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艺术(江西师范大学科技学院) 最新满分章节测试答案

2025年5月6日 分类:免费网课答案 作者:网课帮手

本答案对应课程为:点我自动跳转查看
本课程起止时间为:2020-02-27到2020-07-01
本篇答案更新状态:已完结

第一讲 学习准备篇&导论 第一讲 单元测验

1、 问题:以下关于服饰概念说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A:在广义上服饰是指人类穿戴、装扮自身的一种生活行为。
B:在狭义上服饰是指人类穿戴、装扮自身的一种生活行为。
C:狭义上,服饰是指衣服上的装饰(如服饰图案、钮扣等)及饰物。
D:狭义上,服饰是指除包裹躯体的上衣下裳之外的冠帽、鞋履、首饰等。
答案: 【在狭义上服饰是指人类穿戴、装扮自身的一种生活行为。

2、 问题:属于满足生物个体生存之必需的服饰起源学说是。
选项:
A:气候适应说
B:审美说
C:羞耻说
D:性吸引说
答案: 【气候适应说

3、 问题:以下关于服饰起源说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A:护符说认为服饰起源于那些具有人眼看不见的超自然力量的、穿戴在身上的护符。
B:象征说认为起初披挂在人身上的物体是作为某种象征意义而出现的,后来逐渐演变为衣物和装饰品。
C:性差说认为,服饰起源是出于人类美化自身的需要,是想用自己认为美的物体来装饰自身的一种本能性冲动。
D:性差说认为,服装的原始目的是吸引对性感带的注意力,是为了吸引异性,引起对方的关注和好感。
答案: 【性差说认为,服饰起源是出于人类美化自身的需要,是想用自己认为美的物体来装饰自身的一种本能性冲动。

4、 问题:以下关于少数民族服饰历史发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选项:
A:在新石器时代出现了十分特殊的民族服饰——“贯头衣”、“披围式长衫”。
B:满族的形成,不但把我国草原游牧民族的服饰文化提高到了崭新的发展阶段,并且对服饰的穿戴进行了严格规定。
C:清代各民族服饰已具备各自的特点,且支系间的差异也反应到服饰上。
D:战国中后期至自秦汉时期,中国民族文化交流达到了空前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成为这个时期中国民族服饰文化交流、发展中的一大创新和亮点。
答案: 【满族的形成,不但把我国草原游牧民族的服饰文化提高到了崭新的发展阶段,并且对服饰的穿戴进行了严格规定。

5、 问题:以下关于少数民族服饰用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选项:
A:北方严寒多风雪,森林草原辽阔,北方少数民族多以狩猎畜牧为生。
B:南方湿热多雨,南方少数民族则多以农耕为主要的生计方式。
C:南北自然环境和生计方式的不同,造就了南北方少数民族不同的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也造成了在服饰原料的取材上也各有差异。
D:南北自然环境和生计方式的不同,造就了南北方少数民族不同的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但在服饰原料的取材大同小异。
答案: 【南北自然环境和生计方式的不同,造就了南北方少数民族不同的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但在服饰原料的取材大同小异。

6、 问题:南方少数民族服饰用料呈现出多元化的风格特点,是因为在取材上既有棉、麻,还有­­皮毛和____。
选项:
A:涤纶
B:氨纶
C:毛纤维
D:尼龙
答案: 【毛纤维

7、 问题:中国少数民族对服饰原料进行加工利用的历史悠久,古代各少数民族在麻、毛、棉、丝纺织和­______方面均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选项:
A:合成纤维
B:制裘革
C:无机纤维
D:再生纤维
答案: 【制裘革

8、 问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A:聚居在云南西盟、沧源一带的佤族同胞,每逢冬天天冷时外出,习惯披一麻织披单,白天当衣夜晚当被。
B:独龙族在长期衣麻的生产生活中,创制了风格独特的由野生大麻织成的独龙麻毯。
C:棉花原产印度,经少数民族传播到中原。
D:捻麻线和织麻布更是许多北方少数民族妇女主要的生产活动之一,她们甚至上山下地、走亲访友的路上也要边走边捻麻线。
答案: 【捻麻线和织麻布更是许多北方少数民族妇女主要的生产活动之一,她们甚至上山下地、走亲访友的路上也要边走边捻麻线。

