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单元测试

1、 问题:数学是对现实的一种抽象。数是对事物之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幼儿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并不像记住一个人的名字那样简单,实际上是一种逻辑知识的获得,这是指的数学知识具有( )。
选项:
A:抽象性
B:逻辑性
C:精确性
D:应用性
答案: 【
抽象性

2、 问题:( )主要包括感知集合及其元素,进行物体的分类;以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物体数量的相等和不等。
选项:
A:集合与分类
B:模式与排序
C:数概念与运算
D:几何与空间
E:量的比较与测量
答案: 【
集合与分类

3、 问题: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 )
选项:
A:儿童发展的影响
B:社会发展的需求
C:数学学科特性的影响
D:幼儿的兴趣
答案: 【
儿童发展的影响
社会发展的需求
数学学科特性的影响

4、 问题: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选择的依据有( )
选项:
A:依据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
B:依据数学知识本身的科学性、系统性
C:依据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和规律
D:依据儿童的生活经验和背景
答案: 【
依据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
依据数学知识本身的科学性、系统性
依据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和规律
依据儿童的生活经验和背景

5、 问题:幼儿数学知识的巩固有赖于练习和应用活动(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第二章 单元测试

1、 问题:2~3岁左右的幼儿对集合的感知是没有明显的集合界限的,只是一种相当笼统的感知,也就是对元素模糊的泛化的知觉,他们尚不能精确地意识到集合中元素的数量,只是具有“多”、“少”的相对笼统的知觉。(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2、 问题:幼儿用听觉、触觉等观察和比较物体,能区别1个物体和许多个物体。例如,1辆大汽车和许多辆小汽车、1个鱼缸和许多条金鱼、1棵树上结了许多个果子等。通过对各种1个和许多个物体的观察和比较,使幼儿初步理解“1”和“许多”都是表示物体数量的词语,学会区别1个物体和许多个物体。(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3、 问题: 所谓分类,是根据事物的某种特征将其集合成类的过程。也就是把具有某一共同属性(特征)的物体归并在一起。例如,把玩具放一起、把图书放一起;又如在一些图片(黄瓜、苹果、橙子、西瓜、白菜、子等)中,把水果卡片放一起,把蔬菜卡片放一起……这些都是分类。(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4、 问题:操作是幼儿学习分类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分类活动中的操作材料或学具对幼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小年龄幼儿,应尽可能提供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并应在分类活动中提倡以幼儿自身参与的体验和操作活动为先,教师的归纳和提升为后的原则。(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5、 问题:所谓排序,是指能够将2个以上的物品或对象按照某种规律排列成序,儿童的排序操作活动涉及对序列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所谓序列,是指理解事物间的关系以及将这些事物关系依照逻辑顺序排列出来。(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第三章 单元测试

1、 问题:用来表示集合中元素个数的数称为( )。
选项:
A:序数
B:基数
C:计数
D:数制
答案: 【
基数

本门课程剩余章节答案为付费内容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支付后可长期查看
有疑问请添加客服QQ 2356025045反馈
如遇卡顿看不了请换个浏览器即可打开
请看清楚了再购买哦,电子资源购买后不支持退款哦