)
⑶对题目解答的详略程度:A、详实且准确(4分)B、简略描述,内容准确(2分)C、有解答,但存在错误(1分)D、没有解答(0分)

【作业】SPOC计算机导论 SPOC第2讲 符号化、计算化与自动化 汇报PPT

1、 问题:需要在翻转课堂学习前利用SPOC完成相关视频的学习,选择挖出的“金子”,制作PPT,通过知识脉络图、思维导图、关键知识点的案例示意图、计算模拟图等形式,展示对“金子”的深入理解。具体要求:1、覆盖找金子、矛碰盾的全部内容。2、描述手段精炼、简洁、直观、准确。3、封面、目录、内容、封底齐全。
评分规则: 【 ⑴内容完整性A、覆盖找金子、矛碰盾的全部内容(45分)B、只有找金子、矛碰盾的部分内容(20分)C、没有找金子或矛碰盾的内容(0分)
⑵设计科学性:A、描述手段精炼、简洁、直观、准确(45分)B、文字在整个PPT的占比超过50%(20分)C、文字在整个PPT的占比超过80%(0分)
⑶排版完整性:A、封面、目录、内容、封底齐全(10分)B、封面、目录、内容、封底缺少一项(5分)C、封面、目录、内容、封底至少缺少两项(0分)

第一次测试考核(计入成绩)

1、 问题:计算机器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选项:
A:能够执行一般的任意复杂的计算规则
B:能够辅助人进行计算
C:能够执行简单的四则运算规则
D:能够执行特定的计算规则,例如能够执行差分计算规则等
答案: 【能够执行一般的任意复杂的计算规则

2、 问题:计算机包括_____。
选项:
A:其它三个选项都包括
B:台式机、便携机
C:嵌入在各种设备中的芯片
D:软件
答案: 【其它三个选项都包括

3、 问题:“人”计算与“机器”计算有什么差异?
选项:
A:其它选项的说法都正确
B:“人”计算宁愿使用复杂的计算规则,以便减少计算量能够获取结果
C:“机器”计算则需使用简单的计算规则,以便于能够做出执行规则的机器
D:“机器”计算使用的计算规则可能很简单但计算量却很大,尽管这样,对越来越多的计算,机器也能够完成计算结果的获得
E:“机器”可以采用“人”所使用的计算规则,也可以不采用“人”所使用的规则
答案: 【其它选项的说法都正确

4、 问题:关于计算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
选项:
A:计算系统由微处理器、存储设备、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构成
B:计算系统由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微处理器构成
C:计算系统由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设备构成
D:计算系统由微处理器和存储设备构成
答案: 【计算系统由微处理器、存储设备、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构成

5、 问题:关于计算系统的网络化的说法正确的是_
选项:
A:未来互联网将发展为包括物联网、社会网络、服务网络以及与现实中各种网络深度融合的网络系统
B:物联网能够使物与物、物与人通过互联网连接在一起,因此,未来互联网将被物联网所取代
C:社会网络能够使人与人通过互联网连接在一起,因此,未来互联网将被社会网络(或社交网)所取代
D:未来互联网将发展为全3维的虚拟世界网络
答案: 【未来互联网将发展为包括物联网、社会网络、服务网络以及与现实中各种网络深度融合的网络系统

6、 问题:为什么要学习计算思维? 因为 _
选项:
A:不仅仅是其它三个选项的理由, 有很多理由说明大思维比小技巧更重要,思维的学习比知识的学习更重要
B:计算学科知识膨胀速度非常快,知识学习的速度跟不上知识膨胀的速度,因此要先从知识的学习转向思维的学习,在思维的指引下再去学习知识
C:如果理解了计算思维,则便具有了融会贯通、联想启发的能力,这样再看计算学科的知识便感觉他们似乎具有相同的道理或原理,只是术语不同而已
D:学习计算思维并不仅仅是学习计算机及相关软件的原理,因为社会/自然中的很多问题解决思路与计算学科中的方法和原理是一致的,计算思维的学习也可以提高解决社会/自然问题的能力
答案: 【不仅仅是其它三个选项的理由, 有很多理由说明大思维比小技巧更重要,思维的学习比知识的学习更重要