9、 问题:彝族主要集中分布在云南、贵州和______三省,但云南省分布最多。
选项:
A:广西
B:四川
C:山东
D:青海
答案: 【四川

10、 问题:全国2.1万多千米长的陆地边境线地区,基本上都居住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占到整个国土面积的_____。
选项:
A:84%
B:64%
C:34%
D:54%
答案: 【64%

11、 问题:下列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服饰用料描述正确的有。
选项:
A:长期以狩猎采集为主要生计类型的鄂温克族、赫哲族和鄂伦春族,服饰多以野生的鹿皮、鱼皮、狍皮等动物皮为原材料,掌握熟练的制皮制革加工技术。
B:西北地区的维吾尔、东乡、保安、撤拉等民族和东北地区的朝鲜族、满族等民族属于农耕经济类型,服饰原料只有动物的皮毛。
C: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宜于植麻种棉,自织麻布和土布是其衣裙的主要用料。
D:用毛纤维纺纱后织成的氆氇是制作蒙古袍的主要材料,可抵御高原的寒冷。
答案: 【长期以狩猎采集为主要生计类型的鄂温克族、赫哲族和鄂伦春族,服饰多以野生的鹿皮、鱼皮、狍皮等动物皮为原材料,掌握熟练的制皮制革加工技术。

12、 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我国南北方少数民族在服饰原料的取材上没有差异。
B:柯尔克孜族毛皮镶边的长袍和裙子厚实而雍容。
C:朝鲜族的驼毛絮里“库普”大衣又轻且暖。
D:北方少数民族服饰用料普遍具有多元化的风格特点。
答案: 【柯尔克孜族毛皮镶边的长袍和裙子厚实而雍容。

13、 问题:        族的形成,不但把我国草原游牧民族的服饰文化提高到了崭新的发展阶段,并且对服饰的穿戴进行了严格规定。
选项:
A:蒙古族
B:维吾尔族
C:满族
D:赫哲族
答案: 【蒙古族

14、 问题:《元史·御服志》规定:“一品、二品服浑金花,三品服金答子,四品、五品服云袖带裥,六品、七品服六花,八品、九品服四花。职事散官从一高。系腰,   品以下需用银,并减铁。”
选项:
A:五
B:七
C:九
D:三
答案: 【

15、 问题:人们在没有认识蚕桑以前,主要利用野生植物的    纤维作为纺织材料。
选项:
A:葛麻
B:棉
C:棉麻
D:棉毛
答案: 【葛麻

16、 问题:下列说法描述正确的有
选项:
A:人类学家格罗塞认为衣服的起源不能归之于羞耻的感情,而羞耻感的起源倒是可以说是穿衣服的这个习惯的结果。
B:黑格尔认为除掉艺术的目的以外,服装存在的理由一方面在于防风御雨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羞耻感迫使人用服装把身体遮盖起来。
C:达尔文认为人类的祖先丢弃自己的皮毛是因为审美方面的原因,因为某一性别的成员在选择异性伙伴时,偏爱那些毛发较少的。
D:费希尔认为人体主要部分毛发的消失对于人类的持续繁衍具有明显的好处。
答案: 【人类学家格罗塞认为衣服的起源不能归之于羞耻的感情,而羞耻感的起源倒是可以说是穿衣服的这个习惯的结果。;
黑格尔认为除掉艺术的目的以外,服装存在的理由一方面在于防风御雨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羞耻感迫使人用服装把身体遮盖起来。;
达尔文认为人类的祖先丢弃自己的皮毛是因为审美方面的原因,因为某一性别的成员在选择异性伙伴时,偏爱那些毛发较少的。;
费希尔认为人体主要部分毛发的消失对于人类的持续繁衍具有明显的好处。

17、 问题:下列哪种关于服饰起源的说法属于满足社会人集团生活之所需。
选项:
A:审美说
B:象征说
C:羞耻说
D:性差说
答案: 【审美说;
象征说;
羞耻说;
性差说

18、 问题:以下关于少数民族服饰历史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有。
选项:
A:在新石器时代出现了十分特殊的民族服饰——“贯头衣”、“披围式长衫”。
B:满族的形成,不但把我国草原游牧民族的服饰文化提高到了崭新的发展阶段,并且对服饰的穿戴进行了严格规定。
C:清代各民族服饰已具备各自的特点,且支系间的差异也反应到服饰上。
D:战国中后期至自秦汉时期,中国民族文化交流达到了空前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成为这个时期中国民族服饰文化交流、发展中的一大创新和亮点。
答案: 【在新石器时代出现了十分特殊的民族服饰——“贯头衣”、“披围式长衫”。;
清代各民族服饰已具备各自的特点,且支系间的差异也反应到服饰上。;
战国中后期至自秦汉时期,中国民族文化交流达到了空前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成为这个时期中国民族服饰文化交流、发展中的一大创新和亮点。

19、 问题:以下关于少数民族服饰用料的表述正确的有。
选项:
A:北方严寒多风雪,森林草原辽阔,北方少数民族多以狩猎畜牧为生。
B:南方湿热多雨,南方少数民族则多以农耕为主要的生计方式。
C:南北自然环境和生计方式的不同,造就了南北方少数民族不同的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也造成了在服饰原料的取材上也各有差异。
D:由于严寒气候和游牧狩猎生活的需要,北方少数民族服饰有着多以经过不同程度加工的动物皮毛或毛织品为原料的用料特点。
答案: 【北方严寒多风雪,森林草原辽阔,北方少数民族多以狩猎畜牧为生。;
南方湿热多雨,南方少数民族则多以农耕为主要的生计方式。;
南北自然环境和生计方式的不同,造就了南北方少数民族不同的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也造成了在服饰原料的取材上也各有差异。;
由于严寒气候和游牧狩猎生活的需要,北方少数民族服饰有着多以经过不同程度加工的动物皮毛或毛织品为原料的用料特点。

20、 问题:下列说法,关于少数民族服饰原料加工描述正确的有。
选项:
A:苎麻主要产于淮河、长江流域以及以南地区,尤以江南出产的苎麻最为著名。
B:台湾省土著居民也很早就采用植物纤维织布,且麻布是高山族的主要衣料。
C:少数民族很早就懂得利用葛的韧皮纤维纺织成布制作衣服。
D:古代东南一带越人的葛织品质地精美、细腻、轻薄,被称之为“越布”、“白越”,为上好的夏衣材料。
答案: 【苎麻主要产于淮河、长江流域以及以南地区,尤以江南出产的苎麻最为著名。;
台湾省土著居民也很早就采用植物纤维织布,且麻布是高山族的主要衣料。;
少数民族很早就懂得利用葛的韧皮纤维纺织成布制作衣服。;
古代东南一带越人的葛织品质地精美、细腻、轻薄,被称之为“越布”、“白越”,为上好的夏衣材料。

21、 问题:下列说法,正确描述了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服饰原料加工情况的有。
选项:
A:唐宋时海南黎族种桑养蚕较普遍。
B:清代,壮族地区的桑蚕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广西成为全国桑蚕业的重要产地,对壮族地区的丝织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C:毛纺织技术是和棉、麻纺织技术互相交融发展起来的。
D:仡佬族擅长毛纺织,妇女将毛线绷织成的“白蜡布”,犹如毛呢,美观且厚实耐用。
答案: 【唐宋时海南黎族种桑养蚕较普遍。;
清代,壮族地区的桑蚕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广西成为全国桑蚕业的重要产地,对壮族地区的丝织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门课程剩余章节答案为付费内容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支付后可长期查看
有疑问请添加客服QQ 2356025045反馈
如遇卡顿看不了请换个浏览器即可打开
请看清楚了再购买哦,电子资源购买后不支持退款哦
请输入手机号或商家订单号
打不开请联系客服QQ 2356025045 商家订单号在哪里?点此了解

商家订单号查看步骤

打开支付宝
方法一:我的 > 账单 > 账单详情 > 更多>复制商家订单号
方法二:我的 > 账单 >搜索关键字【网课小帮手】
> 账单详情 > 更多>复制商家订单号
方法三:联系客服QQ 2356025045
微信支付
我 > 支付 > 钱包 > 账单 > 账单详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