7、 问题:计算之树概括了计算学科的经典思维,它是从几个维度来概括的?
选项:
A:六个维度:计算技术的奠基性思维、通用计算环境的演化思维、社会/自然与计算的融合思维、问题求解思维、网络化思维和数据化思维
B:三个维度:计算技术、计算系统与问题求解
C:四个维度:计算技术的奠基性思维、通用计算环境的演化思维、社会/自然与计算的融合思维、交替促进与共同进化的问题求解思维
D:五个维度:计算技术的奠基性思维、通用计算环境的演化思维、社会/自然与计算的融合思维、交替促进与共同进化的问题求解思维、由机器网络到网络化社会的网络化思维
答案: 【六个维度:计算技术的奠基性思维、通用计算环境的演化思维、社会/自然与计算的融合思维、问题求解思维、网络化思维和数据化思维

8、 问题:计算之树中,计算技术的奠基性思维包括__。
选项:
A:0和1、程序和递归
B:0和1、程序、递归和算法
C:0和1、程序、递归、算法和网络
D:其它三个选项都不对
答案: 【0和1、程序和递归

9、 问题:计算之树中,通用计算环境的演化思维是怎样概括的?
选项:
A:程序执行环境—由CPU-内存环境,到CPU-存储体系环境,到多CPU-多存储器环境,再到云计算虚拟计算环境
B:网络运行环境—由个人计算机、到局域网广域网、再到Internet
C:元器件—由电子管、晶体管、到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D:其它三个选项都不对
答案: 【程序执行环境—由CPU-内存环境,到CPU-存储体系环境,到多CPU-多存储器环境,再到云计算虚拟计算环境

10、 问题:计算之树中,两类典型的问题求解思维是指__。
选项:
A:算法和系统
B:抽象和自动化
C:社会计算和自然计算
D:程序和递归
答案: 【算法和系统

11、 问题:人类应具备的三大思维能力是指_____。
选项:
A:实验思维、理论思维和计算思维
B: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
C:逆向思维、演绎思维和发散思维
D:计算思维、理论思维和辩证思维
答案: 【实验思维、理论思维和计算思维

12、 问题:本课程中拟学习的计算思维是指_____。
选项:
A:蕴含在计算学科知识背后的具有贯通性和联想性的内容
B:计算机相关的知识
C:算法与程序设计技巧
D:知识与技巧的结合
答案: 【蕴含在计算学科知识背后的具有贯通性和联想性的内容

13、 问题:如何学习计算思维?
选项:
A:其它三个选项都是正确的
B:为思维而学习知识而不是为知识而学习知识
C:不断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将思维转换为能力
D:先从贯通知识的角度学习思维,再学习更为细节性的知识,即用思维引导知识的学习
答案: 【其它三个选项都是正确的

14、 问题:计算学科的计算研究什么?
选项:
A:面向机器可自动执行的求解一般问题的计算规则
B:面向人可执行的一些复杂函数的等效、简便计算方法
C:面向机器可自动执行的一些复杂函数的等效、简便计算方法
D:面向人可执行的求解一般问题的计算规则
E:其它选项说法都不正确
答案: 【面向机器可自动执行的求解一般问题的计算规则

15、 问题:自动计算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选项:
A:数据和计算规则的表示、自动存储和计算规则的自动执行
B:数据的表示
C:数据和计算规则的表示
D:数据和计算规则的表示与自动存储
答案: 【数据和计算规则的表示、自动存储和计算规则的自动执行

16、 问题:衡量微处理器芯片性能好坏的指标包括_
选项:
A:其它选项都包括
B:机器字长–字长越大越好,机器主频–主频越高越好
C:功耗–功耗越低越好,晶体管数量–晶体管数量越多越好
D:微处理器所能完成的功能–指令种类越多越好
答案: 【其它选项都包括

17、 问题:电子计算机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选项:
A:其它三个选项都正确
B:基于二进制–存储0和1的元件如电子管、晶体管等
C:基于二进制的运算与变换
D:电子技术实现计算规则,集成技术实现更为复杂的变换
答案: 【其它三个选项都正确

本门课程剩余章节答案为付费内容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支付后可长期查看
有疑问请添加客服QQ 2356025045反馈
如遇卡顿看不了请换个浏览器即可打开
请看清楚了再购买哦,电子资源购买后不支持退款哦
请输入手机号或商家订单号
打不开请联系客服QQ 2356025045 商家订单号在哪里?点此了解

商家订单号查看步骤

打开支付宝
方法一:我的 > 账单 > 账单详情 > 更多>复制商家订单号
方法二:我的 > 账单 >搜索关键字【网课小帮手】
> 账单详情 > 更多>复制商家订单号
方法三:联系客服QQ 2356025045
微信支付
我 > 支付 > 钱包 > 账单 > 账单详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